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熏蒸是集溫熱效應、經絡效應和中藥局部滲透效應為一體,通過藥物滲透穴位,疏通經絡,益氣養血以調節機體陰陽平衡,不僅具有發汗解表、和衛散邪的作用,還有疏通腠理、調和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效果。筆者應用本院骨傷科熏蒸協定方中藥熏蒸治療骨折圍手術期患者,對改善患者腫、痛等癥狀取得確切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來自 2012 年 10 月~2013 年 8 月本院骨傷科住院患者,共 80 例,隨機分為 2 組各 40 例。治療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齡18~58 歲,平均 42.8 歲;平均病程 7 天。對照組男21 例,女 19 例;年齡 22~59 歲,平均 45.4 歲;平均病程 7 天。2 組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的相關標準制定:①有直接或間接外傷史;②無并發癥的單純骨折,全身癥狀不明顯或不嚴重,無合并臟器損傷,無開放傷口及并發感染,無并發神經損傷;③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畸形、異?;顒?、骨摩擦音;④影像學檢查可以明確骨折診斷,并排除病理性骨折。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就診時間距離發病時間 <24 h;③受傷部位為四肢,且患處為1 個部位;④擬行手術方法治療;⑤同意接受中藥熏蒸治療并能完成治療過程。
1.4 排除標準
①病理性骨折\\(如由良性或惡性腫瘤、結核、骨髓炎、內分泌代謝性等因素所致\\);②開放性骨折或感染者;③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④合并心、腦、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哺乳期婦女;⑥不愿接受本治療方法者。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予本院骨傷科熏蒸協定方熏蒸。處方:牛膝、木瓜、威靈仙、桑寄生、骨碎補各 30 g,紅花、雞血藤各 25 g,當歸、伸筋草各 20 g,丹參、防風、獨活、羌活、秦艽、透骨草、五加皮、千年健各 10 g。藥物混合,加 2 500 mL 冷水浸泡然后用文火煎煮 30 min,將煮好的藥液約 2 200 mL 放入熏蒸機中進行熏蒸,待藥液用完,則重新煎煮藥液使用。
每天上、下午各 1 次熏蒸患肢,療程為 7 天,入院第 1 天開始治療,手術當天暫停使用,術后第 2 天繼續中藥熏蒸治療。術中及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 1天,每天術口常規換藥。
2.2 對照組
于 0.9% 氯化鈉 250 mL 中加入注射用七葉皂苷鈉 20 mg 靜脈滴注,每天 1 次,療程為 7天。術中及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 1 天,每天行術口常規換藥。
3 觀察項目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疼痛及腫脹情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評定疼痛、腫脹程度。疼痛:1 級:疼痛輕,可忍受;2 級疼痛較重,不影響睡眠;3 級疼痛難忍,影響睡眠。腫脹:1 級:腫脹輕,觸之軟;2 級:腫脹明顯,觸之較硬;3 級:腫脹嚴重,觸之硬。
3.2 統計學方法
2 組所有數據采用 SPSS13.0 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擬定。疼痛療效評定:顯效:疼痛級別減輕 2 級;有效:疼痛級別減輕 1 級;無效:疼痛級別無明顯改變。腫脹療效評定:顯效:腫脹級別減輕2 級;有效:腫脹級別減輕 1 級;無效:腫脹級別無明顯改變。
4.2 2組腫脹療效比較
見表 1。腫脹療效顯效率治療組為 82.50%,對照組為 47.50%,2 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 0.01\\)。
4.3 2組疼痛療效比較
見表 2。疼痛療效顯效率治療組為 77.50%,對照組為 55.00%,2 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 0.01\\)。
5 討論
四肢骨折常見癥狀為疼痛及腫脹,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若早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甚至會引起筋膜室綜合征、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嚴重并發癥。
圍手術期是多種并發癥的高發期,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圍手術期的治療十分關鍵,如何快速有效地減輕圍手術期的癥狀,如何減少骨折圍手術期的并發癥,是臨床骨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外力作用于肢體致骨折筋斷,筋骨脈絡損傷,血溢脈外而引起腫脹,氣血瘀滯不通,經絡受阻,故而疼痛,即“不通則痛”。本院骨傷科熏蒸協定方在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組方選用當歸、紅花、牛膝、雞血藤、丹參活血去瘀、通絡止痛;木瓜、威靈仙、防風、桑寄生、獨活、羌活、秦艽祛風除濕、溫經通絡;骨碎補、透骨草、五加皮、伸筋草、千年健補腎壯骨、散寒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強筋健骨、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之效。中藥熏蒸是中醫學傳統外治方法,從戰國到秦漢已開始應用于臨床,至晉代已成為治療急性疼痛的常用方法。中藥熏蒸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減輕該處深部組織的充血,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炎性水腫,解除局部神經末梢的壓力,使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松弛,從而緩解疼痛及腫脹。同時中藥熏蒸其溫熱效應,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循環和淋巴循環、減輕骨內壓、促進關節液的分泌和循環,改善自身的新陳代謝,特別是炎癥因子和免疫源物質的代謝。觀察表明,應用的中藥熏蒸療法對骨折圍手術期內疼痛及腫脹的療效快速、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莊建光,王強,張祖煌.手法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150 例分析[J].山東醫藥,2007,47\\(22\\):77.
[2]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39-340.
[3] 許樹柴,袁凱,陳伯健,等.老年髖部骨折圍手術期醫療風險的分析與對策[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31\\(8\\):24-25.
[4] 吳名波,沈鷹.中藥熏蒸在痹證中的應用歷史沿革[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1\\):59-61.
[5] 閆飛,張湘生,王忠遠,等.關節鏡清理、透明質酸鈉注射加中藥熏蒸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J].廣東醫學雜志,2010,31\\(11\\):148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