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相關市場規范的需求也發生著變化。此次《公司法》的修訂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從 2014 年 3 月 1 日起,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公司的實收資本和股東、發起人認繳、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不再作為企業注冊登記事項,不再作為公司章程的重點審查內容。除了由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外,公司登記注冊機關在受理公司登記注冊申請時不再收取公司的驗資報告。對公司的創業者而言,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取消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等改革內容使設立公司變得更為便利,成本更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可以看出國家正在逐步構建一個適應中國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的現代公司法,以制度創新的變革思路來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注冊資本認繳制對企業信用的影響
(一)企業信用影響企業利益相關人對企業的評估登記注冊是企業組織產生的基本方式,公司登記注冊的目的在于能夠知道有誰在開辦公司以及掌握公司的基本情況。企業登記注冊制度則是這種產生方式的法律規定,新修訂的《公司法》將公司的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度改為認繳登記制度,取消了公司注冊時的最低資本數額的限制,同時取消了驗資的程序,導致債權人、銀行、供應商等相關利益人對于公司的實際實力和資本產生懷疑,注冊資本的真實性是公司注冊資本制度的基本要求,它不因新修訂的《公司法》取消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額而改變,也不因采取實繳注冊資本制還是認繳注冊資本制而有區別。公司的注冊資本來源于股東出資,只有真實有效的股東出資才能保障公司注冊資本的真實與可靠。新修訂的《公司法》中關于注冊資本制度的修改,不僅要考慮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方便,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維護企業在市場交易中的信用、保障企業市場交易的安全。如果僅僅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考慮公司的債權人、銀行、交易方等主體的利益,一味放寬注冊資本的限制,而不對公司的實際信用進行監督,市場交易的安全必然會受到威脅。
(二)企業信用的缺失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一家企業成立后,要想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必然要積累一定的企業信用,企業的信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對于企業的發展具重要的意義。企業信用的高低往往能夠折射出整個社會的信用水平,目前我國正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應是信用社會。在現代市場經濟生活中,企業的信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場經濟能否健康、高效的運行。新修訂的《公司法》將注冊資本由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改為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取消了公司在注冊時的最低注冊資本數額的限制,同時還取消了對注冊資本進行驗資的程序,這些關于注冊資本登記制度的改革措施,使得公司在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下,市場信用存在著巨大的監管風險,因此,注冊資本的真實性和企業的商業信用除了要依靠股東自身的自覺性,還應當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的監督體系,從而加強對企業注冊資本真實性的監督,以此來保護債權人和相關利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保障穩定的市場交易安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通過研究注冊資本認繳制下的企業信用監督,對于維護和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義。
(三)企業信用的缺失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訛譺企業的信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企業的信用對于公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是,我國目前對企業信用的監管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企業的股東進行虛假出資、企業虛增利潤、企業的財務信息披露不實、企業利用壟斷方式來操縱市場、破產欺詐、故意逃避債務等失信行為屢禁不止,對市場經濟的正常交易秩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由于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只要求股東認繳而不要求股東實際繳清公司章程上的注冊資本,公司即可成立,而剩余出資何時予以繳清,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在此期間,新成立的公司,其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已經投入的注冊資本會因公司出現重大虧損而損失殆盡,繼續投入資金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在這種情形下很可能會出現股東們在主觀上不愿再繼續履行出資義務的情況。而債權人、銀行、供應商等相關利益人對這些情況可能并不知情,因此不真實的認繳出資會給企業的商業信用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企業信用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根據《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公司)設立、變更、終止的登記機關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而監管部門除了工商管理部門,還有稅務管理部門和海關等其他職能部門和機構。
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研究注冊資本認繳制下的企業信用監督,并通過企業信用監督系統予以公示,能夠完善信用約束機制,促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依法使各類公司、企業的信用情況公開、透明,從而促進企業誠信建設,通過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采集、管理、識別、判定、評估等手段來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率,對于維護和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四、注冊資本認繳制下的企業信用監督
企業信用監督應當在保護企業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涉密信息的基礎上,在依法維護當事人商業秘密的前提下,使得企業的債權人和相關利益人能夠對債務人的公司資本信息在內的所有信用信息實時查詢。這些信息包括公司擁有的土地、房產、機動車、股權、知識產權、銀行存款等,同時這些信息也包括資產的查封、凍結、抵押、質押、擔保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注冊資本認繳制下企業信用監督機制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二維碼和建立工商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來記錄企業的法人、注冊資本、資產變化、債權債務等信息,債權人和相關利益人可以用手機直接掃描企業工商登記執照上面的二維碼,來進入工商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來對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了解和監督。因此,注冊資本認繳制下對企業的信用監督,在未來的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趙希。淺談最低注冊資本制度[J].商場現代化。2011 年第 11 期。
[2]施天濤。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解讀與辨析[J].清華法學。2014 年05 期。
[3]陳海疆。平衡于市場效率與交易安全之間---關于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 年 7 月。
[4]袁小明。我國注冊資本登記監管制度解析[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9 年 10 月。
[5]王蘭。商事登記與市場準入關系的法經濟學思辨[J].現代法學。2010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