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所包括的內容很多,而且內涵極其豐富。它既包括傳統儒釋道三家對社會的教化,又包括政治、農業、民俗等各領域傳統,無形的思想與有形的文化形態之間具有密切而有所區別的聯系。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速度的加快,我國面臨著一次傳統文化危機,這一點在近些年來的大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有的對西方文化非常熱愛,英語說得很好,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卻知之甚少。因此,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是勢在必行的。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 一) 利于培養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
中國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說明中國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與穩定性,而且凝聚力很強。社會的發展需要文化凝聚力的有力支持,而加強文化凝聚力的關鍵在于相似的價值觀念與一定的道德規范以及一些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如果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的偉大之處,就會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產生自豪感,并且會認為自己的學習是在為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努力,是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這在無形之中加強了他們的學習動力。
( 二) 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指導人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做事的內容太多了?!墩撜Z》中關于學習的內容很多?!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明了學習是一個記憶與遺忘的動態平衡過程,需要按時重復?!懊舳脤W,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笔紫日f明了有問題要積極向他人請教,才可以取得更大進步的道理。還默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所以向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并不是什么羞恥的事情,而可互相進步?!兜赖陆洝分杏小盁o為而無不為”的說法。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為,而是順應自然而為?!赌先A經》亦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庇芯辰绲娜吮磉_所費不多,但字字是金,行不言之道。這都是值得大學生用一生去學習的東西。
( 三) 利于大學生道德境界的培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表達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的人生理想路線。但畢竟能做到治國平天下的人少之又少,于是又有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還有許多關于義與利的講解?!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說的是能領悟“道義”的才能稱得上是君子,有大智慧的人。這里的“小人”不完全指的是壞人,而是比喻離“道義”較遠的人。這些都對大學生道德境界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作用的表現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提高,可謂國富民強。經濟發展了,許多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卻未得到相應的提高。一些大學生思想覺悟較低,自私自利思想嚴重,處處從自我出發,不講公德現象嚴重,這一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將來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應該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內容應用于高校政治課教育當中,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使其納入正軌。
( 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公而忘私”精神集中體現了儒家思想
我們所倡導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古代延續至今,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當今社會我們強調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的統一。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必須絕對無條件的服從集體利益,這是時代的要求,是國家利益的體現。
( 二) 道家中“無為而治”與“灑脫高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