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作為一種技術力量,不僅給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帶來了變化,而且對政治領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網絡化時代呈現出的網絡世界虛擬性、信息傳播方式的交互性、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以及信息載體數字化等特征,對公民政治認同產生了雙重的影響。在此時代下,公民政治認同的主體、客體以及政治認同環境等方面均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面對公民政治認同建設在網絡化時代遇到的各種挑戰,只有通過探討,提出多種有效的對策,才能順利推動我國公民政治認同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政治文明的建設。
本文正文共分五章內容:
第一章,對政治認同理論進行分析。此章分為政治認同的概念、內容、特征和功能四個部分。政治認同既是指政治主體在政治生活中對個人的政治身份和所處的政治體系在情感和心理上產生的認識與評價,進而自覺地維護該政治體系的心理活動,也是指政治主體在某種利益需求和價值需求的基礎上主動地、積極地參與該政治體系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的對象或內容包括對國家的認同、對社會制度的認同、對執政黨的認同以及對主導意識形態的認同。這種雙向活動過程決定了政治認同具有心理性、層次性、實踐性、發展性的特征。并且政治認同自身具有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性、奠定執政黨合法性、實現政治穩定、建構和諧社會的功能。界定政治認同的概念,分析政治認同的內容與特征,總結政治認同的功能。是對本文其他部分的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前提。
第二章,網絡化對公民政治認同的雙重影響。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對公民政治認同產生了兩面性的影響。一方面,網絡技術的推廣拓展了公民政治認同的途徑;網絡政治文化的形成營造了公民政治認同的氛圍;公民網絡參與的增強加深了公民政治認同的程度。另一方面,"網絡數字鴻溝"造成公民的政治認同差距;非理性的網絡參與導致公民政治認同的波動;虛假網絡信息的傳播引起公民政治認同的降低。由此可見,我們要辯證的對待網絡化對公民政治認同的影響,發揚積極的影響,克服消極的影響,穩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三章,公民政治認同在網絡化時代的新變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對公民政治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公民政治認同也在政治認同主體、政治認同客體以及政治認同的環境方面也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政治認同主體的虛擬性、日益階層化、表達走向自由化;政治認同客體國家認同得到不斷提高,社會制度認同得到不斷增強,執政黨認同得到不斷深化,主導意識形態認同得到不斷鞏固;政治認同環境由單一性向雙重性轉變,由封閉性向開放性轉變,由穩定性向動態性轉變。
第四章,公民政治認同建設在網絡化時代面臨的挑戰。公民政治認同建設在網絡化時代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國家認同面臨著民族認同的挑戰,制度認同面臨著政治腐敗的挑戰,執政黨認同面臨著無序網絡政治參與的挑戰,意識形態認同面臨著網絡政治文化的挑戰。全面分析這些挑戰,有助于我們加強網絡化時代的公民政治認同建設對策提出現實的依據。
第五章,網絡化時代加強公民政治認同的對策。政治認同建設在網絡化時代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必須克服這些問題才能實現公民政治認同的發展。本文從社會基礎、制度基礎、績效基礎、文化基礎和網絡環境基礎五個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對策。
本文的創新點是立足于網絡化時代這一特定視角,研究網絡化時代公民政治認同的的概念、內容、特征、功能及其影響,從而結合我國公民政治認同在網絡化時代的變化與挑戰,探討公民政治認同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網絡化;公民;政治認同
目 錄
摘 要
緒 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創新點
(一)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選題研究的創新點
四、選題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政治認同的理論分析
1.1 政治認同的概念
1.2 政治認同的內容
1.2.1 國家認同
1.2.2 社會制度認同
1.2.3 執政黨認同
1.2.4 主導意識形態認同
1.3 政治認同的特征
1.3.1 心理性
1.3.2 層次性
1.3.3 實踐性
1.3.4 發展性
1.4 政治認同的功能
1.4.1 政治認同是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性的基礎
1.4.2 政治認同是奠定執政黨執政合法性的關鍵
1.4.3 政治認同是實現政治穩定的前提
1.4.4 政治認同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動力
第二章 網絡化對公民政治認同的雙重影響
2.1 網絡化對公民政治認同的積極影響
2.1.1 網絡技術的推廣拓展了公民政治認同的途徑
2.1.2 網絡政治文化的形成營造了公民政治認同的氛圍
2.1.3 公民網絡參與的增強加深了公民政治認同的程度
2.2 網絡化對公民政治認同的消極影響
2.2.1"網絡數字鴻溝"造成公民的政治認同的差距
2.2.2 非理性的網絡參與導致公民的政治認同的波動
2.2.3 虛假網絡信息的傳播引起公民的政治認同的降低
第三章 公民政治認同在網絡化時代的主要變化
3.1 政治認同主體的變化
3.1.1 政治認同主體呈現出虛擬性
3.1.2 政治認同主體日益階層化
3.1.3 政治認同主體的表達走向自由化
3.2 政治認同客體的變化
3.2.1 國家認同得到不斷提高
3.2.2 社會制度認同得到不斷增強
3.2.3 執政黨認同得到不斷深化
3.2.4 主導意識形態認同得到不斷鞏固
3.3 政治認同環境的變化
3.3.1 認同環境由單一性向雙重性轉變
3.3.2 認同環境由封閉性向開放性轉變
3.3.3 認同環境由穩定性向動態性轉變
第四章 公民政治認同建設在網絡化時代面臨的挑戰
4.1 國家認同面臨著民族認同的挑戰
4.2 制度認同面臨著政治腐敗的挑戰
4.3 執政黨認同面臨著無序網絡政治參與的挑戰
4.4 意識形態認同面臨著網絡政治文化的挑戰
第五章 網絡化時代加強公民政治認同建設的對策
5.1 推進公民社會發展,夯實政治認同的社會基礎
5.2 不斷完善政治制度,穩固政治認同的制度基礎
5.3 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奠定政治認同的績效基礎
5.4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政治認同的文化基礎
5.5 加強網絡法制規范,建設政治認同的網絡環境基礎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