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推進,互聯網技術和現代化通訊系統的高速發展、廣泛運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傳播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的來臨以及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為公民發表言論提供了更廣的領域。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的,謠言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輿論現象,結合網絡形成了新的力量,使得網絡謠言逐漸充斥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網絡謠言的存在雖然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中的一個,但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它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谶@樣的社會事實,社會各界對于當前打擊網絡謠言與保障言論自由兩者之間沖突與統一的探討與研究日趨激烈深入。
一、網絡言論自由與言論自由矛盾的伊始
網絡上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網絡社會的新社會模式?;ヂ摼W社區的問世代表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社會,而且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然而網絡社會的興起,也將帶來很多社會問題。特別是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以及身份的匿名性,使得各種網絡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例如網絡犯罪,網絡色情,網絡垃圾,網絡暴力等。佛洛伊德曾經說過,一旦我們把科技穿戴在身上,馬上就變成人造神(prosthetic god)。盡管,從當前已經顯露的情況來看,這些網絡社會問題與諸如失業、貧困、腐敗、環境污染等傳統社會問題相比,其在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上還較小,但隨著網絡的逐步發展和完善,這些社會問題如果得不到人們的有效預防和認真治理,其勢必會發展成為一種“雙高”(即高關注度和高危機感)問題,從而對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產生重大影響。
二、言論自由缺乏規制造成網絡謠言泛濫
作為言論表達的特殊形式,網絡為實現言論自由打開了方便之門,言論的涵義也早就突破了傳統的界限向虛擬空間延伸。同時,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特定的氛圍里,網絡語言具有即時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因此相對于傳統媒介,網絡的言論自由應該寬松些。但是,由于網絡是一個超脫于政府管理體制之外的領域,類似于一篇藤草叢生的荒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網絡社會一直處于無序狀態中,網絡空間的言論比現實社會的言論享有更大的自由。
謠言是最古老的大眾傳播媒介,古已有之。在我國先秦時代的《察傳》就繪聲繪色地記載了一則謠言:故狗似厥,厥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近代,謠言在戰爭與政治斗爭中的影響最為巨大,例如在二戰期間,各種流言蜚語充斥在槍林彈雨的生死戰場上,有些戰爭謠言甚至影響到了一場戰爭的勝利。進入 21 世紀,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全球大規模的戰爭收到了有效地遏制。但各國之間的競爭卻在其他戰場悄然打響。進入電子網絡時代以后,電子計算機網絡的創造導致了網絡謠言應運而生。霸權國家依仗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絕對優勢,通過文化滲透,網絡政治宣傳等影響他國的政治生活與發展,甚至直接導致他國政權的顛覆。
雖然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網絡謠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信息需求,但是由于大眾對網絡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普遍較低,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或者別有用心者通過網絡平臺編造、散布危害國家社會穩定和安全的有害信息,混亂人民的思想,導致民眾對政府不良情緒的產生與上升,最終影響國家政治生活的穩定與發展,嚴重制約阻礙國家的政治民主建設。雖然計算機網絡豐富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網絡生活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和麻煩。由于每個人的道德水準,法律意識和文化修養等有很大的不同,一些人經常使用網絡平臺發泄私憤,使各類虐待,毆打,辱罵性的語言充斥其中,有些人甚至捏造事實,對他人進行誹謗,嚴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保障公民權利需要規制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一項最重要的權利,也是民主社會存在的基礎之一,具體是指人人享有的以口頭、書面以及其它形式獲取和傳遞各種信息、思想的權利。言論自由的核心內涵是人人都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這種自由絕不受任何無故的侵犯和剝奪,表達自己觀點和思想的自由伴著人類存在的始終,它是一種最基本的自由。我國憲法第 35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面臨諸多社會各方面問題: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加劇、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社會腐敗和風氣日益嚴重等,這些導致了群眾性事件越來越頻繁,謠言尤其是網絡謠言也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包??墒菍⑦@些問題系統的歸咎于網絡的推動作用,而不惜對網絡言論自由大加限制約束,試圖對網絡言論自由進行割舍來讓網絡成為啞巴來換取社會的沉默,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激發矛盾的病因依然在社會行為里發酵,而不是網絡。所以相關機構加強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深化服務型政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摒棄落后腐朽的執政思想才是真正應對網絡謠言的要點所在。
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是政府改革和建設的基本任務。政府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服務型政府在處理網絡謠言問題時,必須強化服務和責任的意識,推動政府從“權力本位”向“責任本位”轉變,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學化的公共治理轉變、更新管理理念,重視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使網絡謠言與言論自由的問題得到切實有效科學地解決??此谱杂傻木W絡空間不是沒有限制的。網絡不應該是一個虛假信息的天堂。對于網絡傳言,各級各部門要加強重視和監管力度,建立謠言等負面信息預警機制。對于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應對,及時處理。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惡意網絡謠言的產生。
政府機構各部門要尊重公民的知情權,在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前提下,按照法律規定,向公眾提供人們希望了解的信息,減少信息真空,壓縮傳言繁殖空間,這也是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職能和義務。
政府向公眾發布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新聞發布會、通過權威信息傳播渠道(互聯網、電視、廣播、報紙、短信、電話)直接發布等。
打擊網絡謠言,必須建立和完善網絡傳播相關領域的法律,嚴懲謠言傳播者。無論是在現實世界或虛擬世界中,人們的行為都應該受到社會法律、道德和普遍價值的約束。政府監管部門,要繼續完善和加強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網絡法律體制,針對出現的網絡問題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在網絡空間中,由于人們社會關系的間接性特點,社會道德的約束力量被削弱了。因此,加強網絡個體的道德自律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另外建設一個健康,和諧,穩定的網絡家園還需要每位網民的參與。面對網絡謠言,每個人都應該增強責任意識,做到明智和理性。知法守法是網絡行為的底線,網民要加強法律意識和社會道德責任感,要堅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道德底線之內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觀點。這就需要公眾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道德自律,學習網絡知識,提高識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享受網絡帶給我們的方便的同時做到不造謠、不傳謠,共同維護我們健康的互聯網環境。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正處在關鍵的轉型階段,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隨著互聯網絡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在當前我國法制不完善前提下,言論自由問題層出不窮并呈現諸多新的特點。在打擊網絡謠言與保障言論自由的問題上,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新情況提出新的理論與措施,使計算機網絡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服務。
參考文獻:
[1][法]卡普費雷著,鄭若麟,邊芹譯.《謠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劉建明.《輿論傳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王國華,汪涓,方付建.《基于案例分析的網絡謠言事件政府應對研究》.情報雜志,2011,(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