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嚴重肘部骨折,多見于青壯年。肱骨遠端結構復雜,骨折端多呈粉碎性嚴重移位,容易造成肘部神經、血管的損傷,術后約 8%~25%骨折不愈合,因此肱骨髁間骨折的治療引起更多學者的重視。我院選取 2011年 1 月~20l1 年 12 月 56 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采用中醫手法復位結合配合中藥內服外用治療肱骨髁間骨,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 年1 月~2011年12 月收治的肱骨髁間骨折患者 56 例,其中男 36 例,女 20 例,年齡 22~62 歲,平均(36.6±12.4)歲,經常規 X 線檢查確診為閉合骨折,無合并血管、神經損傷,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 16 例,女 12 例,左側 15 例,右側 13 例,交通傷 17 例,摔傷 9 例,墜落傷 2 例,受傷時間 0.2~25h,平均(9.6±3.4)h;對照組男 20 例,女 8 例,左側 14 例,右側 14 例,交通傷 16 例,摔傷 9 例,墜落傷 3 例,受傷時間 0.3~26h,平均(10.2±4.6)h。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采取手法復位加外固定方法。試驗組采用中醫手法復位加外固定的基礎上配合中藥內服加外用:先以當歸、紅花、芍藥等中醫藥材消腫祛淤,再用骨碎補,接骨丹,五加皮等藥材活血通絡、接骨續筋。待傷口愈合后再以續斷、透骨草、伸筋草、桂枝、防風等煎水熏洗。
兩組患者治療 1 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一年內隨訪,以肘關節的活動范圍為標準:①伸肘15°、屈肘 130°無痛為顯效;②伸肘 30°、屈肘 110°無明顯疼痛為有效;③伸肘<60°且經常疼痛為無效??傆行剩斤@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17.0 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 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如表 1 所示,觀察組總有效率 96.43%,無效 1 例,顯著優于對照組 71.43%,無效 8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如表 2 所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 7.14%,明顯低于對照組 3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愈合時間比較
如表 3 所示,觀察組平均愈合時間(10.4±3.5)周,明顯早于對照組平均愈合時間(16.6±4.7)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肘關節是由肱尺、肱橈及尺橈近端關節組成,肱骨髁間骨折破壞了肘關節的穩定性,屬于關節內的骨折,常為粉碎性,對青壯年的致殘率高。嚴重的肱骨髁間骨折常伴滑車關節面損傷,內髁和外髁獨立分離,與肱骨干之間失去聯系,并且有旋轉性移位。此類骨折容易對患者形成一定的障礙,而病情的延誤會對患者造成身體及心理的痛苦。隨著我國傳統中醫對骨折逐步深入的研究,近年來,使用中醫手法對肱骨髁間骨折的診斷、治療理念漸漸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在中醫手法復位,外固定、中藥內服外用的基礎上,還要求患者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促進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避免受傷部位肌肉萎縮,使患者骨折早日愈合、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筆者通過對 2011年 1 月~2011 年 12 月收治的 28 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采用中醫手法復位加外固定的基礎上配合中藥內服加外用,治療總有效率 96.43%,無效 1 例,顯著優于對照組 71.43%,無效 8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發生率 7.14%,明顯低于對照組 3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愈合時間為 8~14 周,平均(10.4±3.5)周,明顯早于對照組愈合時間 12~20 周,平均(16.6±4.7)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醫手法復位外加固定配合中藥內服外用治療肱骨髁間骨折治療效果好,愈合快,并發癥少。其他研究者通過對 95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分組對比,其結果與本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中醫手法復位加外固定配合中藥內服外用治療肱骨髁間骨折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53-856
任德華.非手術療法治療肱骨髁間骨折[J].中醫正骨,2011,23\\(4\\):53
何學勝,吳勇成,黃法保,等.中醫手法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12\\(3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