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游說集團在美國外交中的作用探究
【引言】親以、親阿游說集團對美國外交的影響比較引言
【第一章】美國的游說集團與外交決策
【第二章】親以色列游說集團
【第三章】親阿拉伯游說集團
【第四章】親以與親阿集團對美國外交決策游說比較
【結論/參考文獻】美國外交決策中的游說集團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 論
從本文前面的對比研究,可以看出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在游說影響美國外交決策的各方面都存在比親阿拉伯游說集團更突出的優勢。
一、親以色列游說集團成功的主要因素
外部原因主要有:第一,國家利益的一致性。美國的國家利益與親以游說集團或以色列的利益一致性較高,冷戰至今美國一直把以色列視為在中東的重要戰略資產和盟友,這是美國支持以色列、實施各種親以色列外交決策最重要的基礎。
第二,情感信仰的契合性?;浇倘巳河绕涫乔褰掏綄Α杜f約》高度推崇,這讓美國的主體人群與猶太人在信仰上的契合性較高,使美國主流社會更愿意接納猶太裔族群的融入,尤其是猶太人經歷二戰中的悲慘遭遇后,美國社會對其更是抱有高度的同情。第三,價值觀念的相符性。以色列作為西方民主體制下建立的國家,與美國國家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比較符合,經常被美國視為在中東地區民主自由的典范。
內部原因主要有:第一,猶太人在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地位突出,形成了一大批杰出的猶太精英團隊,他們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教育各個領域占有顯著的優勢地位,尤其是他們掌握著巨大的政治經濟資源使得他們舉足輕重,可以在美國外交決策中施加巨大的影響。第二,美國猶太人內部團結,共同的歷史傳承和坎坷的民族經歷讓他們團結一心,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內部可能有分歧,但是在阿以沖突等關鍵問題上,往往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凝聚力量。第三,親以游說集團機構組織健全、專業化程度高使得它們可以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游說方式、持續不斷的游說力度達到最好的游說效果。
二、親阿拉伯游說集團受制約的主要因素
外部原因主要有:第一,分歧的國家利益。雖然由于在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上的重要性,美國同許多阿拉伯國家保持了較好的政治經濟關系,但是在許多像巴以沖突這樣的關鍵問題上,美國同阿拉伯國家還存在較大分歧。第二、長期的歧視誤解。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對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存在很深的偏見,尤其是"9.11"事件以后這樣的觀念愈演愈烈,阿拉伯人幾乎成了恐怖分子的重點嫌疑對象。第三,差異的價值觀念。由于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實行的是君主專政或其他非西方民主的體制,加上許多國家冷戰時期和蘇聯關系密切,造成了多數美國人認為與他們的意識形態格格不入。
內部原因主要有:第一,阿裔群體實力較弱。由于人口基數較小、移民歷史時間段、發展差異等原因,雖然阿拉伯裔群體在美國社會地位所有提升,也出現了一些精英人士,但整體政治經濟實力還是處于弱勢。第二,人口成分復雜。阿裔人群來自世界上十多個不同的阿拉伯國家,本身就存在國別、信仰和習俗上的差異,許多阿裔美國人還信仰基督教,這使得阿裔群體在大量問題上內部就存在較大分歧,族群凝聚力不夠強。第三,參政意識不積極。由于民族習慣和外界的長期偏見使許多阿拉伯人習慣于自我封閉,沒有積極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參政維權意識比較淡薄。即使是開展游說活動時,也多以破壞性游說、而非建設性游說為主,即通常是阻止某項親以或反阿政策,而不是積極促成有利于阿拉伯國家政策的實施,游說較為被動。
三、對我國在美外交游說活動的啟示
我國對美國的外交游說活動開展較晚,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對比分析親以與親阿游說集團的異同,汲取經驗教訓,建議我國在美的游說活動應更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建立屬于自己的專業的游說力量。當前我國在美的外交游說工作大多通過游說公司實施,還缺少一支像親以游說集團那樣組織化、全面化、專業化的屬于自己的游說力量;二是直接游說與間接游說并舉。目前我國在美的游說活動大部分工作都針對政府、國會的政要,對媒體輿論、智庫學者和基層民眾的游說工作還有待加強。三是借助華裔族群力量。我國可以借鑒親以色列游說集團的成功經驗,使美籍華人群體在我國的游說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四是游說工作更加重系統、求長遠。更注重同政府、國會、媒體等各個方面發展長期的友好關系,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出現。
參考文獻:
中文著作:
[1]奧恩斯坦、埃爾德:《利益集團、院外活動和政策制定》,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1 年版。
[2]戈登·S.伍德:《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傅國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
[3]李道揆:《美國政府和美國政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年版。
[4]李壽祺:《美國的利益集團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5]米爾斯海默、沃爾特:《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王傳興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 年版。
[6]熊志勇:《美國政治與外交決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7]楊曼蘇:《以色列總理拉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楊明光:《利益集團與美國中東政策》,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9]與非:《美國國會》,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 年版。
[10]趙可金:《營造未來--美國國會游說的制度解讀》,上?!偷┐髮W出版社,2005 年版。
[11]周琪:《美國外交決策過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年版。
[12]朱威烈、金應忠:《90'中國猶太學研究總匯》,上海三聯書店 1992年版。
中文期刊:
[1]卜曉明:《當代阿拉伯裔美國人--歧視與反歧視》,載《阿拉伯世界》2003 年第 5 期。
[2]方金英:《美國穆斯林族群命運初探-<美國穆斯林介評>》,載《現代國際關系》2004 年第 9 期。
[3]何風:《美國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組織》,載《阿拉伯世界》1988 年第2 期。
[4]姜淑令、褚浩:《試析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 年第 60 卷第 6 期。
[5]金燦榮:《從外交決策看美國國會的行為方式》,載《美國國會研究 I》,上?!偷┐髮W出版社,2002 年版。
[6]金彩虹:《美國猶太人對美外交政策的影響》,載《社會科學》,2003年第 8 期。
[7]李翠亭:《解讀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博弈中的作用》,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 年第 60 卷第 6 期。
[8]劉文祥:《影響美國對外決策的機構》,載《國際論壇》,2000 年 8 月第 2 卷第 4 期。
[9]潘亞玲:《美國的族裔游說與移民愛國主義-以阿裔美國人的游說為例》,載《美國研究》2009 年第 2 期。
[10]錢梁美:《美國的阿拉伯人》,載《世界民族》1996 年第 1 期。
[11]夏莉萍:《試析美國猶太人影響美國中東政策的途徑》,載《外交學院學報》,2004 年第 6 期。
[12]熊志勇:《簡析美國國會的游說-以美國對外政策為例》,載《美國研究》1998 年第 3 期。
[13]薛涌:《美國的的猶太勢力》,載《南風窗》,2002 年 8 月刊上。
[14]張春風:《美籍阿裔在美國社會崛起》,載《世界知識》1990 年第 9期。
中文學位論文:
[1]谷誠:《美國外交決策中的利益集團因素》,湖北·武漢大學碩士論文,2005 年 5 月。
[2]李明選:《猶太政治游說形態的嬗變歷程及游說方式述評》,上?!偷┐髮W碩士論文,2004 年 5 月。
[3]李文雯:《論利益集團與美國國會議員的政治溝通》,北京·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6 年 6 月。
[4]彭韜:《美國阿拉伯移民歷史及現狀分析》,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5 月。
[5]彭肇一:《冷戰后猶太利益集團對美國以色列政策的影響》,北京·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8 年 5 月。
[6]孫銘若:《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對美以關系的影響》,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3 月。
[7]孫曉玲:《猶太利益集團與美國中東外交政策(1967-1984)》,上?!偷┐髮W博士論文,2005 年 4 月。
[8]唐立新:《現代美國猶太政治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7 年 5 月。
[9]仙慧麗:《美國對外政策的決策機制研究--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個案分析》,上?!とA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年 5 月。
[10]張曄:《外國政府對美國會游說比較研究--以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對美國會游說為例》,河南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碩士論文,2006 年 11 月。
中文報紙:
[1]陳克勤:《美國猶太人 350 年》,2004 年 10 月 8 日《光明日報》。
[2]高軼軍:《中東問題:美國會"添亂"但白宮仍積極努力》,2002 年 5 月3 日《人民日報》。
中文網站:
[1]光明網:
[2]全國人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