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敏史、青少年起病、家族中流行的哮喘是最常見且研究最多的亞型,而成人起病哮喘較少得到關注。成人起病哮喘指成年(18 歲)后起病的哮喘,成年前無哮喘病史。與青少年起病哮喘比較,成人起病哮喘預后更差、對標準的哮喘治療反應更差。國內成人起病哮喘的臨床特征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成人起病哮喘的性別、年齡、吸煙史和肺功能等,以期初步了解該類哮喘的臨床特點,為其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 2010 年 1 月~2013 年 7 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 18 歲或 18 歲以后起病的住院哮喘患者病例。納入標準:符合 2008 年《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目前或曾經吸煙有以下情況也納入:彌散能力正常且吸入 400 μg沙丁胺醇后FEV1提高 12%。排除標準:(1)18 歲前呼吸困難病史(自發或運動時),18 歲前有經醫生診斷的哮喘或慢性支氣管炎,其他肺部疾病史;(2)臨床資料不全或缺乏肺功能結果者;\\(3\\)因其他呼吸疾病或其他系統疾病而出現氣流受限者。
成人哮喘并氣流受限組的診斷標準:符合上述哮喘診斷標準,且吸入沙丁胺醇 400 μg 20 分鐘后pFEV1/FVC%(舒張劑后1 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70%。
1.2 方法
1.2.1 詢問病史 包括哮喘發病年齡、確診哮喘年限、吸煙史。哮喘起病年齡定義為醫生首次診斷哮喘的時間。
1.2.2 肺功能檢測 按肺功能技術標準執行。用COSMED肺功能儀,由有經驗的技術員實行。吸入沙丁胺醇 400 μg 10 min測量FEV1的可逆性,以變化的百分率表達。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 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正態計量資料均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χ2分析,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年齡構成情況 58 例成人起病哮喘患者中,女 38 例(65.52%),男 20 例(34.48%),男女比例為 1∶1.9;年齡 28~91歲,平均(60±15)歲。哮喘起病年齡平均(50±16)歲,高發年齡段為 41~49 歲(36.90%),其次為 50~59 歲(28.57%)。
2.2 單純哮喘組與合并氣流受限組患者間的比較 58 例成人起病哮喘患者中,按肺功能分為單純哮喘組和并氣流受限組。單純哮喘組 45 例,其中男 9 例,占 20%;并氣流受限組 14 例,其中男 11 例,占 78.57%。合并氣流受限組男性比例顯著多于單純哮喘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吸煙史:單純哮喘組有吸煙史 4 例,占 8.89%,合并氣流受限組有吸煙史 6 例,占 42.86%。合并氣流受限組吸煙史顯著多于單純哮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支氣管舒張前肺功能比較 單純哮喘組FEV 1%\\(75.17±17.93\\)%,FEV1/FVC% \\(82.59±7.54\\)%。合并氣流受限組FEV1% \\(42.67±16.96\\)%,FEV1/FVC%\\(56.77±11.55\\)%。合并氣流受限組FEV 1%、FEV 1/FVC%顯著低于單純哮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 相關性分析 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男性與pFEV1/FVC正相關(r=0.53,P<0.01)。吸煙與pFEV1/FVC負相關(r=-0.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男性患者pFEV1/FVC<0.7 的風險是女性的 6.64 倍(95%CI:1.97~22.36),吸煙患者pFEV1/FVC<0.7 的風險是無吸煙患者的 8.73 倍(95%CI:1.97~38.68)。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成人起病哮喘住院患者中女性較男性多,與文獻報道的研究結果相似。有研究表明,內源性和外源性性激素在女性成人起病哮喘中起一定作用,這可能是成人起病哮喘患者中女性較多的原因之一。此外,本研究中,成人起病哮喘住院患者起病年齡以 41~59 歲多見,與國內雷鳴等的結果相似,該結果發現支氣管哮喘起病的高峰年齡段為 41 歲以上。但鄭勁平等發現廣州地區哮喘患者,65~75 歲為高發年齡之一,本研究結果與此不一致??紤]其結果為高現患率的年齡段并且包括非成年起病哮喘,本研究為起病年齡段且僅為成年起病哮喘患者。此外,二者結果不一致的地方似乎也反映了成人起病哮喘有別于傳統的哮喘。
本研究結果發現,單純哮喘患組氣管舒張劑前FEV 1 及FEV1/FVC指標均較合并氣流受限組高,提示單純哮喘組氣道阻塞較輕。在哮喘并氣流受限\\(pFEV1/FVC%<70%\\)患者中,男性明顯較多。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患者pFEV1/FVC<0.7 的風險是女性的 6.64 倍。Amelink等的研究發現,男性哮喘患者氣流受限風險較女性增加,該風險獨立于吸煙及哮喘年限。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男性與持續性氣流受限之間的聯系尚不清楚。男性基因易感性可能與此有關。但目前尚無資料支持基因多態性與男性持續性氣流受限有關,需進一步行相關研究明確。環境因素也可能與此有關。但本研究無患者詳細的職業資料,故無法對此做出判斷。然而,有研究表明,職業有害因素暴露,包括交通相關空氣污染與成人起病哮喘的發生有關,因此,觸發成人哮喘和進行性的肺功能下降的因素均可能與持續性氣流受限有關。
此外,本研究結果發現,吸煙史與持續性氣流受限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吸煙患者pFEV1/FVC<0.7 的風險是無吸煙患者的 8.73 倍。此結果與Amelink等的研究一致。煙草煙霧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如丙烯醛、甲醛等,可使氣道阻力增加;此外,吸煙后人外周血白三烯水平明顯增高,后者可引起細支氣管顯著收縮,氣道阻力增加,在肺功能方面表現為FEV1/FVC降低。因此,對于成人起病哮喘患者,戒煙是減緩肺功能下降的重要部分。
但因資料問題本研究未能明確吸煙指數與肺功能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成人起病哮喘住院患者中女性多見,起病年齡以41~59 歲多見,伴不可逆氣流受限者以男性及吸煙者多見,男性及吸煙患者出現氣流受限的風險較高。因此,對于起病高發年齡應積極預防,診斷后應及時戒煙,延緩肺功能下降及不可逆氣流受限出現。
參考文獻:
[1] de Nijs SB,Venekamp LN,Bel EH.Adult-onset asthma:is it reallydifferent?[J].Eur Respir Rev 2013,22(127):44-52.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病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哮喘雜志,2008,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