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節奏加快,老齡社會的來臨,眼疾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疑難眼病,如視神經萎縮、老年性黃斑變性、視網膜動脈阻塞、視網膜靜脈阻塞、難治性弱視等眼科疾患,因其病因復雜、病情頑固,屬臨床難題,目前尚無治療良策。 近二年來我們對子午流注開穴配合短針刺法治療疑難眼病的臨床療效及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在治療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中取得了較滿意的近期及遠期療效。
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基礎,與近代興起的“生物鐘”理論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以時間為節點去研究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的一種理論, 因而引起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興趣。 子午流注開穴是根據臟腑經絡的氣血流注、盛衰開闔的規律,以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五輸穴為基礎,結合陰陽消長、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論制定的一種逐日按時取穴的方法。 現代多方面臨床觀察及研究資料表明〔1〕,按子午流注開穴針刺對肩痛、高血壓、中風、痤瘡、腰椎間盤突出、痹證、頭痛等均有較滿意療效;對面癱、腦梗塞、胃痛等,治療時間短,收效快,平均療程均顯著少于對照組。短針刺法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傳統外治法,就是慢進針、稍搖動、使針深入在近骨處,將針上下輕輕捻轉。 “短”是接近骨骼的意思,深刺靠近骨骼,與腎氣相通,以治療骨痹等病證。 正如《靈樞·官針》說:“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痹谖覈鱾饕丫?,但臨床實際運用該法者甚少,從文獻報導上看多用于一些奇難雜癥,對某些疾病甚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如杜琳等采用“短刺”法針刺單側手三里穴,并配合腰腿功能活動,治療腰腿痛46 例療效顯著〔2〕. 陳建軍等研究表明采用《內經》短刺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針刺止痛的功效,很快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3〕.
《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 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笨梢?,經絡內屬臟腑,外絡于肢節頭面,在人體有溝通表里上下,聯絡臟腑器官,并借以行氣血,營陰陽之功,眼為視覺器官,其能實現視覺功能有賴于經絡不斷輸送氣血以濡養臟腑, 眼病必然與五臟六腑及經絡密切相關。 從眼與經絡的關系看,目上屬足太陽經;目下為手足陽明及任脈所屬;目內眥屬手少陰、手足太陽經、陰蹺、陽蹺脈;目外眥歸手足少陽;兩目之間屬督脈。其中足太陽在目上綱(上眼胞);足陽明在目下綱(下眼胞)與陰蹺、陽蹺脈同樣,共同司眼瞼閉合?!拔遢啞北孀C學說也認為,“眼通五臟,氣貫五輪”.為此,我們應根據相關中醫經絡理論,進行辨證審證、臟腑求因、解剖定位、歸經尋穴、整體施治,尋找確切治療疑難眼病的有效之法及特定效穴,這樣施治效果就會比較滿意。
1 治療方法
(1)針刺時間及取穴:子午流注開穴上午 8 點至9 點 28 分,取足三里,9 點 28 分至 11 點 28 分取陰陵泉,下午 2 點至 3 點 28 分取手太陽小腸經后溪穴,下午 3 點 28 分至 5 點 28 分取委中穴?;颊呷∽?,醫生用食指或特制的牛角垂直于每個穴位先緩慢按柔穴位,然后持續用力約 30 秒到 1 分鐘爭取使力透穴位,最后緩慢撤力并按柔穴位。然后根據患者病情辨證取穴常規治療。 (2)短針刺法:患者取坐位,視區取頭部枕外粗隆水平線上,旁開枕外粗隆 1 厘米,平行于前后正中線向上引 4 厘米長的直線作為標記。 常規消毒后,避開毛囊,用 1.0 寸毫針緩慢斜向下方進針,在達到骨膜時,針尖平行骨面,緩慢刺入約 4 厘米,提插捻轉摩擦。 然后患者平臥合目,眼部放松,選穴攢竹、魚腰、絲竹空、上下睛明、陽白等眼周穴位。 常規消毒后,用 1.0 寸毫針透刺手法刺入,緩慢進針,深內至骨,使局部產生酸、麻、脹的感覺。 每天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間隔 5 天再進行下1 個療程。 (3)隨證加減:如風熱者瀉少商、上星;肝膽火盛者瀉行間、俠溪等等。
2 討論
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是有規律可循的,針灸施術應擇時而行。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指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時間依次是:寅時注肺、卯時注大腸… …丑時注肝。 如上午 7 點到 9 點選取本經(足陽明胃經)的相關腧穴足三里穴,蓋辰時為足陽明胃經氣血當旺之時,合穴能益經氣、調整內臟器官之功能活動,余皆以此類推。 《靈樞·口問篇》“目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十二經脈,三百六十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陰氣上走于目而為之睛”. 足三陽經之本經均起于眼或眼附近而手三陰經皆有 1~2條支脈終于眼或眼附近。 顯示了眼與臟腑之間的聯系是靠經絡來實現的,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是靠經絡來輸送的。正是有了經絡的作用,眼才能有正常的視功能?,F代醫學研究表明,通過對五輸穴的生理電位值測定分析,探討和驗證了子午流注中關于經氣盛衰、流注開合的理論,對指導臨床具有實用價值〔4〕.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照明電器的普及,今人很難像古人那樣遵天地日月運行之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頻繁,暗耗精血,腎精虧肝血虛則目不明,正如《仁齋直指方·眼目》指出:“目者肝之外候也。 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 子母相合,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暈眩。 ”雖然五臟六腑的精、氣、血皆上注于目,但因目為肝的外竅,所以肝血的濡養最為重要。如果臨床根據患者病因、癥狀、發病時間及相關臟腑經氣旺盛,適時用針刺,調節律的偏差,將會對治療大有裨益。 祖國醫學重視時間對人體生物節律的影響,有過不少精辟的論述,竇寒卿《標幽賦》提出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 但今人用于治療眼疾的并不多,用于治療眼科疑難疾病則更少,因而如何揭示這一奧妙,也正是我們探討、研究的課題。
典型病例
林某,男,49 歲。 就診日期:2012 年 8 月 23 日。主訴:雙眼漸進性視物不清半年?;颊甙肽昵盁o明顯誘因出現雙眼逐漸視物不清。 曾到廣州某西醫醫院就診,診斷為雙眼視神經萎縮,顱腦 MRI 等檢查無異常。 給予口服甲鈷胺分散片及肌注維生素 B12 注射液等對癥治療 3 個月,視力無明顯提高。 ??茩z查:Vod:0.08、Vos:0.12,矯正不提高。 雙眼球結膜無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等圓,直接對光反射略顯遲鈍。 眼底檢查:雙視神經乳頭顏色顳側蒼白,鼻側稍淡。視網膜平伏未見明顯出血及異常滲出,黃斑區中心凹反光暗。 舌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青盲;西醫診斷: 雙眼視神經萎縮。中醫辨證:肝腎陰虛。門診治療:每日上午 9 時開穴足三里或下午 4 時開委中穴。短針刺法選擇:視區、攢竹、魚腰、承泣、上下睛明共治療 10 次,隨證加減三陰交、太溪穴。治療后自覺視野較前明顯擴大, 視力有所提高。 檢查:Vod:0.15,Vos:0.4.
按:上午 9 時為足陽明胃經氣血當旺之時,下午4 時為足太陽膀 胱經氣血當旺之時 ,且 取穴方便 .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滎俞治外經 ,合治內府” 此時取五俞穴中合穴足三里、委中開穴則可調整六腑的功能。 隨證加減三陰交、太溪穴滋補肝腎,故療效甚佳。
參考文獻
[1] 孟 云 青。 午時針刺治療氟骨癥 51 例 療 效觀察 [J]. 中 國 針灸 ,1999,19(9):533-534.
[2] 杜琳,陳冬,馬立新。短刺手三里穴治療腰腿痛臨床體會[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7,14(2):43.
[3] 陳建軍,鮑奇勇。多痛點短刺治療肩周炎 45 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2):109.
[4] 李光華,朱玲勤,劉紅梅,等。五俞穴生理電位值測定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