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AF\\) 和心房撲動\\( atrial flutter,AFL\\) 是臨床常見的房性心律失常,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我國 AF 的患病率為 0. 77%。該病不但可以引起心房內血栓形成,并導致機體栓塞,也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AF、AFL 伴快速心室率時還可導致血液動力學障礙,使血壓降低,冠狀動脈灌注減少,加重器質性心臟病和引起心動過速性心肌病。目前藥物復律仍是轉復的主要方法。
伊布利特\\( ibutilide\\) 是一種新型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僅能經靜脈途經給藥,能快速有效地終止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AF\\) 和心房撲動\\( atrial flutter,AFL\\) 。1995 年被美國FDA 批準用于 90 d 內發生的持續性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的快速轉復治療。2011 年 ACC/AHA/HRS 心房顫動指南指出,伊布利特用于房顫的藥物復律是Ⅰ類推薦指征。而國產富馬酸伊布利特自 2007 年上市以來也經多次臨床應用研究證明,有感染、藥物、自身免疫及遺傳過敏等多種學說,均未證實。其好發于春秋季,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部分患者有前驅癥狀,偶見部分人群發病集中,病程有自限性,病后很少復發等特點,均提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部分藥物也可引起玫瑰糠疹,此類病患皮損廣泛,病程較長。玫瑰糠疹發病機制不明,推測是在感染后,抗原刺激朗漢斯細胞活化增殖,功能活躍,抗原呈遞及吞噬增加,并激活 T 淋巴細胞,分泌IL-2,TNF-a、r-IFN 等細胞因子,引發遲發型變態反應,并通過反作用于朗漢斯細胞引起免疫放大反應,效應 T 淋巴細胞浸潤于真皮,并外滲至表皮,導致炎性反應,引起玫瑰糠疹皮損。
研究發現玫瑰糠疹患者存在 TH1/TH2 平衡失調,IL-2、r-IFN水平隨病程延長呈現下降趨勢,反應了細胞免疫功能的降低。
目前多認為與病毒感染導致的細胞免疫失衡有關。
鹽酸左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可選擇性與 H1受體結合,有效緩解因過敏反應引起的各種癥狀,無明顯抗膽堿、抗 5-羥色胺作用,中樞抑制作用較少。地奈德是一種外用中弱效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減輕局部非感染性炎癥所導致的紅斑、瘙癢等癥狀。
甘草酸二銨主要成分是 a 體甘草酸的二銨鹽。甘草酸是中藥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可抑制體內相關酶類對皮質激素的代謝,從而呈現類固醇樣抗炎、抗過敏作用; 可通過抑制抗原提呈細胞對 T 淋巴細胞的過度激活,抑制由TNF-a 介導的細胞免疫; 通過促進 IL-2、r-IFN 的生成,抑制IL-4、IL-10 的生成等途徑調節多種細胞因子,以保持 TH1 /TH2 平衡,調節細胞免疫功能。研究證明,甘草酸對多種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是一種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的天然產物。
甘草酸二銨腸溶膠囊、左西替利嗪、地奈德聯合治療玫瑰糠疹,甘草酸可發揮非特異性抗炎、抗過敏、抗病毒、免疫調節等作用,與左西替利嗪和地奈德的抗炎、抗過敏、免疫抑制作用相互協同,可有效減輕癥狀,縮短病程,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 參 考 文 獻 】
[1] 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1029.
[2] 梁津寧,王秀敏. 玫瑰糠疹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09,15\\( 18\\) : 2786-2787.
[3] 郭 文. 甘利欣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 中國處方藥,2006,54\\( 9\\) : 59.
[4] 劉金城,潘旭旺,蔣小琴. 甘草酸類固醇樣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藥業,2010,19\\( 9\\) : 86.
[5] 郝 飛. 甘草酸國外研究進展[J]. 中國藥房,2001,12\\( 8\\) : 501.
[6] 徐立昌,鄭淑玲,張偉東,等. 甘草酸的藥理機制研究進展[J].中外醫療,2009,28\\( 26\\) : 174.
[7] 劉圣君,金 湘,毛培宏. 甘草酸抗病毒作用研究進展[J]. 生物技術,2006,16\\( 4\\)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