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痛膠囊處方選自民間驗方\\(仲氏止痛散\\),由重用制草烏,并與胡椒、延胡索等組成,具有溫通散寒,化瘀止痛之功效,經臨床長期驗證,劑改,精提,制成膠囊,屬于中藥6類新藥。原生痛膠囊系臨床前藥理學、毒理學實驗表明其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及抗炎等作用,且無毒副作用。2003年成都南方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03L00907。2004年由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組長\\)、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4家臨床研究中心承擔臨床試驗,筆者采用分層區組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的方法,在多中心臨床應用原生痛膠囊和原生痛膠囊模擬劑做對照治療240例患者,療效顯著。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主癥:關節冷痛,腫脹,屈伸不利。次癥:晨僵,肢體沉重,舌質淡,苔白,脈弦緊。
1.1.2 入選標準
①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和中醫診斷為痹證者。②類風濕關節炎功能分級為Ⅰ,Ⅱ,Ⅲ級,X射線分期為Ⅰ,Ⅱ,Ⅲ級者。③年齡在18~65歲。④接受激素治療的病人進入試驗前劑量穩定至少30d,并且在以后的治療中維持不變。
接受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其他病情改善藥的病人必須中斷用藥30d以上。⑤知情同意,志愿受試。獲得知情同意書過程應符合GCP規定。
1.1.3 排除標準
晚期患者,關節嚴重畸形,關節功能Ⅳ級,X射線分期Ⅳ級者。②雖為本病,但體溫>38℃;在1個月內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其他病情改善藥者。③重疊其他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④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⑤合并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⑥過敏體質,或對本藥過敏者。
1.2 藥品來源
原生痛膠囊及其模擬劑,由成都南方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規格0.26g/粒,32粒/瓶。藥物的劑型、外觀包裝及顏色兩者均一致。
1.3 方法
1.3.1 試驗分組
采用分層區組隨機化方法。為確保各中心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病例數相等,按中心進行分層。借助SAS統計分析系統PROCPLAN過程語句,給定種子數,產生240例受試者所接受處理\\(新藥和對照藥\\)的隨機安排,即列出流水號為001-240所對應的治療分配。
1.3.2 給藥方案
試驗組用原生痛膠囊,對照組用原生痛膠囊的模擬劑,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連續服藥7d為1個療程,治療第4天及治療第7天各復診1次。
1.4 觀察項目及指標
1.4.1 療效與安全性觀察指標
①主要療效指標:關節疼痛評定、中醫證候療效評定、疾病療效評定。
②次要療效指標:中醫單項癥狀\\(主癥、次癥\\)評定、中醫證候總積分療效評定、主要相關體征評定、關節功能評定。③安全性觀察:血、尿常規、大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腎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1.4.2 療效與安全性評定標準
1.4.2.1 綜合療效評定標準
①疼痛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臨床痊愈:治療后疼痛VAS值較治療前減少,積分比值≥95%;顯效:治療后疼痛VAS值較治療前減少,積分比值≥70%;有效:治療后疼痛VAS值較治療前減少,積分比值≥30%;無效:治療后疼痛VAS值較治療前減少不明顯甚至增加,積分比值<30%。②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③疾病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75%;進步: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50%;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無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
1.4.2.2 安全性評價標準
Ⅰ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Ⅱ級:比較安全,如有不良反應,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可繼續給藥;Ⅲ級:有安全性問題,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應,做處理可繼續給藥;Ⅳ級:因不良反應中止試驗。
1.5 統計與分析
1.5.1 統計軟件
①數據采用EpiData3.02輸入。
②采用DAS軟件,SAS6.12軟件分析。
1.5.2 分析方法
①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配對t檢驗、秩和檢驗、配對秩和檢驗等方法。②計數資料:采用校正卡方檢驗、Fisher精確檢驗等;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分析。③綜合療效的多中心分析:計數資料采用CMH法;計量資料用方差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病例給藥前一般情況的比較
給藥前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受試者在性別、年齡組、身高、體重等人口學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兩組受試者入組時在體溫、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既往史、過敏史、合并疾病、合并用藥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兩組受試者入組時疼痛\\(VAS\\)評定、中醫單項癥狀\\(主癥、次癥\\)、相關體征檢查、關節功能分級、X射線分期等基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2.2 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指標的比較
2.2.1 試驗組與對照組主癥指標的比較
記錄給藥前及給藥后第4,7天的關節疼痛、關節作冷、關節腫脹、屈伸不利、晨僵、關節重著陽性癥狀體征的消失情況。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2.2.2 試驗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總積分的比較
將首診及治療后第4,7天證候總積分相比較,治療后7d,試驗組下降值為10.30,對照組下降值為1.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2。
2.3 綜合療效分析
2.3.1 試驗組與對照組疼痛療效比較
試驗組痊顯率\\(臨床痊愈率+顯效率,下同\\)46.96%、有效率\\(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下同\\)89.57%,對照組痊顯率4.31%、有效率11.21%;兩組痊顯率、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兩組痊顯率、有效率扣除中心效應,試驗組與對照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3。
2.3.2 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試驗組痊顯率36.52%、有效率86.96%,對照組痊顯率3.45%、有效率6.90%;PP集試驗組痊顯率36.84%、有效率87.72%,對照組痊顯率3.48%、有效率6.09%。兩組痊顯率、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兩組痊顯率、有效率扣除中心效應,試驗組與對照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4。
2.3.3 疾病療效比較
試驗組顯進率35.45%、有效率60.91%,對照組顯進率2.83%、有效率6.60%;兩組顯進率、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兩組顯進率、有效率扣除中心效應,試驗組與對照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5。
2.3.4 相關體征檢查各指標比較
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雙手平均握力,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2.3.5 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后7d,下降值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優于對照組。
2.4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分析
兩組均有部分指標正常/異常異常/異常,經研究者分析,均與試驗藥物無相關性。兩組均無不良事件,安全性評價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文是中藥新藥原生痛膠囊的Ⅱ期臨床試驗總結。試驗采用對照、隨機、雙盲法,避免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主觀因素和心理因素影響,療效判定更客觀、更科學。在Ⅱ期臨床試驗中,兩組結果顯示疼痛療效、中醫證候療效、疾病療效、中醫單項癥狀\\(主癥、次癥\\)、相關體征檢查\\(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雙手平均握力\\)、關節功能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優于對照組。臨床研究表明該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痹型\\)療效確切,其止痛效果明顯,疼痛\\(VAS\\)治療后7d,試驗組下降值為4.28,對照組下降值為0.49,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試驗患者依從性好,無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高。
通過Ⅱ期臨床試驗觀察,初步證明原生痛膠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是安全的和有效的,這為進一步擴大樣本的Ⅲ期臨床試驗提供了基礎性的數據。
[參考文獻]
[1]董珍珍,高源,蔡潤蘭,等.原生痛的鎮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3\\):265.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S].2001.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管理辦法[S],2002.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5.
[5]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S].1999.
[6]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的技術要求[S].1999.
[7]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8]王兆銘.中國中西醫結合實用風濕病學[M].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
[9]李文敬,孫希志,曹導源,等.實用風濕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10]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