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十八大以來我國和平外交戰略轉變研究
【導論】十八大后我國外交戰略創新探究導論
【第一章】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內涵
【第二章】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交往面臨的新形勢
【第三章】十八大后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觀的新體現
【第四章】新時期和平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新思想的踐行
【第五章】十八大以來和平外交戰略的政治倫理學評析
【結語/參考文獻】我國和平外交戰略的倫理思想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貫徹執行的"和平外交戰略"進行繼承與調整,提出了符合時代變化并具有新意的新時期的"和平外交戰略".
新時期的"和平外交戰略"不僅是為了避免發生戰爭,其更深層的含義是在和平發展的前提下,力圖在國際社會建設一個真正和平持久、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兼容并包、和諧有序的和諧世界。這是中國新時期"和平外交戰略"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時期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可以讓世界客觀公正地正確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同時,外交戰略的制定和踐行中需要遵循的政治倫理十分豐富,包括溫文儒雅的高貴氣質,懲惡揚善的底線要求,和平和諧的重要目標,平等互利的基本規范,攜手合作的實現途徑以及公平正義的根本原則。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和平外交戰略"之所以需要改變,這與對外交往新的時代背景有關。國際環境呈現整體和平、局部動亂的態勢,國內環境和諧發展的同時也不乏不安定團結的因素。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迅猛增長,也使得我們在外交上面臨來自于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的諸多挑戰。這些都注定了中國的"和平外交戰略"必須因時而變、因勢而變。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和平外交戰略"產生變化的同時,必然導致其中的政治倫理思想產生變化,這些改變體現了新時代賦予的新意義。其中國家的生存觀、安全觀、利益觀和責任觀的改變或堅持,都影響著新時期我國"和平外交戰略"的政治倫理思想的改變、演進、深化和突破。
十八大以來中國"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思想在實踐過程中給予我們很多新啟示。無論是處理國家海洋領土爭端問題還是處理國際個別地區問題,我國新時期的"和平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思想在實踐過程中,為有效解決各種爭端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來中國"和平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思想有很多新特點,對我國當代外交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有助于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創新,有助于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發展。
關鍵詞:十八大;和平外交戰略;政治倫理
目錄
摘要
一 選題緣由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二)國外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及其主要內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主要內容
四 研究方法及創新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一 解讀"和平外交戰略"
(一)"外交戰略"的界定及特點
(二)中國"和平外交戰略"的提出
(三)"和平外交戰略"的主要內容
二 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內涵
(一) 界定"政治倫理
(二)溫文儒雅的倫理氣質
(三)懲惡揚善的底線要求
(四)和平和諧的重要目標
(五)平等互利的基本規范
(六)攜手合作的實現途徑
(七)公平正義的根本原則
第二章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交往面臨的新形勢
一 中國對外交往的新背景
(一)整體和平,局部動亂的國際環境
(二)和諧發展,不乏瑕疵的國內環境
二 中國對外交往面臨的新挑戰
(一)霸權主義,地區沖突層出不窮
(二)恐怖主義,貧富差距問題重重
第三章 十八大以來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思想的新體現
一 國家生存觀的改變引發了政治倫理思想的變化
(一)轉變"韜光養晦"的政治倫理理念
(二)提出了國際政治倫理秩序的新構想--構建和諧世界
二 國家安全觀的改變推進了政治倫理思維的演化
(一)從不結盟思想到多邊外交的合作精神
(二)從傳統安全觀到新安全觀
三 國家利益觀的變化促使了政治倫理內涵的深化
(一)從"尊重主權"到"平等互利"
(二)從"擱置爭議"到"合作共贏"
四 國家責任觀的堅持凸顯了政治倫理思維的個性化
(一)負責任大國"不稱霸,反霸權"的政治倫理準則
(二)世界性大國"對話協作,參與管理"的政治倫理態度
第四章 十八大以來和平外交戰略中的政治倫理新思想的踐行
一 領海爭端中政治倫理的啟示
(一)向海而興,背海而衰
(二)和平開發海洋,反對海洋霸權
二 克里米亞問題對政治倫理的啟示
(一)民族自決,尊重主權
(二)妥善處理民族糾紛,公平對待各方利益
第五章 十八大以來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思想的評析
一 中國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思想的特點
(一)懲惡揚善--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前提
(二)合作共贏,追求和諧發展的新機遇
(三)反對霸權,體現公平、正義交往原則
(四)不矜不伐彰顯政治智慧和倫理素養
二 中國和平外交戰略中政治倫理思想的意義
(一)有助于中國政治倫理思想的創新
(二)有助于推進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