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腦損傷綜合征是在高危兒腦損傷后在明確腦癱、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癲痛、行為異常等障礙前所引入的一個過渡性診斷,常用于小于六個月的嬰兒。隨著圍產保健醫學、新生兒急救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新生兒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早產兒、極低體重兒存活增加,導致腦損傷綜合征患兒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此部分患兒的神經發育預后令人關注。
目的:采取隨機分組對照實驗的方法,通過對腦損傷綜合征(BrainDamagesyndrome,BDs)患兒的臨床療效觀察,對比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合音樂治療與感知覺刺激按摩法的療效,探討神經發育音樂治療按摩按摩法對嬰幼兒神經發育的影響是否存在優越性。
方法:本課題符合納入標準病例80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在常規早期干預治療的基礎上(運動療法水療),實驗組予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和聆聽中醫五行音樂;神經發育按摩法是把中醫通督醒腦、益腎健脾按摩法和運動療法相結合的按摩法。對照組予感覺刺激按摩。治療開始前,用粗大運動功能評定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Gesell智測法測出的發育商數(DQ)對患兒進行運動功能水平及智力水平的評估。兩組患兒每次按摩治療均為30一40分鐘,每日1次,連續治療%日為1療程療。
分別于治療結束時,治療結束后6個月再次進行GMFM、Gesell智力測試的評估。所有數據使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1)療程結束時及療程結束后6個月,兩組Gesell智力測試各區發育商均較前提高,前后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社會適應、大運動、個人社交發育商提高較對照組明顯,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間精細運動和語言發育商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療程結束時及療程結束后6個月,兩組粗大運動評估量表(GMFM)A、B、C能區水平均較前提高。療程結束時,治療組A區B、C區功能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甲組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治療前17例異常,療程結束后6個月時復查,有1例異常;視覺誘發電位(VEP)治療前27例異常,復查2例異常。對照組BAEP治療前16例異常,復查4例異常;VEP治療前26例異常,治療后6例異常。
結論: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與感知覺刺激按摩法都可促進患兒智力發育水平及運動發育水平的提高,前者在改善患兒大運動發育、社會適應、個人社交能力的療效優于后者。治療結束時,治療組抬頭和翻身發育優于對照組,6個月隨訪時,治療組患兒坐位、跪和爬發育優于對照組,兩組抬頭和翻身發育水平相當,提示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結合音樂治療能縮短患兒醫院康復治療時間的可能性。音樂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與感知覺刺激按摩法在提高患兒語言和精細運動發育商上療效相當。
【關鍵詞】腦損傷綜合征;早期干預;神經發育按摩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