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誠信教育關乎現在,更惠及長遠。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受各種“享樂”思潮的沖擊,為了各自的“錢途”,在高校這片凈土也經常出現諸如考試舞弊、論文抄襲、履歷造假、拖欠貸款等形態各異的誠信缺失行為,不斷侵蝕著高校的優良學風,極大地破壞著高校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2015年6月,中國青年報對2000名大學生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60. 4%的學生承認大學期間考試作弊或發現周圍同學作弊。2015年6月,美國司法部宣稱,對15名中國留學生考試作弊進行處罰?!笆飞献顕馈钡?015年高考也難逃“劫命”,全國多地通報高考作弊案例。這些案例的發生,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大學生誠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主體內因,即個人修養欠缺導致誠信缺失; 二是主體外因,即社會、學校、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對于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觀因素,國內外學者研究比較深入、廣泛,成果也比較豐富,就不須贅述。在此重點考察影響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外部生態,通過對中美兩國大學生誠信教育環境進行比較分析,探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找出一些有利于我國誠信教育的經驗和啟示,形成適合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新思路,探尋有效解決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新舉措。
一、中美大學生誠信教育生態比較
誠信是立身之本、社會之基。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時代,哪種辦學體制,都非常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有美國學者對農業領域的杰出人才進行比較發現,誠信是33個非技術技能指標中最重要的[1].大學生失信行為的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往往是多重因素聚焦的結果,例如,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教育制度體系的不健全、家庭不良教育的潛移默化、學校教育的實效性不強等都是重要原因。
( 一) 誠信教育體系與制度生態
1.美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與制度
美國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比較完善,在西方國家中具有代表性。美國政府設有專門的誠信教育研究機構---研究誠信辦公室,他們有獨立的編制和經費,主要負責對大學生學術失信行為進行監督和調查,并受美國政府法律的保障[2].美國各高校也設有各自的誠信管理機構,制定各具特色的學術誠信管理條例,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大學生的誠信水平。美國研究型大學聯盟、美國醫學院聯盟等各類學術研究團體也有共同的學術誠信準則,負有判決和懲罰違反學術誠信行為的責任; 同時,他們也是各類科學雜志的最大出版商,對發表作品的失范行為具有巨大的監督權和約束力[3].在美國,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學術共同體,對學術誠信的內容都有詳細的規定,對如何懲處學術失范行為都有詳盡的實施細則。同時,他們還將大學生視為學術共同體的成員,學生代表參與從制度的制定、聽證、申辯到懲戒等全過程,以保證學生的知情權、學術誠信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4].
2.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與制度
在我國,大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是從思想品德教育中分離出來的,偏向于內在道德層面,主要啟發學生的誠信自覺、自律。學生的誠信教育歸口到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屬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2007年,我國成立國內首個政府科研誠信管理機構---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在科研方面出現的不端行為的調查與查處。近幾年,國家出臺十多部關于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文件,如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等。這些文件,除了2012年11月教育部頒布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大多數條例的教育適用對象主要是從事學術研究和科研活動的相關教師以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誠信教育與管理方面的制度規定。在學術團體方面,除了中國科協2007年頒布《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對其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及其科技工作者進行約束,其他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誠信方面基本沒有聲明。在我國高校也沒有專門的誠信教育管理部門,而是由學生工作部下設的思想教育科來具體負責,誠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由學生工作干部來組織實施,相對比較分散,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同時,在誠信教育的形式上也大多采取傳統的強制性說教,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主體參與意識不強。在對失信學生的懲罰上,監督機制也比較缺乏,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學生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和威懾。
( 二) 誠信教育社會生態
1.美國學生誠信教育社會生態
美國被認為“誠信”水準是最高的,每個人和家庭自覺維系誠信規則。政府機構、學校、社團組織等也不遺余力地推進和維護著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商品的質量、食品的安全都為世人所稱道。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習生活,耳聞目染,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誠信約定。
2.我國學生誠信教育社會生態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人們信奉的儒家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系之上,關注更多的是君臣、父子、親屬,公眾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同時,很多人由于缺乏信仰,只要犯罪、違規不被查獲,就是無罪,沒有過多的虧欠和內疚感。在現實生活中失信現象也比較嚴重?!岸九D獭?、“瘦肉精”、“地溝油”輪番上演,“政績工程”、“徇私舞弊”、“貪污腐化”屢遭披露?!熬蜆I率注水”、“學術剽竊”、“評估造假”、“招生腐敗”等失信丑聞殘酷地沖擊著大學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5].
( 三) 誠信教育家庭生態比較
1.美國誠信教育家庭生態
美國人非常注重教育孩子從小誠實守信。遵守社會誠信約定,塑造健康人格。報刊媒體也在經常大量地探討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們誠實。一旦孩子出現失信、不文明行為,絕不聽之任之,更不袒護,而是循序利導,讓孩子知錯就改。他們經常鼓勵他孩子們獨立、自信、創新,但絕不允許欺騙、不誠實。在美國家庭和學校,孩子最怕的就是教師或家長說他撒謊,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恥辱[6].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州,政府還把每年5月2日確立為“誠實節”或叫“不說謊紀念日”,以此來紀念和弘揚一個8歲的孩子為保持誠實的品格而犧牲的英勇精神。
2.我國誠信教育家庭生態
在我國,從小學到大學,大多都是應試教育。多數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放松了對孩子道德修養的教化。因此,一些家長對孩子不文明行為視而不見,對違紀行為不加以制止。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重自身誠信意識的示范,在孩子面前不講誠信。如個別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大學,不惜弄虛作假,報假民族、假特長,以獲得加分。如此“示范”,必將給孩子的誠信品德烙上一個深深的印記,也為大學時期的誠信教育帶來潛在的困難。
( 四) 誠信教育學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