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日兩國移民對兩國關系的影響探究
【導言】中日移民對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作用導言
【第一章】中日兩國移民概況
【第二章】改革開放以來中日移民原因分析
【第三章】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移民特征
【第四章】改革開放以來移民對中日關系的影響
【第五章】優化中日移民問題對策
【結語/參考文獻】中國與日本的移民及影響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日移民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我國在全球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中日兩國之間的相互依賴性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我國移民選擇赴日,通過留學或工作的途徑。相對來說,因為我國的整體環境以及法律規定,在我國的日本移民相對較少。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移民顯著增多,呈現持續增多趨勢。對移民增多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于研究中日移民對中日關系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日友好關系加強
1972 年中日邦交正?;?,雙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發展很快。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要求盡早展開和平友好條約談判的呼聲日益高漲。1975 年 1 月,中日兩國進行了預備性的談判,并達成兩點共識。但是,由于雙方在某些特定的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導致談判曾經一度擱淺。隨著國際局勢和中日兩國國內形勢的變化,談判出現了轉機。1978 年 7 月,中斷了兩年多的中日締約談判在北京重新舉行,經歷多輪艱苦談判后,我國外交部長黃華與日本外相園田直 8 月 12 日在北京正式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1978 年 10 月 23 日上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互換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我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與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席,我國外交部部長黃華和日本外相園田直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證書",互換了批準書的正本,《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從此生效。
中日兩國分別于 1972 年和 1978 年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為中日兩國關系健康和穩定地發展確立了基本的原則和方向,始終是指導兩國關系發展的最基本的政治文件。特別是《中日友好條約》的簽署,加強了中日友好,為中日移民增多提供了有利條件?!吨腥蘸推接押脳l約》雖然全文不足 1000 字,但它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為中日關系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鄧小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國家領導人訪問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兩國批準書互換儀式。鄧小平對條約高度評價,他指出條約不僅在事實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總結了我們過去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從政治上更進一步肯定了我們兩國友好關系要不斷地發展。由此可見,條約的簽署,標志著中日友好關系開始得到改善并且逐步加強。在中日友好的主旋律中,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得以廣泛和頻繁地開展,這其中就包括移民的增加。在條約簽署以前,基于對歷史的銘記,移民人數相對較少。條約簽署以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遷往日本,也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前來中國,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在正視歷史的前提下消除偏見,增加好感與認同,這樣就促進了移民人數的增加。
(二)中日貿易依存度日益提高
中日雙邊貿易推動了我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日本在華投資的擴大為我國經濟建設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我國產品的質量,日元貸款為經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我國為日本輸入了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材料,以及消費品市場。中日建交后,雖然兩國在政治上時有摩擦和爭端,但對外貿易沒有受到政治方便過多的影響,幾乎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自 1972 年中日友好以來,只有 1988年,1998 年兩年出現了負增長,其它時間全部為正增長。2004 年的中日貿易額比 1972 年增長了 160 倍以上。改革開放以來,中日經貿關系有很大發展,從 1980 年的只有 94 億美元發展到 2004 年的 1678.9 億美元,增長了將近十七倍。從 1993 年開始到 2003 年連續十一年日本一直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日雙方的貿易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雙方互補性強。我國的低成本勞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日本的先進生產管理經驗、高技術產品形成了優勢互補。另外,這些年來,日本企業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也飛速增長,目前日本在我國已設立了三萬多家企業,實際投資金額已經達到 400 多億美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對日本進行投資,目前在日本投資的大型企業已經超過 130 家,所以兩國企業之間的經濟合作也發展得很好。 同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日本向我們提供的開發援助資金(ODA)達三萬多億日元,這些資金用于 200 多個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提高我國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繼續促進日本企業對我國的投資和持續穩定以及擴大雙方的經濟貿易關系。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中日經濟的交流,為中日移民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貿易交流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貿易交流當中來,這些人或者是對日本這個國家的產品保持購買欲望,或者是加入到相關的企業進行工作,或者是通過貿易活動從而受益。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從而對日本增加認識、產生好感,或者是獲得移民日本的基礎和條件。
(三)全球化加劇了中日人才流動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中各個獨立的實體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相互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賴日益深化和相互作用日益加強的過程,經濟全球化必將導致人才流動的國際化,人才流動的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條件。經濟全球化和人才流動的國際化,這兩者又是相互促進的,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能推進人才流動國際化的不斷深化;而人才流動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又能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全球化中重要國家的中國和日本,也受益于全球化的影響。
近 20 年來不斷加速的經濟全球化趨勢,對全球人才的跨國流動起到了加劇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導致全球經濟體制的趨同化,為人才的跨國流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激勵;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人才,這項資本要素的全球化,使人才在跨國流動中形成了可被他國接納的知識與技能儲備;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量,推動了人才流動等。自 20 世紀 80年代開始,世界進入人口跨國流動與遷移的新時代。80 年代初,旅居國外的人口大約有7700 萬,到 2000 年,國際移民的數量高達 1.25 億(其中包括 1800 萬難民)。世界范圍移民潮不斷高漲。
聯合國人口基金 2006 年發表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顯示,約有 2000 多萬亞洲工人在國外生活。亞洲既是世界流動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也是主要輸出地,這對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統計有著重要影響。報告說,亞洲從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一直是世界流動人口的主要目的地,目前亞洲流動人口占世界流動人口的 28%.與此同時,亞洲也是家庭移民和經濟移民輸出地。亞洲最大的 9 個移民輸出國所輸出的合法移民約占全球合法移民總數的一半。隨著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的日益廣泛,國際人才與智力的交流合作也日益深入。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既有大量的人才去其他國家工作,也有大批的外國人才來本國提供服務。最近 20 年來,人才占移民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許多優秀人才遠離故土去國外長期工作。人才流動的國際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我國家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有利影響。得益于全球化的影響,中日兩國之間的人才流動也日益頻繁,人數逐漸增多,領域逐漸拓寬,形式逐漸多樣。這樣的人才流動為移民的增加提供了基礎。在不斷的流動中,對對方國家的認識不斷深化,在認同的基礎上考慮移民的可能性,并且往往領帶家人一并移民。
(四)中日移民政策放寬
我國早在 1985 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便規定,外國人可以獲得在華長期居留或者永久居留資格。但據報道,從 1986 到 2004 年,全國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友人"只有 90 多人;同時,另有 3000 多人獲得了定居資格,其中多為僑民。2004 年 8 月 15 日,公安部、外交部發布并實施綠卡審批辦法,規定外國人在華"定居"與"永久居留"統稱"永久居留",從此對綠卡申請有了一套比較明確的規定。我國的綠卡制度就此誕生。 2012 年底,我國又頒布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規定持有綠卡的外國人除政治權利和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權利和義務外,原則上和我國公民享有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2012 年 6 月 30 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通過,并于 2013 年 6 月正式實行。該管理法涉及綠卡的內容提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或者符合其他在我國境內永久居留條件的外國人,經本人申請和公安部批準,取得永久居留資格規定。這一表達為逐步放寬"綠卡"申請條件留下空間,有助于促進引智引資工作。
日本也在不斷放寬移民條件以吸引人才和緩解勞動力不足。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于 14 年 11 月通過了《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正案,規定外國高級人才在日居留 3 年即可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分析人士稱,日本此舉旨在吸引優秀外國人才赴日定居,激發日本經濟活力。修正案面向 IT 和醫療等領域具備高級知識和技術的外國人,新設"高級職業人才"這一居留資格,范圍包括研究人員、技術人員、企業經營者和大學教授等。滿足一定的學歷、職業和年收入要求,就可以取得居留資格; 在日居留 3 年即可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同時,新規定還允許高級人才的配偶在日本就業以及父母和家政人員隨行。除了吸引外國高級人才赴日,日本政府還把目光瞄準海外財富精英。據日本媒體報道,為了鼓勵海外財富精英在日本購買別墅、公寓樓等不動產,增加在日本的消費,日本政府計劃近期開始實施一項新的簽證政策:允許海外購房者每次在日本的逗留時間從目前的 90 天延長到 1 年,快到 1 年時離開日本后再入境,又可以在日本逗留 1 年。這意味著沒有日本綠卡的外國人也可以通過購買房產,長期在日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