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是將2種以上不同抗結核藥物按一定的劑量配方,制成的一種復合制劑。板式組合藥則是將2種以上不同抗結核藥物按一定組方和劑量壓制在同一片泡眼板上的包裝形式。為探討抗結核FDC治療初治肺結核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等與板式組合藥有無差別、國產抗結核FDC替代傳統板式組合藥有否可行性,課題組于2011年7月1日—2012年2月14日在保定市開始了抗結核FDC與板式組合藥間歇療法臨床對比觀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入組病例為保定市各市縣新登記的,依據《肺結核病診斷標準》確診的初治涂陽和初治涂陰肺結核病患者,無嚴重心、肝、腎及精神等疾患。
1.2治療分組將符合上述條件的病例分為兩組,抗結核FDC治療組\\(FDC組\\)1225例,年齡16~78歲,平均42.57歲;其中男性860例,女性365例;體重<50kg的77人,≥50kg的1148人,初治涂陽565例,初治涂陰660例。板式組合藥對照組\\(組合藥組\\)1225例,年齡17~75歲,平均41.82歲;其中男性854例,女性371例;體重<50kg的75人,≥50kg的1150人,初治涂陽558例,初治涂陰667例。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涂陰和涂陽構成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治療組用抗結核FDC\\(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對照組用傳統板式組合藥\\(四川長征藥業有限股份公司生產\\)。兩組治療方案均為2H3R3Z3E3/4H3R3\\(H:異咽肼,R:利???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體重≥50kg者,兩組強化期劑量均為H600,R600,Z2000,E1250mg,繼續期劑量均為H600,R600mg。體重<50g者,強化期FDC組劑量為H480、R480、Z1600、E1000mg,組合藥組劑量為H600、R600、Z1500、E1000mg;繼續期FDC組劑量為H500、R500mg,組合藥組劑量為H600、R600mg。
1.4相關檢查入選病例治療前化驗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等,于第1、2、4、6月末分別進行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化驗檢查及拍X線胸片檢查。于第2、5、6月末進行隨診查痰\\(2月末涂陽患者,3月末增加1次查痰\\)。
1.5質量控制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病例納入標準與治療方案,入組病例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版\\)要求進行督導管理。
1.6統計方法觀察數據錄入Excel2003表。用統計軟件包SPSS13.5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完成情況FDC組中非結核死亡6例\\(涂陽4例,涂陰2例\\),丟失15例\\(涂陽6例,涂陰9例\\),遷出1例\\(涂陰1例\\),自行停藥8例\\(涂陽3例,涂陰5例\\),不良反應停藥34例\\(涂陽16例,涂陰18例\\),診斷變更3例\\(涂陽2例,涂陰1例\\);治療中斷藥64例\\(不良反應54例,其他10例\\),方案變更48例\\(不良反應47例,其他1例\\)。剔除以上病例,按標準治療方案完成病例為1046例。組合藥組中結核死亡2例\\(涂陽1例,涂陰1例\\),非結核死亡5例\\(涂陽3例,涂陰2例\\),丟失38例\\(涂陽16例,涂陰22例\\),遷出2例\\(涂陽1例,涂陰1例\\),自行停藥11例\\(涂陽4例,涂陰7例\\),不良反應停藥50例\\(涂陽24例,涂陰26例\\),診斷變更3例\\(涂陽1例,涂陰2例\\);治療中斷藥97例\\(不良反應85例,其他12例\\),方案變更75例\\(不良反應68例,其他7例\\)。剔除以上病例,按標準治療方案完成病例為942例。
2.2痰菌陰轉情況FDC組新涂陽患者565例,從中剔除完成療程232例,死亡丟失等31例;再從剩余病例中剔除含有的方案更改15例,斷藥17例,觀察全療程查痰例數為270例。組合藥組新涂陽患者558例,從中剔除完成療程215例,死亡丟失等50例;再從剩余病例中剔除含有的方案變更19例,斷藥28例,觀察全療程查痰例數為246例。新涂陽患者2、3、6月末痰菌陰轉率FDC組分別為93.33%、96.30%和97.78%,組合藥組分別為91.87%、95.53%和97.15%。兩組2、3、6月末痰菌陰轉率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40、0.19、0.20,均P>0.05\\)。見表1。
2.3療程末X線實變陰影吸收及空洞閉合情況療程末X線拍胸片檢查,肺部實變陰影顯著吸收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P>0.05\\)。肺部空洞閉合率兩組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0,P>0.05\\)。
見表2。
2.4不良反應情況
2.4.1不良反應癥狀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8,P>0.05\\)。兩組諸不良反應癥狀各自對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21、0.15、0.04、0.21、0.33、0.01、0.00、0.16、0.01、0.03、0.22,均P>0.05\\)。見表3。
2.4.2實驗室檢測異常結果兩組血常規異常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1,P>0.05\\);兩組肝功能異常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P>0.05\\);兩組腎功能異常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1,P>0.05\\)。見表4。
3、討論
隨著國家結核病防治規劃免費防治項目的積極開展,肺結核的發現和治療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如何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耐藥結核病的產生,是近年來結核病防治突出的問題。為改善肺結核患者治療服藥的依從性,減少耐藥結核病的產生,1994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防癆與肺部疾病聯合會\\(IUATLD\\)一致推薦使用抗結核藥物FDC作為治療結核病的藥品。
觀察結果顯示,抗結核FDC與板式組合藥比較,新涂陽患者在2、3和6月末痰菌陰轉率均無顯著性差異,不良反應方面均為胃腸道反應居多且無顯著性差異,與有關報道基本一致。療程末X線檢查陰影顯著吸收率及空洞閉合率,FDC組與板式組合藥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與有關報道一致。實驗室檢測結果異常中以肝功異常較多見,其次為血常規、腎功能異常。說明抗結核藥對臟器的影響主要以肝細胞功能異常和損傷較多見,骨髓造血抑制次之,腎臟損傷較少見,所以臨床中應首先重視抗結核藥對肝臟的損害。
抗結核FDC作為一種新劑型的抗結核藥物,具有許多的優點。對于醫生來說,抗結核FDC簡化了處方,避免了單一用藥、不規則用藥及劑量不足等不規范治療。對于患者來說,藥片大小一致、顏色一致,與傳統板式組合藥相比,減少了服藥數量等,所以患者較樂于接受,從而可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目前,國內研制抗結核FDC的工藝已日漸成熟,抗結核FDC中各種成分保留了各自的化學活性,具有可靠的生物利用度。通過抗結核FDC間歇療法臨床應用,抗結核FDC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率,卻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說明在結核病防治規劃中,國產抗結核FDC替代傳統板式組合藥是可行的,應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譚衛國,楊應周,吳清芳,等.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與板式組合藥治療肺結核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2\\):117-121.
[2]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54-58.
[3]WS288-2008,肺結核診斷標準[S].
[4]國辦發[2011]5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Z].2011.
[5]黃學銳.復治肺結核病人多耐藥情況及探討[J].中國防癆雜志,1998,20\\(1\\):18.
[6]林淑芳,鄭金鳳,陳求揚,等.固定劑量復合劑治療結核病的效果評價[J].中國人獸共患學報,2006,2\\(9\\):892-893,895.
[7]成詩名,鐘球,鄭金鳳,等.固定劑量復合劑在國家結核病防治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2\\):111-116.
[8]鐘球,黃桂清,張明,等.固定劑量復合劑在省結核病防治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5\\):274-277.
[9]粱云,顏曉霞,王建云,等.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治療初治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