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中美韓三國間的博弈與韓國的角色選擇
中美韓三國間的博弈與韓國的角色選擇
>2022-10-29 09:00:00

摘要:不同的國家在國際社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其角色隨著自身需求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甚至是在不同的角色間轉換和搖擺。國家的角色在彼此相互認知中建構和確定。韓國在中美關系影響下所扮演的角色異常復雜, 主要由韓國的自身需求和中美兩國對韓國的影響所致。韓國根據自身的安全戰略需求有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期望, 同時寄希望于中美兩國。美國因韓國特殊的地緣位置和美韓同盟關系, 對韓國有很大的角色期待, 希望韓國成為東亞地區遏制朝鮮和牽制中國的棋子。作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期待韓國不要損害中國和平崛起與民族的偉大復興所需要的周邊環境, 并有益于朝鮮半島和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美關系和朝核問題解決的不確定性使韓國在外交上搖擺于中美之間。韓國時而偏向中國, 時而靠近美國。韓國的角色是中國、美國和韓國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實際上是中美韓三國間的博弈, 從中可以進一步清晰地看出韓國在中美關系中的尷尬與困境。

關鍵詞:中美關系; 韓國; 角色定位; 安全需求; 戰略選擇;

不同的國家在國際社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國家角色會隨著自身需求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甚至是在不同的角色間轉換和搖擺, 并在國家相互認知中建構和確定?!皣业牡匚缓湍芰?、資源狀況等國內特性建構了國家角色認知, 他者根據對角色地位的判斷產生相應的期望, 國家在自我認知和他者期望的雙重影響下進行外交行為?!惫P者擬從安全上分析韓國的自我角色認知判斷、期望和對中美兩國的期望, 以及中美兩國對韓國角色的認知判斷和期望, 探討中美關系影響下韓國扮演的角色問題。

一、韓國自身的角色定位與期望

韓國的安全狀況異常復雜。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處于分裂狀態, 韓國和朝鮮均謀求統一。半島被認為是亞太地區的“巴爾干”, 半島局勢牽動著整個東亞和太平洋區域的安全與穩定。韓國在安全上小心謹慎, 盡量避免觸碰朝鮮的敏感神經, 既依賴美韓同盟的庇護, 還需要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韓國既離不開中國, 也離不開美國。處理好與中美兩國的關系是韓國實現安全戰略需求的關鍵所在。韓國在中美關系影響下該扮演何種角色, 對自身有怎樣的期望值, 如何正確定位自身?對中美兩國有怎樣的需求?這都是韓國需要考慮的問題。

1.1韓國的安全戰略需求

韓國的安全戰略需求包括四個方面:安全、繁榮、國際地位與朝鮮半島統一。韓國《防務白皮書》認為, 韓國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是在韓國自衛能力的基礎上“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保障人民安全, 為國家繁榮奠定基礎”, “增強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提升國際地位”.韓國希望成為一個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自由民主和繁榮以及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的紐帶。韓國憲法也指出其國家利益的核心是國家的安全和繁榮, 實現半島的和平統一。

安全是韓國的首要戰略目標。只有安全問題解決了, 韓國才能從容實現其他目標。目前韓國正處于安全困境之中, 其擔憂的是朝鮮的核開發與導彈計劃。金正恩上臺后, 朝鮮無視國際社會的反對接二連三地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驗, 使韓國生活在核威脅和恐怖之中, 韓國因此極力主張半島無核化。

繁榮是韓國的基本目標, 是韓國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韓國軍事目標的實現有賴于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只有經濟發展, 韓國才可能有能力支付駐韓美軍費用, 有經費支持韓國提升國際地位。朝鮮半島的統一沒有經濟發展和繁榮是難以實現的。

國際地位也是韓國追求的目標之一。韓國作為東亞的一個中等較發達國家, 雖然不能像日本那樣有稱霸東亞的欲望, 但其依然希望發揮其地區和世界影響力, 這既有利于韓國實現繁榮和統一, 也有利于韓國國家威望心理的滿足。

韓國對外戰略的基礎目標是“致力于朝鮮半島統一”.目前韓國安全問題的核心是半島的分裂, 半島統一問題解決了, 其他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如果半島統一了, 半島因為人口增加、經濟規模擴大、地緣政治地位提高而大大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如果半島的統一問題不解決, 韓國的安全問題、發展問題、國際地位等目標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面對朝鮮半島的安全局勢, 韓國很難通過自身力量擺脫安全困境。要實現其安全戰略目標, 韓國需要借助于中美兩國。只有利用中美兩國的大國地位和區域優勢, 才能推動朝鮮半島問題的有效解決及半島的和平穩定。正如樸槿惠主張的“聯美和中”平衡戰略, 韓國想要借助中美兩國的實力, 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達到“安全與繁榮”的目的。

1.2韓國對美國的需求與安全依賴

韓國長期依賴于美國的保護傘。韓國歷屆政府都以美韓同盟作為其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雖然近年來韓國的安全戰略構想有所調整, 但依然離不開美國的軍事保護。根據韓國2009年的《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 韓國認為, 韓美同盟可以有效應對朝鮮半島的軍事威脅, 對東北亞的穩定有重大貢獻, 尤其是美韓同盟使韓國從朝鮮戰爭中崛起, 并在發展成為全面工業化的西方式民主國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長期的軍事安全合作使韓國已經離不開美國的“庇護”, 韓國需要韓美同盟關系來保障其安全, 同時也借助美國向朝鮮施壓。在韓國看來, 美韓同盟的鞏固能夠更好地滿足韓國的戰略和安全需求, 可以“幫助化解朝核危機, 推進韓朝關系, 擴大東亞和平與交流機會”.韓國希望在美韓外長、防長“2+2”會議的基礎上加強“延伸威懾”戰略, 繼續擴大韓美同盟合作的規模。美國也非常配合韓國, 并盡可能滿足韓國的戰略需求。美國愿意“調遣全世界范圍內的可用美軍兵力和戰斗力量, 有戰略性地靈活增強韓美聯合防御能力, 保障韓國的安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 朝鮮連續進行的三次核試驗無疑加劇了半島緊張局勢。朝鮮越是進行核試驗, 韓國對美國的安全依賴越是增加。為了回擊朝鮮, 美韓不斷通過制裁、軍事演習向朝鮮施壓。在當下半島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 韓國會通過強化韓美同盟尋找安全感。

在韓國看來, 今天的韓美同盟不再是簡單的軍事安全聯盟, 而“是一個具有共同價值和信任, 超越安全的綜合性合作聯盟”.具體體現在多個方面:軍事安全上, 美國是韓國堅實的后盾, 提供“核保護傘”和軍事庇護;政治上, 可借助韓美同盟提升韓國的國際地位;經濟上, 作為韓國的第二大貿易國, 美國在對韓國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 韓美同盟是韓國推進國家安全戰略的助推器。韓國國家安全戰略強調, 美韓同盟“不僅是建立在傳統的友誼基礎之上, 而且是為了滿足新時代的需求”.

1.3韓國對中國的需求與安全依賴

除鞏固韓美同盟關系外, 韓國還需要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隨著中韓建交, 兩國關系不斷升溫, 韓國已經從一邊倒向美國的外交逐漸向中美等距離外交轉變, 并已對中國形成戰略與安全依賴。中國經過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和亞太地區的主要角色。中國的區域戰略和外交上的一舉一動影響著韓國外交、經濟政策的各個方面。從韓國的視角來看, 韓國在經濟貿易、安全穩定、國際影響與和平統一上都需要中國。在經濟貿易上, 中國是韓國最主要的經濟伙伴?!绊n中兩國建交23年來, 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飛躍性發展, 特別是兩國的貿易規模從建交時的60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 300億美元, 增加約30多倍。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而韓國也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表n國對中國的依賴越來越深, 而2017年2月底發生的韓國樂天集團與韓國防部簽署提供“薩德”用地協議引發的“樂天事件”則使韓國樂天集團和相關產業受到巨大沖擊。

在安全穩定上, 中國在朝鮮半島的作用不可替代, 是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的關鍵角色。韓國希望利用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半島無核化, 希望中國約束朝鮮, 認為中國是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的關鍵, 因為“與中國貿易占朝鮮貿易額的80%~90%”.在韓國和平與穩定規劃的藍圖里, 韓國希望東北亞地區有一個在思想、利益和制度方面達成廣泛共識的多邊安全框架, 打造區域安全合作機制, 并提出了“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韓國要想實現其構想, 還需要中國的響應與幫助。

在國際地位上, 僅得到美國的支持是不夠的, 只有加上中國的幫助, 韓國在東亞的影響和作用才能夠得到較好的發揮。在一個不穩定的東亞, 韓國的作用是有限的。韓國認為, 中國有能力給朝鮮半島、東亞和亞太帶來安全與穩定, 這也有利于韓國發揮地區作用。

在半島統一問題上, 中國的立場至關重要。在1992年8月中韓建交后, 中國以此為契機“調整了以朝鮮為中心的單線半島政策, 迎來了對朝鮮、韓國開展雙線外交的新時代?!表n國也因此希望中國支持韓國實現半島統一, 至少持中間立場。

可見, 韓國既需要美國, 也需要中國, 二者缺一不可。中美兩國是朝鮮半島外對半島影響最大的國家, 也是韓國依賴最深的國家。韓國“一直擔憂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尋求平衡的戰略會引發戰略不信任:與美國走得太近, 可能引起中國的誤解;與中國走得太近, 又可能招致美國的不快”, 采取的是一種走鋼絲式的平衡戰略。

二、美國對韓國的角色定位與角色期望

東亞地區秩序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的崛起。美國擔心中國崛起會威脅美國在東亞、太平洋、乃至世界的霸權地位。冷戰結束以后, 美國始終謀求利用東亞地區的棋子牽制和防范中國。由于特殊的地緣位置和美韓同盟關系, 韓國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一顆重要棋子, 美國對韓國有很大的角色期待。

2.1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的安全戰略需求

冷戰結束以后, 美國的戰略重心開始東移, 然而其進程并不順暢。蘇東解體后的國家轉型問題、科索沃戰爭、“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使美國無暇東顧。敘利亞危機和烏克蘭危機使美國2011年推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目標難以實現, 而2016年當選的特朗普 (Donald Trump) 總統甚至有可能終結這一戰略, 并用印太戰略取代“亞太再平衡”.然而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的戰略需求并沒有消失, 特朗普要使“美國再次偉大”, 其核心是維護和加強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秩序中的霸權地位, 具體將涉及朝鮮半島、南海、臺海、東海、東南亞等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的關鍵是朝鮮核戰略和朝鮮體制。在美國看來, 朝鮮的核試驗和導彈試驗作為其政權生存戰略, “對東亞地區的穩定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也會影響美國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駐軍安全, 以及美國印太戰略目標的推進和戰略布局。關于朝鮮的體制問題, 美國將朝鮮看作金家家族政權, 稱朝鮮為“邪惡軸心”國家、“失敗國家”、“無賴國家”、“專制國家”, 始終謀求通過韓國統一朝鮮。

南海、東海、臺海和東南亞是美國對華戰略的第一島鏈, 美國需要利用這一區域牽制中國。因此, 只要與中國有領海、領土糾紛的國家, 美國幾乎都會利用, 包括菲律賓、越南和日本。美國還利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分離一直向臺灣出售武器。美國在東亞一直在散布中國崛起威脅。美國的意圖是在東亞形成應對中國崛起的合力網絡。

美國干涉朝鮮半島、南海、中國臺灣、東海、東南亞等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中國的崛起。美國擔心隨著中國崛起, 美國會被趕出東亞, 進而退出亞太, 東亞和太平洋的安全結構和秩序會重組。因此, 美國一直在調整其東亞和太平洋戰略, 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滿足不斷變化的戰略需要。在東亞和太平洋戰略布局中, 美國一直在建構以美國為中心的向外輻射聯盟體系, 集體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美國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推出印太戰略布局, 提出美日澳印四邊形合作, 與日本力推的美日印澳“民主安全菱形”集團相契合, 美國的意圖是“阻止和擊敗任何威脅我們國家安全、盟國安全的對手”.

2.2戰略支點

韓國作為美國東亞和太平洋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美國不愿意看到韓國因為中國而疏遠美韓關系, 甚至影響到美韓同盟。美國國防部1998年的《東亞戰略報告》明確指出, “美韓安全同盟是服務于美國在朝鮮半島一切外交、防務和經濟努力的基礎?!币虼?, 身處朝鮮半島的韓國對美國來說具有很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 是美國東亞地區的兩個主要戰略支點之一。美國要維護其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霸權, 需要利用韓國這個支點。2015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 美國“要促進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聯盟關系的現代化, 并加強他們之間的交織關系以確保完全有能力應對地區和全球挑戰”.

作為盟友, 美國希望韓國和美國一起應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挑戰。在美國看來, 目前該地區的主要軍事挑戰是朝鮮和中國。美國認為, 朝鮮是當前的軍事威脅, 特別是在朝鮮不斷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驗, 并在2017年2月13日突然發生金正男遇害事件的情況下, 朝鮮的威脅在逐步加重。3月17日,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 (Rex W.Tillerson) 到訪韓國, 就朝鮮半島局勢和薩德問題繼續會談, 為韓國撐腰。由此可見, 由于朝鮮問題的存在, 美國需要韓國的配合。美韓同盟的捆綁使得美國一直有理由在韓國駐軍, 并在朝鮮半島、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開展軍事活動。

與此同時, 美國也非常擔憂中國的軍事發展。美國聲稱要“密切監控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和在亞洲的擴張性存在 (expanding presence) , 并將尋求途徑降低誤解或誤判的風險”.美國201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認為, “中國的領導人越來越尋求利用其日益增長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影響, 建立區域優勢, 擴大其國際影響力?!薄爸袊絹碓阶孕诺嘏ν七M其國家的主權和領土要求, 其有力的辯解, 以及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決策缺乏透明度不斷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特別是隨著“中國缺乏透明度的軍隊繼續現代化, 這些擔憂可能會加劇”.美國希望韓國加入以美韓等雙邊同盟為基礎建立的美日韓“三國同盟”和美日韓澳“四國同盟”, 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美國甚至鼓勵韓日達成軍事安全共識, 希望在危機期間日本能夠參與美國和韓國的信息共享并提供后勤支持, 并通過多重雙邊或小多邊合作, 強化與盟友、伙伴之間安全合作機制, 實現戰略“再確?!?

美國不能容忍韓國在中美關系中的“平衡外交”, 通過部署“薩德”系統逼迫韓國做出選擇, 這既強化了與韓國的盟友身份, 又在地緣上有利于美國應對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崛起。

由于韓國和朝鮮同處半島, 在地緣上彼此相連。兩國原本是同一個國家, 在“二戰”結束以后因東西方冷戰而分離, 冷戰結束以后, 朝鮮半島并沒有因為冷戰終結而結束分離狀態。由于意識形態、政治制度不同, 兩國都認為自己是正統, 都要求由己方完成半島統一, 這使韓國正好成為美國利用的支點。

2.3全球戰略伙伴

美國還將韓國看作全球戰略伙伴。經過60多年的磨合, 美韓同盟從以應對“朝鮮威脅”為主的傳統安全同盟發展成21世紀的全面戰略同盟。事實上, 美韓軍事同盟關系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區域聯盟, 而是美國在全球戰略布局中維持地區均勢的工具。美國還積極配合和利用韓國的全球化戰略。韓國在1994年11月推出具有“全球眼光”的全球化戰略, 提出要將韓國建立成一個信息發展的先導國, 一個統一的全球化國家。進入21世紀, 韓國以安全合作為核心, 以經貿發展為紐帶, 在開展多邊外交的同時也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 主辦多邊國際活動。而美國也正是看到韓國這一戰略變化在國際上積極支持韓國。2007年10月, 在美國的支持下, 聯合國安理會投票通過潘基文當選為聯合國秘書長。2010年, 美國還支持韓國第一次承辦了G20峰會, 這被韓國視為邁向一流國家的契機。2012年, 美國支持主辦了首爾核安全峰會。在美國眼中, 韓國既是地區盟友, 又是全球伙伴。

作為全球伙伴, 美國需要韓國配合美國的全球性行動。在軍事政治方面, 美國的全球軍事行動主要分布在歐洲、中東和東亞, 在歐洲主要針對俄羅斯, 在中東主要針對ISIS、基地組織和伊朗, 在東亞主要針對朝鮮和中國。在經濟上, 美國需要韓國支持包括韓國在內的全球伙伴關系制定新規則, 要通過貿易和投資政策“塑造全球化, 以便讓全球化為美國工人服務”.

三、中國對韓國角色定位與期望

中國對韓國的角色定位與期望既要從中國的國家戰略出發, 也要考慮韓國的基本狀況。中國的國家戰略是和平崛起,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對韓國的角色定位與期望要以此為基礎。韓國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個中等國家, 一個處在朝鮮半島與朝鮮對峙的國家, 一個還沒有實現統一的國家, 一個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一個與美國有結盟關系的國家, 中國期待韓國在中國的戰略中扮演的身份角色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3.1中國的安全戰略需求

中國的國家戰略是實現和平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他一切要此為中心, 其核心是既要實現發展, 也要維護安全, 達到發展與安全的平衡, 最后實現崛起和復興目標。為此, 需要有安全的國際環境作保障, 中國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 走中國特色的安全發展道路, 堅持“周邊是首要, 大國是關鍵”的戰略方針, 維護國際局勢的總體和平與穩定。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是考驗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周邊地區, 本地區有四大核心問題, 包括臺海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中國要實現和平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優先解決這些問題, 只有全部或部分解決這些問題, 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崛起, 而這四個問題的解決也都跟美國有關。

臺海問題是中國的內部問題, 也是中美關系中的問題。中國要實現崛起目標, 需要解決自身的分裂問題, 只要分裂問題不解決, 就不能說中國已經實現崛起目標。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崛起的大國存在有分裂問題不能解決的先例。事實是, 歷史上處在崛起中的大國伴隨的是領土擴張。無論是英國、美國等成功崛起的大國, 還是德國、日本等崛起失敗的國家, 或是法國、俄羅斯等崛起成功與崛起失敗相交織的國家, 它們在崛起過程中均伴有領土擴張。中國崛起將不再走這些國家擴張的老路, 是一種新型的和平崛起方式, 但無論是哪一種崛起方式, 如果崛起成功, 都不應該存在領土分裂現象。臺海問題是中美關系中的焦點問題之一。盡管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美國始終沒有停止向臺灣出售武器, 這說明中美兩國還不是平起平坐的國家, 美國仍然是居高臨下。中國如果實現了統一, 美國則不可能向臺灣出售武器。分裂問題是否解決, 美國是否向臺灣出售武器是驗證中國是否已經崛起的“試金石”.

南海問題是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問題, 東海問題是中國與日本的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 中國在崛起過程中需要逐步解決這些爭端。中國要成功實現崛起, 必須先成為海洋大國, 而要成為海洋大國, 首先要解決近海爭端。中日東海爭端是歷史遺留問題, 是由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造成的。南海問題波瀾起伏, 現在已處于一個較好的解決時期, 中國正在加緊與相關國家通過談判解決。無論是東海問題還是南海問題, 當事國雙方協商談判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域外大國的干預會使問題復雜化。美國既不是東海國家, 也不是南海國家, 卻經常就東海和南海問題發聲, 甚至以自由航行為由將其軍艦駛進爭端海域。美國的政策態度和介入, 使中國的海洋爭端更加難以解決。

朝鮮半島問題關系到中國能否順利崛起。嚴格來講, 朝鮮半島問題是由于半島分裂造成的。朝鮮半島核危機是由于朝鮮為了應對美韓同盟的軍事威脅等通過開發核武器尋求安全感導致的。朝鮮核危機和朝鮮半島問題需要美國和朝鮮結束針對彼此之間的對抗, 才有可能解決。中國作為協調人提出了“雙暫?!焙汀半p軌并行”的中國倡議, 是照顧各方正當安全關切, 實現半島無核化、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合理方案, 但美朝雙方的反應消極。

中國要實現國家的戰略需求, 需要優先解決周邊安全環境問題。韓國作為中國周邊的重要國家, 尤其是處于朝鮮半島這個特殊地緣政治區域, 中國需要韓國在以上這些問題上持正確立場, 幫助實現中國周邊環境的安全與穩定。

3.2 中國對韓國的角色認知

韓國是一個與朝鮮對峙并謀求實現統一的國家。統一朝鮮半島始終是韓國國家戰略目標。韓國2009年的《國家安全戰略》提出, 韓國的首要戰略目標是構建“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的韓朝關系”, 并“作為一個共同體實現半島雙方和解和共享繁榮”.2013年《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指出, “南北雙方是朝鮮半島問題的直接當事者, 應通過政府間對話等, 為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發揮積極作用?!敝蟹健爸С殖r半島南北雙方通過對話增進信任、改善關系, 最終實現朝鮮民族所期盼的和平統一”.

韓國是一個中等較發達國家, 在東亞其經濟發達程度僅次于日本, 其綜合實力僅次于中、日兩國。東亞地區有很多不穩定因素, 包括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大國政治、領土領海和經濟貿易等分歧, 韓國是影響東北亞局勢的焦點地區, 韓國對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韓國與中國的意識形態不同。韓國與美國、日本具有相同的價值觀, 與中國的價值觀有別, 但與中國一樣具有儒家文化傳統。由于歷史原因, 韓國是在美國的扶植下建國的, 美國按照其價值理念設計了韓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 因此韓國是多黨輪流執政。而中國的意識形態受蘇聯影響很大, 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執政體制。中韓兩國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會影響到兩國的合作深度。韓國參加了所謂的價值觀同盟---美日韓“三國同盟”和美日韓澳“四國同盟”, 表明意識形態差異對中韓關系有很大影響。

韓國是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中韓關系自1992年建交以來快速發展, 韓國現已成為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2013年《中韓聯合聲明》強調, 兩國應在互信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民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 充實“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并提出了“具體行動計劃”.同時, 韓國也是一個與美國有結盟關系的國家。美韓兩國關系經歷了從“美主韓從”關系到“對等伙伴”關系、從單一軍事同盟向“全面戰略同盟”關系的發展過程。因為《韓美共同防御條約》, 韓美兩國負有共同軍事義務。這意味著在軍事安全問題的關鍵時刻, 韓美會走在一起。韓美同盟會影響中韓兩國的戰略合作。

3.3中國對韓國的角色期望

中國希望有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周邊環境, 始終貫徹“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原則, 鞏固睦鄰友好政策, 希望通過深化區域合作, 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韓國的特殊地理位置對中國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統一問題上, 中國希望韓國通過和平談判方式, 而不是武力解決。在朝鮮半島, 中國的戰略是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不允許朝鮮半島“生戰生亂”, 希望韓國不要因統一而影響朝鮮半島、乃至整個東亞局勢的穩定。這不僅有利于中國, 也有利于韓國。韓國作為半島唯一與朝鮮領土接壤的國家, 同屬于朝鮮核問題的輻射區, 是朝鮮半島安全與穩定的直接受益國。

在地區發展與穩定上, 中國希望韓國在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和東亞經濟一體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期待同韓國攜手打造區域安全環境, 從而推動東亞的和平穩定。從中國的戰略考量, 美國主導的東亞和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實際上是在圍繞防范中國而建立的雙邊防務網絡體系, 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戰略壓力和防務壓力。韓國對區域安全與力量平衡可以起到牽制作用, 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會打破已有的安全平衡。這也是美國執意在韓部署“薩德”系統, 中國明確表示反對的主要原因。

在意識形態上, 中國希望韓國不以意識形態劃線處理與中國的關系。以意識形態劃線是冷戰時期的產物, 與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發展趨勢相悖。在當今國際形勢快速變化的新時代, 只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能推動世界的發展, 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經貿關系的發展、地區安全機制的建立、半島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打破意識形態界限。

作為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 中國希望韓國在中美關系中保持中立, 不要選邊站隊, 要支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國不希望看到美韓在半島區域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軍事部署, 這會造成誤解和誤判。如朝鮮就將韓美年度軍事演習“看做是入侵的排練”.

四、中美韓三國間的博弈與韓國的角色選擇

韓國角色是由多重因素影響決定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美國、中國的影響和韓國自身的選擇。中國和美國是影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際關系的主要國家,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安全秩序, 也影響著韓國的角色定位。韓國作為中美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砝碼, 在中美關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可以說, 韓國的角色定位是中美韓三方博弈的結果。中美韓三國間既存在利益共同點, 也有很大的利益分歧。三國的一致利益促使彼此向一個方向努力, 而三國的分歧會使韓國在中美之間搖擺。中美韓三國在朝鮮核問題上有共同的安全需求和戰略共識, 即反對朝鮮核試驗、維護半島無核化以及優先使用和平會談的方式來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正是這種安全共識的存在才促成了“六方會談”.在三方的利益和需求相同時, 韓國扮演的角色才會統一。韓國可以同時與中美兩國發展強有力的伙伴關系, 與美國是結盟伙伴, 與中國是戰略伙伴。然而, 中美關系和朝核問題解決的不確定性使韓國搖擺于中美之間, 時而偏離美國, 靠近中國;時而偏離中國, 靠近美國。

4.1偏離美國靠近中國

中美是影響東亞地區格局和韓國戰略選擇的核心變量。中美兩國的東亞和太平洋戰略以及彼此間的博弈會影響到韓國在中美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盡管美韓屬于同盟國, 相互有軍事義務, 價值觀也相同, 兩國在半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針對朝鮮, 然而美國根據自身需求要求韓國站在美國一方, 朝鮮問題和美韓同盟使得韓國在外交發展上受制于美國。美國希望韓國幫助其維持和強化區域主導權, 而韓國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 更希望美國幫助其完成半島統一, 并不希望自己成為美國的棋子, 尤其不希望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砝碼??梢妰蓢膽鹇灾埸c不同。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上, 韓國希望發展小范圍的安全合作模式, 而美國所堅持的是“中心-輻射”聯盟體系, 韓國在對美外交選擇上常常處于被動局面。美國對韓國的壓力會促使韓國偏向中國。這就是韓國在2015年決定加入亞投行、與中國簽訂《中韓自貿協定》、“一帶一路”和“歐亞倡議”對接備忘錄、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等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中韓關系的不斷發展, 韓國將“與中國一起打造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4.2偏離中國靠近美國

中國對韓國的需求不同于美國。中國是正在實現和平崛起的國家, 和韓國同屬東亞。在朝鮮半島問題上與韓國有共同的需求。韓國提出“與朝鮮的關系不應由意識形態或政治驅動, 而是要通過對話和合作。以互利和共同繁榮為基礎的韓朝關系是面向未來, 并真正服務于韓朝雙方利益。這需要南北之間的真誠對話與合作”.這與中國對韓國的期望是一致的。然而中韓也有很大的分歧。中國并不希望看到美韓同盟, 尤其不希望看到美韓同盟表面上針對朝鮮, 實際上是針對中國, 如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中國也不希望美日韓三國聯合使用武力或武力施壓解決朝鮮核問題, 因為頻繁的軍事演習和重型武器的軍事部署會造成半島局勢的進一步緊張和惡化, 不利于整個東亞和太平洋的安全大局。中國也反對所謂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美日韓“三國同盟”和美日韓澳“四國同盟”.在對待朝鮮問題上, 兩國的態度也不同。韓國希望中國利用中朝關系來約束朝鮮, 而中國更希望韓朝雙邊通過對話談判機制來解決爭端。中韓分歧又使韓國偏向美國。這是韓國參與美韓軍事演習、參與“三國同盟”和“四國同盟”、最后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同意部署“薩德”系統的原因之一。

4.3 韓國的角色選擇

中美兩國是韓國對外關系中的首要考量因素。美韓同盟是韓國的外交基石, 韓國與美國長達六十多年的軍事同盟建立了相當程度的戰略互信, 韓國希望借助美國為其實現統一目標保駕護航。美國用對韓國的“安全保護”換來在韓國的駐軍和韓國對美國霸主地位的支持。中韓建交后, 中韓關系穩步發展。1992年8月中韓建交后兩國關系不斷升級?!?998年, 中韓達成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協議。2003年, 兩國發展成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8年, 中韓關系提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敝袊洕某掷m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 再加上中國和朝鮮的歷史和地緣關系, 使得韓國在經濟上越來越依賴中國, 在安全上越來越難以離開中國。中國在韓國對外關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中美兩國在處理朝鮮核問題和維護半島穩定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半島統一, 還是朝鮮核危機和半島無核化問題的解決, 不可能離開中美兩國。因此, 韓國在與兩國交往中盡可能把握安全距離, 既不刺激美國, 也不刺激中國, 在中美間尋求平衡, 至少表面上看起來“不站邊選隊”, 十分謹慎地在中美之間做出戰略選擇, 同時維系與中美兩國的戰略合作。韓國甚至希望通過朝核危機和自由貿易將中美連在一起, “擔任中美兩國的掮客”, 盡可能維護穩定的中美關系, 以減輕中美戰略競爭的影響, 從而確保韓國不被迫陷入兩難選擇之中。從歷史上看, 中小國家通常淪為大國戰略競爭的犧牲品, 其對外政策難以擺脫大國的影響和支配。當前韓國的角色和地位正是如此。韓國受中美的影響很大, 而難以對中美兩國產生影響。正如斯奈德 (Scott Snyder) 所指出, 韓國最大的弱點在于無法塑造自己的戰略環境或影響中美等大國關系的軌跡, 這對韓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很大的限制。今天的韓國被歸類為在國際關系中主動承擔責任的“中間力量”, 受大國的影響較多而導致“外交態度更加敏感”.可見, 韓國的角色難以擺脫中美兩國的掣肘, 其角色選擇的空間有限。

4.4“薩德”系統與韓國的選擇

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實際上是中美韓三國間的博弈, 從中可以進一步清晰地看到韓國在中美關系中的尷尬角色。部署“薩德”系統主要是美國的意圖, 而不是韓國的意圖, 因為“薩德”系統并不能幫助韓國應對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威脅。如果韓國要應對來自朝鮮的威脅, 應該主要針對朝鮮開發較為成熟的中短程導彈購買“愛國者”系統, 而非“薩德”系統。由此可以判斷, 部署“薩德”系統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朝鮮以外的國家, 即中國和俄羅斯, 朝鮮試驗導彈和核武器只是美國部署“薩德”系統的借口。

部署“薩德”系統并不是韓國政府的初衷, 韓國是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已的選擇。韓國不想因為部署“薩德”系統得罪中國, 也不能拒絕部署“薩德”系統而開罪美國。在部署“薩德”系統問題上, 韓國出于戰略性考慮的最好的辦法是“保持模棱兩可的態度”.因此在2012年有媒體不斷炒作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時, “韓國國防部不斷出面否認?!?014年以來, “美、韓媒體頻頻報道美國醞釀在韓部署‘薩德’及其進展, 但韓國官方又屢屢否認?!表n國一方面要迎合美國, 另一方面又不能開罪中國。隨著2016年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和“光明星4號”衛星發射成功, 韓國全國上下陷入安全恐慌, 這給美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提供了“契機”.在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對朝鮮制裁和施壓失敗后, 美國通過要求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逼迫韓國在中美關系中做出選擇, 韓國被迫站在美國一邊。2016年7月, 韓國官方正式宣布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韓國在中美關系中的平衡外交被打破, 中韓關系也因部署“薩德”系統而緊張, 而美韓同盟似乎更加牢固。美國達到了利用韓國表面上應對朝鮮, 實際上應對中國崛起的目的。韓美“結盟關系”在關鍵時刻重于韓中“結伴關系”, 盟友角色重于伙伴角色。

在拔除“薩德”這根刺之前, 中美圍繞“薩德”系統的爭議還會持續。韓國會采取一些措施減輕因部署“薩德”系統給中韓關系帶來的傷害, 而不至于讓韓中關系偏離太遠。2017年5月13日, 韓國執政黨表示, 部署“薩德”系統需要經過國會審核同意, 中韓關系出現轉機, 韓國迎來擺脫困境的重大機遇。5月18日, 韓國總統特使李海瓚來華就“薩德”問題進行溝通, 并表示“韓方意識到部署‘薩德’給韓中互信和兩國交往帶來的損害, 充分理解中方有關重大合理關切, 愿同中方加緊溝通協調, 以誠意尋找妥善處理這一問題的辦法”, 中韓伙伴關系角色將有所修復。

五、結語

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和朝鮮半島問題的制約, 韓國自主外交空間有限, 只能游離于大國政治的夾縫中, 其國家安全戰略基本以解決朝核危機和半島分裂為中心。從影響程度上來說, 對朝鮮半島問題的影響分為四個層次:韓國和朝鮮作為當事國是第一層次, 中國和美國是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是俄羅斯和日本, 其他國家和地區為第四層次。韓國的外交主要限制在第二和第三層次, 尤其是第二層次。美韓同盟的存在大大影響了韓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威信和地位。韓國政府也一直在反思并謀求改變窘態。2009年, 為了拓展外交空間, 李明博政府提出“新亞洲構想”, 將其外交重心從東北亞拓展到亞太地區。2013年2月, 樸槿惠入駐青瓦臺后, 韓國在國際事務中更加活躍。2013年9月, 韓國主導組建了“中等強國合作體 (MIKTA) ”.2014年7月, 韓國外交部次官趙兌烈訪華時向中方介紹韓國的“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樸槿惠本人更是不斷參加各類外事活動, 先后出訪中國、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2016年6月, 樸槿惠出訪非洲三國和法國, 贏得這些國家在朝鮮問題上對韓國的支持。韓國外交戰略的這種變化主要是謀求擺脫過于受制中美兩國的狀態。2016年11月, 樸槿惠因“閨蜜門事件”被調查后, 韓國政治與外交陷入困境, 其角色選擇也會深受影響。2017年5月9日, 文在寅當選為新一任韓國總統。5月14日, 樸炳錫率領韓國代表團參加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中韓關系開始恢復。10月30日, 韓國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韓美日不會發展成為三方軍事同盟、韓國政府不考慮追加部署“薩德”系統的“三不”表態有利于中韓關系的改善。11月, 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出訪期間分別會見文在寅, 中韓關系明顯好轉。2017年12月13-16日, 文在寅在朝鮮半島危局期間訪華, 中韓關系已基本正?;?, 韓國“聯美和中”的平衡外交將再次顯現。

注釋

(1) (1) 徐正源著:《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的建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5年版, 第34-35頁。
(1) (1) Minister of National Defense, Republic of Korea 2012 Defense White Paper, Dec.11, 2012, p.40, .
(2) (2) Ihn-hwi Park, “Kore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ecurity Condition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9, No.2, Dec.2011, pp.207-231.
(3) (3) Cheong Wa Dai,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Jun.2009, p.21.
(1) (1) Cheong Wa Dai,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Jun.2009, p.21.
(2) (2) 段欣毅:“美國警告朝鮮稱將集全球兵力應對半島危機”, 新華網, 2009年10月23日,
(3) (3) 同 (1) .
(4) (4) 同 (1) .
(5) (5) “韓國經濟官員:中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新華網, 2015年9月2日,
(6) (6) “US Officials Warn Tensions with North Korea Are'Coming to a head‘”, The Gaurdian, Apr.16, 2017,
(7) (7) “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 新華網, 2013年6月27日,
(8) (8) 劉勝湘、李明月、戴衛華:“從中國的聯合國投票看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 《社會主義研究》, 2013年第6期, 第140頁。
(1) (1) 劉勝湘、鄔超:“從霸權穩定論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兼論中國的應對之策”, 《東北亞論壇》, 2015年第5期, 第77頁。
(2) (2) Ankit Panda, “Straight from the US State Department:The'Pivot'to Asia Is Over”, The Diplomat, Mar.14, 2017,
(3) (3)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2017, pp.45-47,
(4) (4) Joel S.Wi, t“Enhancing US Engagement with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30, No.2, 2007, p.67.
(5) (5) 同 (4) , p.46.
(6) (6)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2015, p.29,
(1) (1) The White Hou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Nov.23, 1998, p.22.
(2) (2)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2015, p.24,
(3) (3) 同 (2) , p.10.
(4) (4) U.S.Department of State, “Remarks with Foreign Minister Yun Byung-se before Their Meeting”, Mar.17, 2017,
(5) (5) 同 (2) .
(6) (6)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Apr.26, 2016, p.41,
(7) (7) 同 (6) , p.45.
(8) (8) Scott Snyder, “U.S.Rebalancing Strategy and South Korea's Middle Power Diplomacy”,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AI Middle Power Diplomacy Initiative Working Paper 12, Feb.2015, p.2
(9) (9) Van Jackson, “The Rise and Persistence of Strategic Hedging across Asia:A System-level Analysis”, in Ashley J.Tellis, Abraham M.Denmark and Greg Chaffin, eds., Strategic Asia 2014-15:U.S.Alliances and Partnerships at the Center of Global Power, Dec.2014.
(1) (1)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2015, p.15,
(1) (1) Cheong Wa Dai,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Jun.2009, p.15.
(2) (2) 同 (1) , p.18.
(3) (3) “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 新華網, 2013年6月27.
(4) (4) 同 (3) .
(1) (1) Tim Sullivan, “North Korea Rolls Out Missiles, Other Weaponry at Parade”, The Associated Press, Apr.15, 2017,
(1) (1) Cheong Wa Dai,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Jun.2009, p.22.
(2) (2) 同 (1) , p.15.
(3) (3) 劉勝湘、李明月、戴衛華:“從中國的聯合國投票看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 《社會主義研究》, 2013年第6期, 第143頁。
(4) (4) Jae Ho Chung, “South Korea Between Eagle and Dragon”, Asian Survey, Vol.41, No.5, 2001, p.779.
(5) (5) Min-hyung Kim, “South Korea's China Policy, Evolving Sino-ROK Rel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Security”, Pacific Focus, Vol.31, Apr.2016, pp.56-78.
(6) (6) Scott Snyder, “Between Ally and Partner:Korea-China Relati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170, Apr.2007, pp.64-66.
(7) (7) Eduard Jordan, “The Concept of a Middle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erging and Traditional Middle Powers”, Politikon, Vol.30, No.2, 2003, pp.165-181.
(1) (1) 劉沖:“美國醞釀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問題辨析”, 《現代國際關系》, 2015年第5期, 第15頁。
(2) (2) 李枏:“’薩德‘入韓:東北亞新冷戰格局的浮現?”《世界知識》, 2016年第15期, 第28頁。
(3) (3) 同 (2) , 第13頁。
(4) (4) “2017年5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 2017年5月19日, .
(5) (5) Cheong Wa Dae, Park Geun-hye, A New Era of Hope, p.17, Feb.25, 2013,
(6) (6) “中等強國合作體 (MIKTA) ”包括墨西哥 (Mexico)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韓國 (Korea) 、土耳其 (Turkey) 和澳大利亞 (Australia) .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