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術后惡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圍手術麻醉期常見的并發癥,尤其是斜視等眼科手術的PONV發生率高達80%。 PONV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以及誤吸、窒息等嚴重并發癥發生,使術后患者的舒適度下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減少PONV的發生率成為麻醉醫生的任務之一。
本文就昂丹司瓊不同時間點給藥預防小兒斜視全身麻醉術后惡心嘔吐的效果做一觀察,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擇2013-06/08在我院擬行斜視的患兒90例,ASA玉 ~ 域級,年齡3 ~11歲。所有患者均無暈動病史,無長期使用激素史;無可引起惡心嘔吐的胃腸或顱腦疾病,術前24h內無惡心、嘔吐癥狀以及未使用過止吐藥。隨機分為3組,每組30例。
1.2 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禁飲食6h,麻醉前30min肌注地西泮0.2mg/ kg、阿托品0.02mg/ kg\\(最大量0. 5mg\\)所有患兒入室后監測心電圖、心率、無創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氯胺酮1 ~ 2mg/ kg靜脈注射,患兒入睡后,A組靜脈注射昂丹司瓊0. 1mg/ kg后開始手術;B組術畢靜脈注射昂丹司瓊0. 1mg/ kg;C組為對照組,不用昂丹司瓊。
術中根據情況追加氯胺酮。
監測指標:觀察患者術后24h內的惡心、嘔吐的發生例數及嚴重程度,并記錄3組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情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評定PONV。 玉級,無惡心嘔吐;域級,輕度惡心嘔吐,次數臆2;芋級,惡心嘔吐明顯,次數臆5;郁級,嚴重惡心嘔吐,次數逸6,需要藥物控制。
不良反應:頭暈頭痛、瘙癢、錐體外系癥狀等。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5. 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的平均數±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三組患者的性別、體重、年齡、麻醉時間、氯胺酮用量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 05,表1\\)。術后24 h內A,B組的PONV發生率明顯低于C組\\(P<0. 05\\),A組和B組的PONV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 05,表2\\)。
PONV是麻醉和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眼科手術中PONV的高發生率可能與術后一過性視力失真扭曲、眼肌緊張、眼球嘔吐反射、術中刺激三叉-迷走神經反射有關。小兒斜視手術常因術中強烈牽拉眼肌易導致眼心反射,故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加上麻醉期間麻醉藥物直接作用于嘔吐中樞,因此斜視手術更容易發生惡心嘔吐。
PONV的預防性用藥已成為目前關注的熱點問題。昂丹司瓊是一種高選擇性的5-HT 3受體拮抗劑,具有外周和中樞雙重抗吐作用,且不良反應少,在臨床使用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至于在什么時間、以多大劑量給予昂丹司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目前尚未定論。
本文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較,應用昂丹司瓊的兩組患者均可以明顯降低小兒斜視PONV的發生率。 A組和B組的PONV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手術前和手術結束時應用昂丹司瓊的療效對其預防PONV的發生影響不大。
總之,應用昂丹司瓊可有效、安全地預防小兒斜視手術后的PONV,提高眼科手術安全性,且費用低,不失為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止吐方法。
參考文獻
1夏明,商立軍.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病因素及其預防.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1;22\\(4\\):220-223
2徐康清,王彪,黃文起,等.同劑量5-HT3受體拮抗劑托烷司瓊對全麻術后惡心嘔吐的影響的臨床研究.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5;26\\(1\\):1-3
3鐘泰迪.麻醉蘇醒期患者的管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8-1644黃曉華,陳建華.昂丹司瓊不同時間及不同劑量給藥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3\\):4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