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家庭暴力問題表現的尤為重視。就目前而言,我國對家庭暴力問題法律法規的提出顯得尤為不足。在此基礎上便無法使受害者得到切身的合法權益,進而影響了社會長期的安穩發展。鑒于此本課題對“家庭暴力問題”進行探究具有尤為深遠的重要意義。
二、家庭暴力的特點分析
家庭暴力和其他暴力比較起來,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下面從多個角度分析家庭暴力的特點。
\\(一\\)家庭暴力受害者與實施者
在家庭暴力中,由于小孩、婦女以及老人無論在生理上還是經濟上都處于劣勢因此很容易成為受害者。其中,最突出的受害者屬婦女。而男性在家庭中很多方面都處于優勢因此普遍可能是暴力實施者。
\\(二\\)隱蔽性
在家庭暴力中,隱蔽性是尤為突出的。受傳統觀念思想的影響,受害者都不太愿意在外公開家庭暴力所謂“家丑不可外揚”這便導致了受害者將其隱蔽。
\\(三\\)多發性
家庭暴力的多發性是普遍存在的,多發性也是在隱蔽性的基礎上進而產生的。在受害者將家庭暴力行為隱蔽后施暴者便會產生無所顧忌的心理進而形成經常性實施暴力的惡習。
\\(四\\)多樣性
多樣性是指暴力手段的多樣化。施暴者在對受害者實施暴力的時候其手段呈現各式各樣的手段,并且對受害者造成的后果也有輕有重。輕傷、重傷以及死亡等都是普遍存在的后果。
\\(五\\)舉證困難
家庭暴力舉證困難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隱蔽性所造成的。另外,有些施暴者的施暴手段很難留下證據,因此便造成了舉證困難的特點。舉證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讓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這樣便導致了在有些法律制裁方面,受害者與施暴者之間發生了很大的爭議進而導致司法難以掌控的局面。
三、家庭暴力的后果及其有效防范策略
家庭暴力主要會對受害者造成嚴重后果:其一施暴者對受害者實施家庭暴力,導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遭受嚴重影響。其二,讓受害者在長時間內處于精神憂郁狀態嚴重影響受害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其三讓受害者的心理遭受扭曲,甚至造成人格分裂的嚴重后果。其四,對家庭其他成員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例如:在家庭中,丈夫對妻子實施家庭暴力加果實施暴力的全過程被子女看到便會讓子女在心理上感到恐懼與掙扎進而影響子女的學習與身心健康。鑒于此,面對家庭暴力所產生的種種嚴重后果對家庭暴力的有效防范策略進行探究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制定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
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多發性以及多樣性等特點,面對這些特點,制定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便顯得尤為重要。跟西方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國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在制定方面顯得明顯不足。這是我國的社會環境與現有法律的缺陷所造成的,因此制定專業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不能一漱而就應該循序漸進,首先通過地方立法,進而逐漸實現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的制定。
\\(二\\)優先制定地方立法
面對我國在家庭暴力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的情況,優先制定地方立法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優先制定地方立法,也需充分結合現有的法律讓兩者不產生矛盾沖突,并根據實際情況,從而制定出具有實效性與科學性的地方立法。目前我國已經有十幾個省、地區、市以及縣制定了關于家庭暴力方面的地方立方這便為制定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充分利用現有法律制止家庭暴力
雖然我國在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但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對家庭暴力行為進行制止是防范與解決家庭暴力的主要策略。目前我國有關維護兒童、婦女以及老年人的法律法規普遍存在于《憲早劫、《刑早劫、《婦女權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當中。充分運用這些法律法規對防范與解決家庭暴力便有著尤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強化公眾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對家庭暴力進行防范與解決,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中家庭暴力行為普遍存在。無論怎樣將當今社會家庭暴力現象降到最低化才是防范與解決家庭暴力的最終目標。因此想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就應該強化公眾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家庭成員充分認識到實施家庭暴力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煥醒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意識,以此促進家庭的和睦讓社會能夠保持長久的安穩。
四、結語
通過本課題的分析與探究,充分認識到家庭暴力的幾大特點,例如:隱蔽性、多發性、多樣性以及舉證困難等。進而也認識到實施家庭暴力可能產生的影響后果面對一系列的影響后果便需要制定出相關的防范與解決策略例如:制定專門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規、優先制定地方立法、充分利用現有法律制止家庭暴力以及強化公眾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相信做好以上這些,我國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現象將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解決,并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穩態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志圖.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為的法律制度構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1\\):12-13.
[2]任鳳蓮.關于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3-15.
[3]朱玉苗趙伯祥.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修正[J].嘉興學院學報.2011:23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