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背景下,尋找戰略突破口
2016年2月上旬舉行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盡管敘利亞戰爭不斷升級,愈演愈烈,烏克蘭危機卻出人意料地成為慕尼黑安全峰會上更加核心的議題。西方批評俄羅斯的烏克蘭政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俄羅斯用武力改變了邊界,而北約必須能夠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則指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混合戰爭”.對此,俄羅斯毫不示弱,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直言,俄羅斯和西方的緊張關系將世界推至“新冷戰格局”.此言一出,舉座嘩然,“新冷戰”成為慕尼黑安全峰會的一個關鍵詞?!靶吕鋺稹币徽f,由來已久。
普京治下,俄羅斯的中東政策日趨強硬,其中既有經濟利益考量,也有牽制美國以減輕來自歐洲方向壓力的安全需求,同時從戰略上推動俄羅斯重返影響世界的大國行列,一箭多雕。
對于自己的勢力范圍,俄羅斯的掌控也是絕無手軟。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于2016年2月17日表示,將使用武力奪回整個敘利亞。
對此,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2月19日發出警告,指如果巴沙爾不依照俄方倡導的和平進程行事,將面臨嚴重后果。2月23日,敘利亞?;饏f議如期達成,巴沙爾政府不得不接受來自俄羅斯的“調?!?在此情形下,與俄羅斯合作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建立敘利亞危機對話機制,成為各方的緩兵之計。俄羅斯與美國就巴沙爾政府與反對派達成?;饏f議一事取得共識,顯示了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普京時代,俄羅斯的戰略重心依舊在歐洲,只要美國及其北約盟友企圖在烏克蘭問題上大做文章,中東就是俄羅斯用來掣肘西方的戰略制衡點。牢牢扭住敘利亞危機這個問題中心,穩住巴沙爾政府,則是普京2016年中東政策的核心所在。
靈活外交,左右逢源
普京時代,俄羅斯的各項戰略政策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即靈活性,俄羅斯的中東政策也不例外。
兩次伊拉克戰爭之后,美國在中東地區選擇扶持以色列,以及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因此得罪了幾乎所有的什葉派阿拉伯國家,這直接導致美國在敘利亞危機中難以施展其外交政策,處處掣肘四面臨敵。相較而言,俄羅斯的外交,則更加游刃有余。俄羅斯基本不會按照宗教派別來選擇扶持對象,即便是此次敘利亞危機中形成的“什葉派之弧”,也并非完全處于俄羅斯的戰略規劃之內,其主導方實際上是伊朗。
對于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俄羅斯與其同樣保持著相對平穩的外交關系。2015年10月11日,俄總統普京與沙特副王儲兼國防大臣本·薩勒曼在黑海之濱的索契商討敘利亞局勢,雙方就盡快啟動敘利亞政治進程達成一致。與此同時,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的家人前往圣城麥加進行朝圣,顯示出俄沙雙方非同一般的外交關系。
對獨立于什葉派和遜尼派國家的另一大阿拉伯派系分支-庫爾德人,普京的政策也充分體現了其靈活的一面。2015年11月24日,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的F-16C戰斗機擊落了俄空天軍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一架蘇-24M殲擊轟炸機。出于全方位考量,俄羅斯并沒有立即采取軍事報復行動,而是將危機轉化為戰略契機,先是宣布在經濟與能源上制裁土耳其,緊接著在11月26日,庫爾德工人黨武裝領袖同敘利亞副外長一齊到訪莫斯科,借此俄羅斯直接表明了對土耳其北部庫爾德人的支持。比較美國而言,俄羅斯可以進退自如地視情況對庫爾德人進行支持和援助,小到武器支持,大到可能將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北部庫爾德人整合在一起,成立“庫爾德人自治區”,以此牽制土耳其,使其無法抽身應對俄軍在敘的行動。
可以預見,2016年甚至更長時間,俄羅斯將繼續縱橫于中東這三大派系力量之間,靈活外交,左右逢源:鞏固與什葉派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同盟,維持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外交關系,同時依自身需要,適時動用庫爾德人獨立運動這一“殺手锏”,以打壓宿敵土耳其,同時牽制美國和北約。
實用至上,利益當先
俄羅斯經濟依然處于復蘇中,這使得俄羅斯不僅需要在戰略方向上尋找突破,更需要在經濟領域開辟新天地。中東國家普遍在武器研發上難以自給自足,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為雙方的軍火貿易開辟了空間。
2016年2月15日~16日,伊朗國防部長侯賽因·德赫甘訪問莫斯科,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2月17日,俄新社披露,俄羅斯將在2016年與伊朗簽署總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包括:蘇-30SM多用途戰斗機,“堡壘”機動岸防導彈系統,“雅克-130”教練機,米-8/17直升機,甚至還將包括636.6“基洛”級柴電潛艇、T-90主戰坦克。
80億美元的大單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俄羅斯計劃將伊朗納入俄制武器裝備體系,謀求使伊朗成為俄羅斯軍火的長期使用者和固定購買者。對伊軍售將為俄羅斯的經濟復蘇和軍事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和動力。
俄羅斯在中東的軍火生意并不僅限于什葉派及世俗化阿拉伯國家,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雖然普遍接受來自歐美的武器裝備,卻也是俄制武器的重要出口地。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中的“金主”-阿聯酋,其舉辦的阿布扎比防務展舉世聞名。通過阿布扎比防務展,阿聯酋向俄羅斯購買過100余輛BMP-3步兵戰車,以及“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之首-沙特,是全球軍購大戶,其2015年國防開支約為800億美元。
2015年10月11日,普京總統與沙特副王儲兼國防大臣本·薩勒曼在索契商討敘利亞局勢時,也曾談及軍售事宜。在沙特經濟下行之際,歐美武器固然精密高端,但價格昂貴,俄制武器物美價廉,似乎是沙特更好的換裝選擇。
從軍售上看,只要什葉派與遜尼派持續對立,敘利亞戰事連綿不斷,俄羅斯軍火就將大有市場,這無論對于俄羅斯經濟復蘇來說,還是對于實現普京總統提出的“1900億美元重整軍備計劃”而言,都將是重大利好;加之中東戰事若進一步升級,國際油價定會上升,而東亞國家因中東戰亂,無法從中東地區獲取所需石油,俄產石油將成為東亞用油的主要來源,這將進一步促成俄羅斯經濟復蘇。因此,從外交、軍事、經濟多方考察俄羅斯的中東政策,都將是利益當先,實用為上。俄羅斯將極力避免卷入到宗教層面的紛爭中,潛心軍火及石油生意,悶聲發大財,全力復蘇俄羅斯經濟。
練兵沙場,重點打擊
盡管有關敘利亞的?;饏f議已經達成,未敢太過樂觀;在什葉派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全面對抗的大背景下,敘利亞沖突隨時可能進一步升級,美國也有自己的B計劃。
敘利亞命運并非在慕尼黑的談判桌上決定,一如既往,將會在戰場上決定。俄羅斯當然不想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因此僅派出少量地面部隊和陸軍裝備投入到敘利亞戰場,對巴沙爾政府軍的支持則更多來自于空中和海上的精確打擊。
2016年伊始,俄羅斯不斷向敘利亞前線派駐最新式武器裝備,練兵沙場。自去年9月30日俄羅斯戰機首次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以來,包括俄陸軍、海軍、空天軍、特種作戰部隊、電子戰部隊及信息支援保障部隊在內的俄軍作戰力量,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敘利亞戰事中,適時檢驗俄羅斯“新面貌”軍事改革的成效,尤其俄軍在指揮聯動、合同一體化作戰、遠程精確打擊上。俄軍最精銳的武器裝備參與作戰行動,不僅有利于這些裝備在日后的改進與更新,更有利于俄羅斯的軍火出口。典型如蘇-34“鴨嘴獸”殲擊轟炸機,一直以來無人問津,亮相敘利亞戰場后,其性能卓越,馬上引起了阿爾及利亞以及不少東南亞國家的興趣??梢?,在中東戰事緊張之際,俄軍持續在敘利亞保持有限度的練兵,一舉多得,名利盡收。
2016年,俄軍的軍事行動會向“精確斬首,重點打擊”方向發展,尤其是在巴沙爾政府與反對派達成暫時性?;饏f議后,俄軍駐敘部隊更加聚焦于打擊恐怖組織。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在2016年2月向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派出了最新型的圖-214R偵察機。這種偵察機配備側視合成孔徑雷達、MRC-41雷達系統,其目標探測和追蹤能力在俄軍電子偵察機中首屈一指。
圖-214R的進駐,將大幅增強俄軍在戰事最緊張的土敘邊境的情報偵察和電子戰能力,監視土耳其的軍事動向,控制這一地區整個地面和空中的局勢。
集車臣地區20年的反恐經驗,俄羅斯清醒地認識到,類似“伊斯蘭國”這樣的恐怖組織分布廣,人數多,群眾基礎極其深厚,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舉剿滅。而對恐怖組織的重要頭目實施斬首行動,殺一儆百,可以重挫恐怖組織的氣焰,直接打擊其中樞指揮機構,收立竿見影之效果。本·拉登被擊斃后,基地組織再無大規??植佬袆?,就是最佳例證。因此,針對以巴格達迪為首的恐怖組織頭目實施“精確斬首”,重點打擊,將成為駐敘俄軍新一年的主要作戰任務。
對峙土耳其,有備而戰
針對北約駐扎在中東的軍事力量,特別是土耳其軍隊,俄軍準備充分,嚴陣以待。就軍事實力而言,土耳其的陸軍規模在中東國家中位居第二,僅次于以色列,其陸軍裝備有300余輛先進的德制“豹”2A4主戰坦克,地面突擊能力及遠程打擊能力都相當可觀;土空軍的主戰裝備為美制F-16C/D戰斗機,且均為后期改進型號,性能接近于美軍自用版F-16;土海軍也裝備了8艘先進的德制MEKO 200護衛艦,以及10艘德制209級柴電潛艇,在阿拉伯國家海軍中優勢明顯;土耳其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雖然較為初級,但基本能滿足土軍在后勤保障上的需求。因此,除非土耳其軍隊直接進入敘利亞境內采取軍事行動,否則俄軍會避免與土軍的直接交鋒與對抗。
但是,“不對抗”絕非“不作為”.俄羅斯借俄戰機被擊落一事,將最先進的S-400“凱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部署至俄空天軍駐扎在敘利亞的赫梅明空軍基地,派出裝備有“里夫”遠程防空導彈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前往黑海海域巡航,在中東地區部署一套組合型“防空利劍”.作為“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首艦,“莫斯科”號除配備有強大的防空火力系統,更裝備有其賴以成名的16枚P-500“玄武巖”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其擁有550千米射程和超過1噸重的戰斗部,足以讓包括土耳其海軍在內的所有對手,為之膽戰心驚。
“打 有限的信息化局部戰爭”,是普京時代俄軍推崇的主要作戰任務模式,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即便到俄土不得不開戰之時,除特種部隊用于偵察與搜集情報以外,俄軍基本不會派出大批地面部隊與土軍在陸上決戰;海軍和空天軍將是主力,特別是俄羅斯在導彈技術上的優勢,可以讓俄軍從容應對土軍的進攻:對地,俄羅斯將在敘利亞戰場投入新型“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與此同時,美國撤走了在土耳其部署的“愛國者”PAC-3反導系統,土耳其目前以美制第一代“奈基”和第二代“霍克”防空導彈為主力,相當落后,其天空幾乎洞開;對海,俄羅斯的“玄武巖”和“俱樂部”-E反艦導彈實力不俗,而土耳其目前尚無裝備“宙斯盾”雷達的主力戰艦,其護衛艦僅具有近程點防空能力,面對俄羅斯的反艦彈雨,恐怕力不從心;對空,俄羅斯有射程達到400公里的“凱旋”,其設計之初的假想敵便是美制F-22“猛禽”這樣的第五代戰斗機以及“戰斧”巡航導彈,對付土耳其的第四代F-16戰斗機,根本就是手到擒來。
綜上所述,2016年俄羅斯不會主動出擊土耳其,但卻將更多的新型武器裝備調至敘利亞,有備而來,未雨綢繆。
結 語
后冷戰時代,一個較為穩定的、不同于冷戰時代的國際關系體系尚未形成。普京治下的俄羅斯試圖獲得新型國際關系體系的主導權,但烏克蘭危機極大地阻礙了俄羅斯的腳步,中東作為俄羅斯的戰略突破口,值得我們關注,俄羅斯2016年的中東政策更值得我們探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