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要求,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并且強調了執政黨建設的新目標。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一核心戰略部署在黨的十八大中首次提出,是當前新時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課題,能夠有效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建設服務型執政黨的意義
適應時代變化的需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服務群眾的內涵外延及其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群眾對黨組織的服務功能與廣大黨員的服務能力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是實踐操作中,依舊存在著上級黨組織一味地要求下級黨組織完成任務,落實責任,未能充分考慮實際困難與問題,黨組織特別注重黨員的義務而忽視黨員的權利,黨員關注自己的得失而忽視黨員義務和社會責任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基層黨組織無法淋漓盡致地展現自身的戰斗堡壘作用,也使黨員無法切實有效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了能更好地與人民群眾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服務需求和發展要求等新的變化相適應,黨組織應積極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以此來不斷夯實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根基。
順應群眾多元化需求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全新的發展需求。隨著人民群眾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面對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急需黨組織帶頭為人民群眾提供滿足于市場需求的資金、信息、技術、思路等服務;隨著人民群眾逐漸樹立起民主意識,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急需黨組織當好引路者,科學地引導人民群眾合理地履行公民權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務需求日益增加,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急需黨組織扮演貼心人的角色,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各種形式的關懷及幫助。由此,建設服務型執政黨的關鍵之處是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順應群眾的多元需求。
增強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需要。建設服務型執政黨是緊跟執政黨歷史方位和中心任務的變化,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摒棄滯后的思想觀念,從基層做起,時刻把握黨的建設和執政規律,創新服務理念,不斷拓寬服務領域,采用先進高效的發展方式,增強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服務型執政黨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宗旨觀,賦予了黨的宗旨新的時代特征。服務型執政黨建設過程中,全面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其明確指出,人民群眾不僅僅是整個社會財富的創造人、實踐人,同時還是整個社會財富的享有人,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服務型執政黨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服務為宗旨,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愿望。
中國共產黨是經過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時期鍛煉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這些過程中,無論是黨的建設所處的環境,還是黨的中心任務均不同程度地發生著變化,面對這些迎面而來的新形勢,黨應適時加強理論創新,不斷加快黨的事業發展步伐,有效指導國家建設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的建設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拓寬,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黨確立了在黨的建設過程中應遵循的新思路、新舉措,強化了黨建理論的創新力度。偉大的實踐能夠促進新的偉大理論產生,在新的理論指導下黨的建設也會取得實踐創新。比如,隨著“兩個先鋒隊”理論的提出,使新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入黨困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隨著“依法治國”理論的提出,加快創新了黨的活動方式和黨員隊伍凈化能力。
服務型執政黨明確指出,不僅要重視社會發展中各社會強勢群體應當承擔的合法權利與正當利益,同時還必須重視社會發展中各社會弱勢群體應當承擔的合法權利與正當利益。
隨著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多樣化,應積極、科學地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形成以人民群眾為本的價值觀以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服務型執政黨使得馬克思主義宗旨觀更加富有活力,同時也創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宗旨觀的內容、方法及對象。
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理論,積極探索了黨的執政方式。隨著服務型執政黨的建設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由“管理”向“服務”快速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徹底拋棄了傳統的計劃管制思維,在民主法治與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基礎上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服務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今后主要的執政方式,通過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獲取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與支持。
黨的建設自改革開放起獲得了豐富的實踐成果。比如,明確了黨建所要完成的整體目標及兩大主題;提出了加強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這一科學布局;構建了規范的用于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開展了提高共產黨員先進意識、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各方面的實踐教育活動。這一系列舉措注重黨員隊伍的高素質,保證基層黨組織科學建設和運行,將黨的宗旨貫穿于全社會中。
通過明確與時代特征契合的基層黨組織工作內容及方式,確立活動開展的核心,通過組織活動感染整個社會。樹立正確的廉潔意識,充分發揮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保持良好的憂患意識,為黨的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及時、有效地解決黨內發生的重大問題,從而使黨的建設朝著先進性的方向發展。在服務型執政黨中,執政意識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它全面涉及了中國共產黨關于自我意識、自身定位方面的問題。唯有徹徹底底地處理好該問題,其他相關問題的解決才會有的放矢。因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始終圍繞服務型執政黨來明確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主張以及新的部署。
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功能論,彰顯了黨的服務功能性。在社會轉型期,中國共產黨面臨各種挑戰,具體體現在:
首先,社會利益格局、社會組織形式、群眾就業活動方式均出現了較大變化,面對這種情況,黨怎樣嚴格貫徹落實黨的宗旨要求,確保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效實現;其次,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功能有所調整,但相關法規建設相對滯后,怎樣系統而全面地監督和制約公權力,確保黨的執政權力正確發揮。此外,在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怎樣確保執政黨始終保持優良的作風。對于上述幾種挑戰,黨應順勢而為,改變自己的功能定位。
我們黨在成立初期就向人們昭示,一切以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為根本,黨要為人民群眾作出貢獻,沒有自己的私利。我們黨是在浴血奮戰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為人民群眾無私貢獻的精神始終堅定,雖然黨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無數次艱難險阻,但永恒不變的是為人民一心一意服務的意志,始終朝著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群眾幸福方向不斷努力。執政黨建設復雜繁瑣,更應該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原則,將黨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這是我們黨的傳家之寶。
建設馬克思主義服務型執政黨的措施
增強思想認識。各級黨組織應科學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認識高度準確理解建設服務型政黨的關鍵性與迫切性,培養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與群眾觀,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核心。
要變管理觀念為服務觀念,樹立權責統一,權為民用的思想,始終牢記人民是權力的賦予者,把自己當成人民的公仆,把崗位當作為民服務的平臺,把職權當作為民服務的手段,轉變執政理念,重新定位職責,改變傳統的管理式執政思維,由傳統的組織管理為主,向以滿足普通黨員群眾需求為主轉變。充分發揮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及時全面地了解服務型執政黨建設中遵循的內在規律及具體的目標任務,找準群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切合群眾需求的服務措施。一切從服務的標準出發,為基層、為群眾、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在上級與下級關系上,要求上級為下級服務;在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關系上,要求領導干部為普通黨員服務;在黨員與群眾關系上,要求黨員為群眾服務。
弘揚“紅船精神”。1921年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中國共產黨首次舉辦了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紅船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中國革命的航船揚帆起航,充分顯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明確了中國革命堅定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充分顯現了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不存在任何的私利,始終將為人民謀求更高的福利作為根本宗旨,充分顯現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凹t船精神”基于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之上,不斷推動著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進程,應大力宣傳、弘揚“紅船精神”?!凹t船精神”在服務型執政黨建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價值?!凹t船精神”注重創新、奮斗、奉獻,是黨的先進文化內容的闡釋,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中也無時無刻地要求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根基、血脈、力量全部歸結于人民,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實踐對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黨的先進性也只有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方可得到全面體現。對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果進行檢驗時,應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維護和實現情況作為標準依據。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最顯著的功能優勢是依靠人民群眾,而脫離人民群眾則是其最大的危險。人民群眾扮演著歷史的創造者角色,是創造歷史不可忽視的原動力,所以我們黨一直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所踐行的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一直將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當前時期,我們黨明確指出,要強化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順應群眾意愿,實現群眾利益。只有系統全面地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黨切實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人民才會更加信賴和擁護黨,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會更加牢固?!凹t船精神”是黨的革命精神之源,顯現了黨的先進文化,是我們黨的精神財富,這一重要文化是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與發展的內在動力。
加快制度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也存在可持續性問題?;鶎狱h組織建設如何避免制度和措施朝令夕改、人走政息、形式主義等現象,是實踐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實踐表明,制度建設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新形勢下,我們黨服務群眾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構建以服務發展為基礎的長效機制,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核心任務,服務群眾工作制度化、經?;?,建立民意導向、群眾主體的考評體系,能有力提升服務群眾的水平,增強服務群眾的效果。服務型執政黨建設過程中,應科學引導各級黨組織與黨員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樹立新的發展觀,調整改進發展方式,構建有助于發展的工作機制。
同時,還應構建以服務群眾為基礎服務評價制,堅持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讓廣大群眾評價基層黨組織服務成效,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與廣大黨員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水平。多渠道保障基礎服務群眾的各項支出,真正讓基層黨組織有人員、有資源、有資金、有陣地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通過積極構建一套完善高效的為群眾提供服務與保護的工作機制,獲取民眾的認可與支持,保證黨的群眾基礎在實踐中有效落實。
注重考核評價??茖W合理的考核評價在服務型執政黨建設中占據重要位置。要明確群眾在系統考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以群眾滿意作為黨員干部開展工作實效的衡量標準。
首先,根據群眾的意愿編制評價內容。在測評內容的設置方面,應將群眾所期盼和關注的內容納入其中,合理設置考核內容、考核指標,注重民生與先進性兩項建設項目,將群眾津津樂道的重、難點問題納入到群眾評價范疇并作為重點來抓,不僅要對廣大的黨員領導干部自身進行考評,而且還要考評現代經濟發展水平及民生建設取得的成效。
其次,評價方式必須反映群眾主體地位。在考核評價過程中,不僅要及時獲取上級部門的指示,還要積極接受群眾的意見,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工作,對干部工作的評價要以群眾滿意度為前提。
再次,考核方式應遵循民主性、公開性原則。要公開考核內容、考核方法、考核程序等,全方位接受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最后,評價結果應反映出群眾影響力。在考核政績、優化工作、執行獎懲、科學決策中,群眾滿意度測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在考核各級黨政機關的年度目標時,要充分考慮群眾滿意度測評結果,適當提高群眾滿意度考核的分值比例,使群眾滿意度測評結果在各級黨政機關的考核等次上有所反映。
綜上所述,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符合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規律的科學定位,表明了我黨的執政理念從管制型政黨向服務型政黨轉變,更集中地明確了我黨的自我意思和自身定位。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構建服務型執政黨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繼承與發展。黨的十八報告遵循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有機結合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與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際,確立了構建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目標和任務,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