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給廣大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傳統的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夠理想,需要新的適用的方法提高療效,使患者免受精神和經濟上的壓力。2011 年 10 月-2013 年 3 月我院在國內首先采用多種準字號中藥注射液混合后深刺到致病間盤節段兩側椎間孔旁,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通過對 515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該項目療效良好,具有針刺、藥物和經絡三者協同作用,是傳統的針炙療法和現代注射治療相結合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 515 例中,男 341 例,女 174 例,最小年齡 18~69 歲,25~45 歲,占 85%。病程 7 d~15 年。
1.2 診斷標準
依據臨床表現、體征、結合輔助檢查結果確定。經診斷,304 例患者,腰痛伴一側下肢痛、麻,比例為 59.0%;45 例患者腰痛伴雙側下肢痛、麻比例為 8.7%;162 例患者單純一側下肢痛,比例為 31.4%;4 例患者單純腰痛,比例為 0.7%;353 例患者L3~S1椎旁有壓痛、叩痛,比例為 71%;131 例患者脊柱側彎,比例為 25.4%;390 例患者直腿抬高實驗<70°,比例為75.7%;92 例患者趾伸肌實驗減弱,比例為 37.3%;124 例患者跟腱反射減弱,比例為 24%。
本組病例經過CT檢查 464 例:(1)L3、L4,L4、L5和L5、S13個節段椎間盤膨出 154 例,占 33.3%。(2)L3、L4和L5、S1兩個節段膨出,L4、L5節段突出 186 例,占 40%。(3)L3、L4,L4、L5節段膨出,L5、S1節段突出 47 例,占 10.2%。(4)L4、L5節段突出 61 例,占 13.1%。(5)L3、L4節段突出 3 例,占 0.6%。(6)L5、S1節段突出13 例,占 2.8%。經過手術治療后復發 26 例,占 5.05%。另有 25例,臨床癥狀和體征典型,病程短,發病時間未超過 1 個月,患者均不愿花錢做輔助檢查,占 4.85%。
1.3 材料與方法
選用中藥注射液:夏天無注射液(江西天施康中藥股份有限公司),黃瑞香注射液(山西康意制藥有限公司)。
藥物配方:夏天無注射液 2 ml+黃瑞香注射液 2 ml+10%葡萄糖注射液 6 m(l或生理鹽水 6 ml)混合液做穴位注射用。
穴位選擇:主穴經過全面詢問患者,詳細的體格檢查,然后結合輔助檢查結果,確定出那個節段椎間盤突出后成為致病節段,選定該節段兩側的夾脊穴做主穴。配穴:一側或兩側下肢環跳穴,秩邊穴,承扶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或阿是穴等。
治療方法:主穴:每側抽取混合液 4 ml,注入兩側的夾脊穴內,1 次/d。配穴注射:每天選 2 個穴位,每側注射混合液 1 ml連續注射 10 d為 1 個療程。根據病情需要可注射 2~3 個療程,但要注射 3 個療程者,注射治療 20 d后,應間隔 5~7 d,再作第 3 個療程治療。
中藥熱敷治療,每天穴位注射后做中藥熱敷 1 次。選用以下中藥:白芍 20 g,川芎 15 g,肉桂 10 g,小茴香 10 g,荊芥 15 g,麻黃 20 g,當歸 15 g,獨活 20 g,防風 15 g,干姜 10 g,制川烏 20 g,紅花 15 g,澤蘭 15 g,丁香 10 g,放入 1 個布袋中,然后用蒸鍋蒸透(每次約蒸 30 ml左右);然后用毛巾包裹中藥袋,放在注射穴位上熱敷,每次敷 20 ml左右。
治療經過:約 80%左右患者,注射后 3 d,患者反映疼痛,麻木等癥狀,較治療前加重,4~5 d后恢復到治療前程度,8~9 d自覺痛麻癥狀減輕,停針 1 個月后療效達最佳狀態,約 20%患者,治療過程中無癥狀加重,但最終療效欠佳或無效者在此類患者中。
1.4 療效判斷
根據胡有谷所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觀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分為四個等級。即優:臨床癥狀和體檢正常;良好:臨床癥狀和體檢基本正常,但活動較多時,下肢仍有隱痛和麻木,不適;好轉:臨床癥狀和體癥減輕,活動時痛麻加重;無效:癥狀和體癥治療前后無變化。
2 結果
療效判斷:優 247 例(47.9%),良好 127 例(24.7%),好轉 26例(14.8%),無效 65 例(12.6%)??傆行蕿?87.4%。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廣泛接受的理論是突出物刺激,壓迫神經根袖,硬膜周圍的脂肪組織,產生水腫,充血和粘連等炎癥,才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如果突出物單純壓迫神經根,專家認為按壓迫的程度僅表現為麻木或麻痹,而無疼痛的癥狀。
本研究為臨床應用研究,密切結合基礎理論,解決社區常見的問題。因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給廣大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以質優價廉的中藥制劑為切入點,將臨床與基礎,理論與實際,經濟與療效相結合,符合社區防治結合醫療模式的運作。通過臨床實踐,在國內首次研究多種混合中藥制劑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作用,研究選題較新穎,具先進性和實用性,具有應用前景。
混合中藥針劑深刺病變節段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與口服肌注或者靜脈注射相比,由于途徑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選擇注射穴位部位不同,也會有不同結果,我們把具有活血化於功能的中藥注射液混合后注射在突出物各節段的夾脊穴上,實際上非常接近病灶,這樣既能使藥物直接作用在炎癥病變部位,使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從而消除炎癥,治愈疾病,該項目具有針刺、藥物和經絡三者協同作用,是傳統的針炙療法和現代注射治療相結合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中藥混合液做穴位注射治療,此法具有藥物、針刺和經絡的三者協同作用。本研究采用療法,重點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中藥注射液的選擇,另一方面是注射部位。本研究要求選擇的中藥,必須符合 3 個基本條件:(1)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作用。(2)使用的中藥對心腦血管和肝腎等重要器官無副作用。(3)文獻中無重大過敏反應的報道。本研究采用中藥針劑混合穴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期間,利用濕度和藥物的雙重作用,達到及時緩解患者注射時的疼痛不適,另外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注射藥物的擴散、吸收,總有效率為 87.4%,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于泉,潘志軍.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J].中國骨傷,2003,16(4):253-254.
[2] 李曉聲.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理的現代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7,1(72):122.
[3] 張國祥,易湘林.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前定位探討[J].中國骨傷,2001,1(42):116-117.
[4] 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2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8-129.
[5] 唐開軍,林玉春,龔義勝,等.神經根阻滯加牽拉坐骨神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骨傷,2002,15\\(2\\):85.
[6] 魯玉來,蔡欽林,孫永華,等.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0.
[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2.
[8] 林永生.中藥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3(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