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八一精神下高等院校職業道德塑造分析
【第一章】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八一精神的作用探究緒論
【第二章】八一精神與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相關問題界定
【第三章】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及問題分析
【第四章】弘揚八一精神,促進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結語/參考文獻】高校學生職業道德構建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 論
一。選題目的、依據和意義
1.選題目的
“八一精神”源自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名的南昌起義,革命年代戰火紛飛,南昌起義所鑄就的“八一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眾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其中所包含如:堅定信念、勇于開拓、百折不撓、敢于犧牲等鼓舞人心、催人向上的正能量,正是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中所不足的的地方。
現今當代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培育正在遭遇多元價值觀,多元文化的挑戰,社會上各式各樣的思潮通過信息媒體向高校奔涌而來,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利益至上、道德無用的錯誤思想,重視職業技能水平的高低,卻忽視了對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對當代大學生今后就業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從國家和民族來說,則有礙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當代大學生就有可能就會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2.選題依據
職業道德建設是新時期四大道德建設(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職業道德建設是新時期四大道德建設(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中的關鍵一環,“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提高全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必須要堅持德才兼備、堅持任人唯賢,堅持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把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集聚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來?!雹偎詫Ξ敶髮W生進行職業道德的培育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當代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職業道德涉及到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表現。而“八一精神”所包含的理論內涵對當代大學職業道德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有必要加強在高校范圍內的“八一精神”
教育活動,以八一精神的豐富時代內涵作為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建設的理論來源,從而彌補我國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培育中的不足。
3.選題意義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中,各行各業全體工作人員行為的外在表現,雖然職業道德的作用僅局限在各行各業之間和行業的內部,但是每一個從業者、每一個行業集體都具備了過硬的職業道德素質,則整個社會范圍內從業者們的職業道德水平必將會大幅度的提高,社會主義經濟也必定會健康、有序且和諧地發展,而“八一精神”則為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的培育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理論來源。因此,本選題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第一,弘揚八一精神,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教育意義;第二,弘揚八一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個體的職業道德培育來說,有利于自身創業就業,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從未來各個行業的發展來說,則是有利于從微觀方面著手來推動宏觀目標的實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研究綜述
就目前筆者掌握的信息和資源來看,我國還沒有明確關于研究“八一精神與大學生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著作,主要分別以八一精神或者大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研究為主,發表以期刊論文形式居多。經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截止 2014 年 9 月,以“八一精神”為篇名,共出現 3864 項關于“八一精神”的搜索結果;以“大學生職業道德”為篇名,則有 75993 項搜索結果,可見,八一精神或者大學生職業道德研究層面則較為豐富,但是,這些研究雖沒有將兩者相結合。從學界們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
1.關于八一精神的研究
不少學者分析了八一精神的內涵及其時代價值,如郭杰忠在《八一精神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①一文中,從新的歷史條件下論述加強八一精神研究的重要性,八一精神的文化內涵特征,以及人民解放軍的核心價值三方面來闡述加強黨建的重要意義性。李雷在《略論“八一精神”對“九零后”大學生品質的塑造》②一文中,針對在高校幾乎已經清一色“90 后”大學生的,用弘揚八一精神的方式來提升“90 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希望八一精神在高校范圍發揮其獨有價值。肖燕燕在《“八一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③一文中,介紹了八一精神的由來,分析了八一精神的內涵,彰顯了八一精神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價值。
2.關于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研究
學者們分析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如:顏詠等在《大學生職業道德》④一書中,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職業道德的基礎理論,介紹職業道德基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職業道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規范與范疇以及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與評價等內容;陳文昆在《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⑤一書中,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高等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點、就業新形勢的需要,對他們進行系統、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就業指導;肖平和王濤在《職業道德現狀與職業道德教育的邊緣化⑥一文中,揭示了我國一部分高校里職業道德教育嚴重邊緣化的問題,以及我國的科技、工程界存在一些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分析了職業道德培育與學校素質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希望職業道德教育問題能夠引起有廣泛的關注;李毅紅在《優良職業品質與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⑦一文中,認為引導和啟發當代大學生自覺培養優良職業品質,是培育當代大學生職業精神、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形成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意識的基礎工程,大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培育, 應著力培養大學生優良的職業品質;武曉華的《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育的若干思考》①一文認為職業道德應著重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為核心的職業態度教育,以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為核心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并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實踐體驗等途徑,增強了提升大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的實效性。
以上研究成果為深入研究八一精神對大學生職業道德建設啟示提供了許多十分重要的參考信息資源?;蚴且驗槠拗?,這些研究成果專門從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中某一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或者從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培育的內容以及培育的方法等方面展開探析,對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評價機制、培育觀念以及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自主地進行職業道德學習涉及較少,研究生深度也不夠,因此需要展開進一步的探究。通過繼承和弘揚“八一精神”,使之對當代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職業道德的培育發揮重要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1.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的內容除去緒論部分外,分為以下三個部分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界定了八一精神的時代價值與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概念的相關內容;第二部分對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來進行調查及其分析;第三部分為提出弘揚八一精神以促進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對策。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踐調查法:用問卷調查及訪談的方法,了解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對調查結果進行思考和分析。
比較分析法:收集分析相關的文獻,從中獲取有價值的資料,了解學術相關研究成果,對比分析其異同點,在對其認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煉,形成新的觀點。
文獻分析法:依托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和其他高校圖書館相關專著,查閱中國知網、電子期刊、網絡信息等資料,盡可能消化學術界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
交叉學科研究法:把研究所涉及到的相關教育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相結合,實現對問題全方位的綜合研究。
四。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創新點
1.本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的培育必須抓好“知”這個基礎,以“知”促“行”,從而達到知行合一,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當代大學職業道德現狀。
當代大學生這個群體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要接班人,是分布在各行各業內的獨立個體,每個人的職業道德水準是不同的,必須把好“知”這一關,才能使當代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行”的順。本文以“八一精神”的內涵作為理論來源,針對于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中的不足來進行宣講,發揮“八一精神”的教育功能,使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在認識上得到升華,從而影響其內在品質,優化個體職業道德水平,從而推動宏觀目標的實現,促進新時期的職業道德建設。
2.創新之處
以往對于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研究上,很少將八一精神與之聯系,來對當代大學生的職業道德進行培育。目前學術界對于八一精神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彰顯其時代價值,與當代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培育產生共鳴,找到契合之處,以此來彌補我國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培育上的不足,對完善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給予啟示作用。這是本文的創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