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則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則
>2023-07-21 09:00:00

摘要: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之一, 這一重要論述準確框定了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 理論內涵豐富, 實踐指向明確, 是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行動指南."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力軍和育人育才的主陣地, 必須將構筑"三學一體"綜合發展體系作為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的有力抓手, 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和中心""以學術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 把學科建設與育人育才兩個目標相統一, 基于學術創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質量.從理論前提上, 明確體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響與關聯, 在實踐探索中找到構建綜合發展體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則, 進而更好地實現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關鍵詞:習近平; 三學一體; 哲學社會科學; 綜合發展體系; 理論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伴隨全面深化改革的向前推進, 黨和國家五年來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連續推出300多項舉措, 進一步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著重回答了"真懂真信""為什么人""怎么用"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重點難點實現突破, 基礎性戰略框架基本確立.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要求"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新任務, 是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思路, 是高校不斷強化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的新坐標.

2016年5月1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 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2]這一重要論斷是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行動指南, 準確框定了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其中, 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宏觀把握和頂層設計, 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具體指向和實踐路徑, 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在邏輯上相互遞進, 在理論上科學統一.筆者認為, 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 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 著重于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這個綜合發展體系"以學生為根本""以學術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 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學科建設與育人育才兩個目標相統一, 基于學術創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質量.這個綜合發展體系以育人育才為科學目標, 以"整體性、綜合性、戰略性、協調性"為主要特點, 以"立足中國、借鑒國外, 挖掘歷史、把握當代, 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為建設思路, 是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力軍和育人育才的主陣地, 必須將構筑"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作為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的有力抓手, 從理論上明確體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響與關聯, 從實踐中找到構建綜合發展體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則, 進而更好地實現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一、學生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根本和中心

人是社會生產力中首要的和最活躍的因素, 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核心要素.哲學社會科學從誕生之日起, 就以人本身為起點, 以關懷人類為己任.無論是追溯到早期的西方哲學, 還是回歸到中國的古代經典, 無論是"以人為中心"的理論, 還是"以民為本"的思想, 哲學社會科學的"人本"基礎從未偏離和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要從人抓起, 久久為功."在高校, 我們關注、教育和培養的"人"就是青年學生.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1].哲學社會科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重大, 學生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根本和中心, 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 解決為什么人的高度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度加以深刻認識.

\\(一\\)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提供科學基礎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在歷史實踐運動與思想理論自覺的邏輯互動中逐漸生成發展起來的, 因而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認識, 既需要回歸歷史和經典把握生成規律, 也需要通過實踐對理論的反饋、檢驗和創生加以檢視.在馬克思的眾多學說中, 人學理論占有重要地位,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第一次科學詮釋了人的本質、人的存在、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發展, 是完整揭示人類社會客觀規律的價值體系.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到《神圣家族》, 從《共產黨宣言》到《資本論》,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經歷了從萌芽到成熟的演進過程.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 人向自身、向社會的人的復歸;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說, 作為一個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質;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等等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模式[3].對此, 美國學者弗洛姆指出:"馬克思關心的是人, 而且他的目標就是讓人從他自己的安排和行為所造成的束縛自身的囚籠中解放出來."[4]馬克思的這些思想被中國共產黨人充分繼承和發展, 并運用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1945年, 毛澤東就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5]1031伴隨時代的不斷發展, 我們黨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寫入《黨章》, 確立為"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理念[6], 將思想政治素質納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主要內容, 創造性地將這一理論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有機結合, 更加有力證明了"人 \\(學生\\) "的核心作用與根本地位, 更加直接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的育人育才功能.

\\(二\\)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導向提供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2]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實踐中, 不斷提出并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理念.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 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 總書記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 總書記又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以人民為中心"既指明了人民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依靠力量和主要服務對象, 也同時強調了人民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更進一步明確了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科學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就是要立足"大科研觀", 堅持從人民中來, 到人民中去, 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育人育才功能.從立足自身角度來看, "以人民為中心"在高校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最終目標, 兩者在邏輯上是辯證統一的.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根本就是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 把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把構筑"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作為著力點和著重點.

\\(三\\)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實踐指針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 無論當代社會如何定義高校職能, 培養合格人才依舊是根本.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十年樹人"極為重要, 非此不能建立社會主義[7].新形勢下, "立德樹人"與"育人育才"在本質上榫卯相接、環環相扣, 這一理論共識是我們構筑"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認識基礎.在這一過程中, 要將思想從三個層面統一起來, 上升到一定高度.首先, 要統一到高校中心工作的層面去理解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8].立德樹人是高校辦學的中心工作, 不可動搖、不能動搖、不容動搖, 所有工作都要圍繞中心來開展.要在明確這一前提的基礎上, 深入思考教育教學改革的設計、科學研究的方向和社會服務的導向, 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溫潤心靈、陶冶人生, 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其次, 要立足于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功能的角度去把握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2]這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所在, 所有學科都肩負著育人的神圣職責, 所有課堂都承載著育人的主要功能.為實現這一目標,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學生這個根本中心, 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 培養學生的意志品格和進取精神, 歷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人生態度, 敢于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 深入研究和回答"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第三, 要上升到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去闡釋問題.今天的學者是昨天的學生, 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學者.當前在校學習的學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后備軍, 需要在學生階段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這樣在將來就可以擔當重任, 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用之才.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9], 將培養學生上升到學術和學科發展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抓緊抓好, 不斷為國家建設輸送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學術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基礎和前提

"學術"即"道術", 學術體系是人類專門認識活動的產物, 是文化的結晶和精華, 承載和映現人類精神, 能夠滋養、完善社會個體和整個民族, 引領社會和時代進步[10].學術是"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基礎和前提, 是連接學生和學科的橋梁與紐帶, 高校的育人育才質量與學術創新能力密切相關.中國特色的學術, 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只有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只有堅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才能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原創性學術成果, 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進而達到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育人的新高度與新水平.實現這一目標, 則應主要處理好以下三對關系.

\\(一\\) 深刻把握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的關系

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 具有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的雙重屬性.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絕對不是否定或削弱其科學屬性和文化、學術價值[11], 而是要從唯物史觀的角度, 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上層建筑的時代定位.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正確區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 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 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2]因此, 擺正學術與政治的關系是處理好哲學社會科學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關系的前提.一方面要充分認識二者的區別.學術是以問題為導向, 以創新為引領的科學意識, 學術精神倡導自由與無界, 追求真理與豁然, 學術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現實世界困惑的深度追問, 具有超越現實的特點.而政治則服務于人民、黨和國家的需要, 是哲學社會科學作為觀念形態文化的投影, 雖然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但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存在.所以說, 學術與政治在不同領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另一方面要研究把握二者的聯系.學術作為一定社會經濟發展的集中體現, 必將反作用于一定的社會和經濟, 否則學術就失去了它的價值體現.一種失去了價值的理論和學說, 就等于失去了道路的指引和前進的定力, 就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認清二者區別和聯系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學術研究過程中, 自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充分體現在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

\\(二\\) 充分認識學術創新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系

學術創新能力是高校的強校之本, 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 更是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 創新的途徑是遵從于規律、立足于需要、來源于教育, 創新能力的提高來源于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這一論斷從另一個側面闡釋了創新與教育及人才培養之間的辯證關系[12].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 我們首先要明確創新在學術研究中的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 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2]黨的十八大以來, 高校社科界精品力作層出不窮, 但學術原創能力仍然不強, 高水平成果仍然不多.必須按照總書記的要求, 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著眼于黨和國家亟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 為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浚清源流, 引入活水.其次, 要正確理解學術育人理念的本質內涵.長期以來, 高校育人往往集中在課堂主渠道和課外主陣地, 忽略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重要作用.學術育人是高校的獨有優勢, 是學生的天然資源, 學術研究過程與最新學術成果所傳遞的理論、觀點、方法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動能和育人需求.高校應切實樹立學術育人理念, 將學術成果及時轉化為人才培養的"新引擎".再者, 要拓展以學術為基礎的科教融合新模式.加快創新科研組織模式, 推動新型高校智庫、協同創新中心和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促進科研和教學深度融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實踐的最新學術成果融入課堂實踐, 使學術價值在構筑"三學一體"綜合發展體系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 高度重視學風傳承與育人育才的關系

高度重視學風問題, 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優良作風.早在延安整風時期, 毛澤東同志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指出:"學風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5]813"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 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 決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13]改革開放以后, 鄧小平同志指出, 學風問題不是小問題, 而是涉及到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進入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 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2]針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諸多不良風氣, 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強調要大力弘揚優良學風, 學者要堅守社會責任, 在為國為民的學術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 為學風建設指明了方向.學風不僅是為學之風, 更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態度的外在表現形式, 既突出表現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也表現為對待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態度, 反映出理論與文化的自覺和自信程度[14], 這種態度和程度直接關系到學術成果的價值導向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在高校中, 學生有求學之風氣, 教師有治學之風氣, 學生之學風是對教師學風的傳承與延續, 兩者共同構成一所學校求學治學的風范.教師是學校整體學風的主導者, 教師治學風氣占據主導地位.在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的過程中, 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課堂教學、學術研究、社會實踐等方式, 潛移默化地將尚德的為學之風、嚴謹的教學之風、求真的學術之風傳遞給學生, 指導幫助廣大學生學會為人處世和樂學的真諦.

三、學科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重要支撐

學科 \\(discipline\\) 是現代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 具有"教學科目""學問分支""學術組織"三層基本含義[15].18世紀中期, 歐洲大陸即將進入人類歷史發展"黃金期", 工業革命引發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文藝復興催生人文社科繁榮興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人類已掌握的知識儲備與日俱增, 亟待實現科學的分化和細化, 學科制度也就從呼之欲出到最終成行.應該說, 學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知識體系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進入當代社會, 學科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是學術創新的基本平臺, 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 在"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中, 學科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為此, 要從高等教育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 按照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的要求, 統籌抓好學科建設, 逐步完善優勢突出、結構合理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在理論上, 完成"一主十一支撐"學科建設目標與育人育才目標的統一;在實踐中, 找到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的重點難點, 為實現學科課程、教學環節、教育人群"全覆蓋"尋求基本路徑.

\\(一\\) 實現學科建設目標與育人育才目標相統一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各門哲學社會科學都在各自的學科領域, 以其掌握的社會發展之某個側面的本質和規律, 對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確立和體制創新, 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能動作用.我們要做的, 是以學科為支撐強化學科育人功能, 將學科建設目標與育人育才目標統一起來, 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16].首先, 要突出馬克思主義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 著力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力、滲透力, 切實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各專業之中, 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成哲學社會科學的最大優勢學科.同時, 協調推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以教材體系、人才體系、教學體系建設為核心, 努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其次, 要建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協同機制.毛澤東同志指出:"只學個別科學, 不學基礎科學 \\(唯物辯證法\\) 是不對的."[17]"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要有利于各個學科的長遠發展, 高校應該以戰略性的眼光, 兼顧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對策性研究, 針對不同學科和學術層次的特點, 實行個性化統籌, 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相關學科, 注重與行業發展、社會就業、學術前沿相呼應, 不斷提升學科育人實效.

\\(二\\) 促進"雙一流"建設與學科發展相協調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是黨和國家按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總體戰略, 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對于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 研究構筑"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 尤其是學科建設問題, 必須結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只有培養出一流的人才, 才能成為一流的大學.新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要緊緊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核心, 以此帶動高校其他工作.一方面, 要將一流學科建設總目標和"三學一體"結合起來."雙一流"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 使之成為科技創新、文化傳承、人才匯聚重要基地[18].這些目標內容與"三學一體"綜合發展體系的實踐指向具有內在的邏輯統一性.學科建設必須服務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必須從人的發展抓起, 向育人方向落實,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要確保資源和成果對于人才培養的效益.另一方面, 要防止學科異化現象對學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負面影響.當前, 隨著學科制度建構向縝密而嚴謹的規范體系發展, 學科本身已經異化為一種強大的力量[19].學科異化是學科發展帶來的問題, 這一問題如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 不但不能使學科成為"三學一體"綜合發展體系的重要支撐, 還會嚴重影響學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進步, 進而對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的發揮構成巨大障礙.因此, 要堅決地舍棄那些對育人育才毫無作用的學科建設資源和成果, 使學科建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緊緊圍繞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核心主題而加強一流學科建設.

\\(三\\) 推動教材體系與學科體系相支撐

教材體系建設在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與學科體系建設密不可分、相互支撐[20].教材體系是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 學科體系發展的后勁來自于教材體系, 教材是高校圍繞育人育才開展教育教學的根本遵循, 是構筑"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藍本".教材建設的核心是堅持導向、明確內容、體現價值, 教材要始終貫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要在全面體現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要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要與時俱進地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要將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教材體系建設要做到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的高度統一, 要實現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的共存共生[21].要通過創新教材編寫、遵循教學質量標準、強化教材研究等手段, 形成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立足科技前沿、共享文明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在此基礎上, 進一步鞏固教材在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基礎地位, 形成教材全程貫穿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

四、"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構建原則

馬克思認為:"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資料, 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 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 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22]"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學生、學術、學科三個主體要素之間的互動和銜接, 必須統籌設計、整體推進、協同發展.在構建體系的過程中, 要始終明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堅持育人育才的科學目標, 寓政治于學術, 寓理論于學科, 將全方位立體化的構建原則貫穿于一切以學生為根本和中心的實踐中.

\\(一\\) 橫向打通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之間的壁壘

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過程中, 教育教學是立校之本, 科學研究是強校之本, 學科建設是固校之本.構建"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的首要任務, 就是要在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統攝下, 橫向打通三個"之本", 共同為人才培養服務.讓學術反哺教學, 讓學科驅動學術, 形成目標唯一、要素互聯、有序互通的育人育才整體格局和綜合發展體系.

\\(二\\) 縱向貫通價值引領、課堂教學、科研實踐各個環節

與傳統相較, "三學一體"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是一種更高級、更深刻有效的育人育才方式.這個體系有一個很重要的新特點, 那就是打破了以往"教師自教師""學術自學術""學生自學生"的固有格局, 在育人育才過程中增添了全新的實踐性.可以稱之為, 以學生實踐參與為主導的縱向貫通式學術育人, 這種育人方式可以通過實踐將馬克思主義統領的學術價值精髓和反映人類最新文明的課堂習得成果, 最為徹底地轉化運用到學生自身發展中.

\\(三\\) 總體形成學生、學術、學科育人育才共同體

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發展體系重在"綜合", 學生、學術、學科一體重在"一體".構建"三學一體"綜合發展體系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三要素的"連接", 體現育人育才的"貫通", 三者的有機結合與相互促進構成"三螺旋結構"的基本樣態, 進而形成學生、學術、學科育人育才共同體.在這樣的共同體中, 哲學社會科學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在大學生理想信念引領、道德情操塑造、科學思維養成、專業水平提升等方面形成立德樹人的合力效應, 全面提升和優化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質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 2017-10-28 \\(04-05
[2]習近平.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6-05-19 \\(02\\) .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0-124.
[4]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需要理論且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學習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6:123-124.
[5]毛澤東選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胡鞍鋼."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理念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J].紅旗文稿, 2015 \\(23\\) :4-6.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第六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2:594.
[8]陳寶生.發揮高校優勢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EB/OL]. \\(2017-05-16\\) [2017-09-28].
[9]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 2016-12-09 \\(01\\) .
[10]侯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EB/OL]. \\(2016-08-03\\) [2017-09-28].
[11]王偉光.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院時事報告 \\(黨委中心組學習\\) , 2016 \\(3\\) :18-44.
[12]劉新林.馬克思主義關于創新的思想[N].學習時報, 2015-11-23 \\(A3\\) .
[13]毛澤東選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87.
[14]于向東.以馬克思主義學風引領哲學社會科學學風建設[EB/OL]. \\(2017-07-24\\) [2017-09-28].
[15]鮑嶸.學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4\\) :102-106.
[16]陳寶生.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校要走在前列---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解讀《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EB/OL]. \\(2017-06-21\\) [2017-10-22].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哲學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88:320.
[18]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國發[2015]64號\\) [EB/OL]. \\(2015-10-24\\) [2017-05-06].
[19]章美錦.論大學的異化:學科制、科層組織及功能演變[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 \\(11\\) :31-33.
[20]張東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J].文化軟實力, 2016 \\(2\\) :5-9.
[21]中共教育部黨組.全面提升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水平[EB/OL]. \\(2016-07-04\\) [2017-06-22].
[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