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大學十分重視的教育內容,其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有待進一步發掘。因此,就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合點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也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實效。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如今,對于“90 后”的大學生來說,他們關心世界大事,關注社會民生,擁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主流仍是積極向上的。[3-5]
但實際上也不可否認,一些大學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既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缺乏吃苦耐勞、奮發拼搏的精神,社會責任感、誠信意識淡漠,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理想缺失下的急功近利和享樂主義。進入大學,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氛圍、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變化,而且一些高年級大學生在經過幾年的大學生活后,更是迷失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能很好地規劃人生的未來藍圖,理想追求也成了一句空話。在現實中,推崇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穿名牌、追時尚、校外租房、雇傭保姆也是見怪不怪的事情。這些現象也真實地體現了他們不是在認認真真地學習積累,腳踏實地地實踐磨煉,而是心態浮躁,急功近利,把擁有物質財富與名利作為人生成功的主要標準。2)自我中心思想強烈,缺乏奉獻意識。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每一位大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然而構筑中國夢需要凝聚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作為當代大學生、時代的弄潮兒應將個人小夢想與中國夢聯系起來,但是一些大學生的追求只局限于個人理想的拼搏奮斗,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沖突時,則將個人利益為重的自我中心展現得淋漓盡致,缺乏為社會、他人的奉獻意識;以自我中心,追求自我價值的最大化。3)誠信、公德缺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明確要求我們的大學生要誠實信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道德觀,但部分學生的道德素養較低,沒有社會公德底線。隨處可見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喧嘩起哄、損壞公物等等不文明舉止[1];遲到、早退、曠課、考試舞弊等等誠信意識的淡薄已是眾人皆知。大學生“誠實做人、守信辦事”的本分早被拋之腦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這些學生眼中不過是個概念而已。例如近年發生的人性泯滅的大學生案件徹底地擊碎了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底線,不得不讓人深思。[3-11]
2 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點
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融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正確的就業觀念,更好地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所以利用職業生涯規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功能,來增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從職業規劃下的目標導航、潛能開發、師生互動交流、自我認知等等方面著手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全面、形式更加豐富、效果更加持久。
第一,做到目標導航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眾所周知,目標是指人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它讓我們變得有動力。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和熏陶,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核心競爭力,為他們步入社會職業奠定基礎。而職業規劃則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目標與現實連接起來;經過教師在職業規劃中的教育引導,學生明確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及時地做好了糾偏工作,這樣一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加具體和切實可行。因此,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行為規范的塑造和人生選擇,都可利用職業規劃教育來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既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滿足了社會整體共性教育的目標。
第二,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自我認知是指對自己的理解認識,其中包括自我觀察和評價兩方面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知自我,對于缺點要加以改正,對于特長、優點要加以啟發、鼓勵和鞭策。然而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前提條件。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評估,規劃未來職業,開展職業實踐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方法與能力。
第三,加強師生互動交流,促進情感共鳴。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背景的師生情感互動交流在塑造學生良好人格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從而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激情的目的,凝聚師生情感,形成育人正向作用力,指引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第四,開發潛能實現飛躍。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天賦和資質,來開發這些潛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站在職業生涯遠大目標的確立等高度上,引導學生制定和實現潛能開發規劃,激發潛力,形成一種積極上進的精神。
3 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契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育工程,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大學生現實理想和社會職業需求為抓手,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基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更好地切合學生的實際,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诙咧g的共性與互補關系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二者的互補共贏。
首先,以建設制度為前提。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方法,則要不斷地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大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即科學的課程設置,嚴格的教育管理,切合實際的服務引導;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科學合理地設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并將課程內容納入學生學業考核和德育綜合測評中;明確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等,按照內容、重難點、階段性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同時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合二為一,實際上許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都是由輔導員兼任,這種情況對兩者實現統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其次,以理想教育為平臺。理想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以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筑夢人。但是,現實中不少大學生漫無目的、昏頭昏腦的上課,成天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對于他們來說理想是迷茫的,生活是頹廢的。這些現象正如一些專家指出的:“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缺乏遠大理想和人生目標,因而大學要關注理想信念教育,弘揚理想主義精神”。所以要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需要把理想與職業結合起來,培育個人職業理想。
再者,以創新教育為導向。創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創新型人才則是實現這個偉大理想的重要力量。
而高校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不斷地給學生強化創新意識、磨礪創新能力。具體做法可以利用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創業策劃大賽、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創新性實驗課題等來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應定期邀請成功校友舉辦成才講座,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感悟,在感悟中觸發奮斗的熱情,促進大學生形成創新意識,達到方法創新、能力創新、知識創新。
最后,以實踐活動為手段。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手段,基于職業規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大力倡導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為他們提供社會實踐活動項目和職業技能實驗實訓的訓練機會,幫助他們搭建與人合作,走向社會的平臺。因此,學校要立足實踐平臺,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建立學生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從事職業生涯規實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理論教學、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基層、農村山區開展“三下鄉”和“青年志愿者”實踐活動等,讓學生知民生、體民情,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成長成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任務,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洪雄,朱廷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
[2] 陳德欽.新時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理論探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31\\(5\\).
[3] 方雅婷,何云峰,張麗.高校校園流行語的流變及思想教育價值[J].重慶高教研究,2013,1\\(5\\).
[4] 李忠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理論戰線,2009\\(10\\).
[5] 黃彥華.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 - 情緒與情感[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7,26\\(3\\).
[6]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0.
[7] 路海萍.試論導師制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4\\).
[8] 胡滌非.當代大學生政治文化研究[J].重慶高教研究,2013,1\\(2\\).
[9] 洪成文,伍宸“.最難就業季”的政府職能及對策[J].重慶高教研究,2013,1\\(5\\).
[10] 賴錦隆.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探究[J].三明學院學報,2011\\(6\\).
[11] 宋正富.職業教育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巨大引擎[J].重慶高教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