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經羅哌卡因施行硬膜外腔阻滯通常于婦科、產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手術中比較適用,無論是術后鎮痛,還是麻醉成效,都非常顯著、確切,另外,還具有操作方便、少見并發癥、安全性高等諸多優點。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月我院診療需做手術者 163 例,將之分組經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實施麻醉,以此探討出所起到的麻醉效果最好的羅哌卡因濃度。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我院診療需做手術者 163 例(34 例婦科手術、40例產科手術、48 普通外科手術、41 例泌尿外科手術),男女比例為 92:71,年齡 37~60 歲,平均 48.20歲;體重 46~87kg,術中用時 31~79min。隨機將163 例患者分為 1 濃度組(56 例)、2 濃度組(56例)和 3 濃度組(51 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在患者入室后,經心電監護儀對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監測,監測項目有血糖飽和度、血壓以及心率等,隨后行靜脈開放、吸氧,于側臥位施行硬膜外腔阻滯。具體操作:取側臥位或俯臥位,穿刺點為髂嵴連線、脊柱外側。垂直刺入皮內,直至 L4 橫突處,之后,于 L4 橫突的上邊緣位置滑過針尖,并再前進 0.5cm 后,發現有顯著的落空感,此時,證明針尖已置于硬膜外腔部位。此外,可經神經刺激器對股四頭肌實施刺激,倘若股四頭肌有明顯顫抽,則確認為硬膜外腔。隨后將局麻藥物注入,1 濃度組鹽酸羅哌卡因濃度為 0.75%,滴入兩點,每點 10ml;2 濃度組鹽酸羅哌卡因濃度為0.375%,滴入兩點,每點 10ml;3 濃度組鹽酸羅哌卡因濃度為 0.20%,滴入兩點,每點 37.5ml。
1.3 藥效評估 在麻醉操作結束后,行平臥位,并檢測注入局麻藥物前后的體征變化以及是否存在藥物毒性反應。與此同時,每 5min 對手術區域皮膚進行針刺法測試,并記錄皮膚痛覺。倘若注入麻醉藥物 30min 后,患者仍未見藥效,則改換成全麻。在手術后,對有效鎮痛時間、VAS 評分予以詢問、測評,若 VAS 為 0 分,則無痛,最高 10 分,屬于最痛。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分析軟件為 SPSS19.0,若 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麻醉成效比較 比較三組麻醉藥物顯現效果的具體時間,2 濃度組于用藥 10min 階段效果明顯,起效例數比其它兩組均多(P<0.05),1 濃度組與 3濃度組情況相當(P>0.05),具體見表 1。
2.2 鎮痛評分比較 比較三組鎮痛評分,在術后12h 階段,2 濃度組的鎮痛情況比 1 濃度組與 3 濃度組好(P<0.05),具體見表 2。
2.3 回訪結果比較 在回訪中,三組均未有尿潴留、頭痛、惡心嘔吐、循環系統障礙、腰背痛、呼吸系統障礙、神經系統損傷等并發癥。
3 討論
當前,羅哌卡因屬于局麻藥物,將其用于神經組織,可使用藥總量減少的同時,還能使麻醉效果得到確切保證。但是羅哌卡因具有不同的濃度,濃度不同,所起到的藥效也不同。本文,2 濃度組于用藥 10min 階段效果明顯,起效例數比其它兩組均多,且在術后 12h 階段,2 濃度組的鎮痛情況比 1濃度組與 3 濃度組好(P<0.05)??梢?,鹽酸羅哌卡因的濃度為 0.375%時,用于麻醉的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羅仕斌.不同濃度鹽酸羅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經阻滯的麻醉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18\\(15\\):185-187.
[2] 許尹麗,何雪明,何文評,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研究[J].右江醫學,2012,40\\(12\\):269-270.
[3] 姜莉莉.不同濃度鹽酸羅哌卡因用于宮頸癌根治患者術后鎮痛療效觀察[J].新疆醫學,2012,42\\(12\\):152-153.
[4] 王鐵軍,楊力實,張大志,等.對臂叢阻滯患者應用不同劑量與濃度羅哌卡因的臨床藥效學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2,88\\(15\\):189-190.
[5] 翟利平.剖宮產術后不同濃度鹽酸羅哌卡因硬膜外鎮痛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2,15\\(3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