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按照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可以將法律責任分為: 違憲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1].風險是指人們從事某項活動時,在一定時間內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種危害不僅取決于事件發生的頻率,而且與事件發生后造成的后果大小有關,所以通常把風險 R( Risk) 定義為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P( Pos-sibility) 和事件后果 C( Consequence) 的乘積。風險評估就是對風險分析與評價的全過程[2].建設單位作為建設工程的投資人,是建設工程的重要責任主體。建設單位是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總集成者和總組織者[3].設計、監理及招標代理單位因受業主委托而開展設計、監理及招標代理業務,同時建設單位發包工程給施工企業,由施工企業完成施工任務。同時,建設單位負責向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申報建設項目、辦理規劃及施工許可及政府強制質量監督。在依法治國新常態下,建設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眾多,面臨的法律風險日趨加大,因而有必要對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及風險予以梳理和評估。
1 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
建設單位在建設的不同階段負有不同的職責與義務,所需遵守的法律種類繁多。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把建設項目可以劃分為征地設計報建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保修階段。以西安市為例,建設單位在不同建設階段的主要適用法律見表 1.
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包括: 征地時的法律責任,設計時的法律責任,報建時的法律責任,建設單位招投標階段的法律責任,包括規避招標的法律責任、肢解招標的法律責任、終止招標的法律責任、串通投標的法律責任、招標后簽訂陰陽合同的法律責任,建設單位施工階段的質量、安全法律責任、環境、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責任,建設單位驗收保修階段的法律責任等。
2 法律責任的風險評估
2. 1 法律責任的風險識別
筆者以西安某國企建設單位建設職工培訓中心為例,參照上文所列內容,運用德爾菲法對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進行識別。德爾菲法表示集中眾人智慧預測的意思,是專家估計法之一,可用于很難用數學模型描述的某些風險的辨識中,其有 3 個特點: 參加者之間相互匿名、對各種反應進行統計處理、帶動反饋地反復征求意見[2].得到培訓中心樓建設單位法律責任風險清單,見表2.
2. 2 AHP法評估法律責任風險
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 AHP) 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 T. L. Saaty 在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個組成因素,并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從而形成一個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人的判斷以確定決策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的總排序[2].對表 2 的培訓中心樓建設單位法律責任風險清單加以總結歸類,將建設單位風險分解為以下結構,見圖 1.根據西安某單位培訓中心樓的實際情況,邀請專家對征地設計報建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保修階段建設單位法律責任風險進行相對重要性打分,根據評判準則對因素兩兩比較,分別得出 A-B 層次對比及 B-C 層次的判斷矩陣表,見表 3 ~ 表 7,并最終得到 C 層次的排序,見表 8.
根據求得的 ωi值,對層次 C 進行排序,可以得到層次 C 中各因素的排序情況,ωi值越大,其可能引起的建設單位法律責任后果越嚴重,越應該受到建設單位的重視,加以避免或者轉移相關法律責任風險。在該培訓中心樓工程中,建設單位串通投標的法律風險最大,而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責任最小。
3 結語
建設單位作為工程建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肩負重要的社會責任,應當正視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可能的法律責任。本文系統梳理了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使用的各類法律依據,同時詳述了征地設計報建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保修階段的建設單位法律責任。在此基礎上,針對西安某培訓中心工程,運用德爾菲法和 AHP 法對建設單位法律風險進行了辨識和評估,得到了建設單位對于該工程串通投標的法律風險最大的結論。本文能夠為建設單位的同行提供比較集中的法律責任風險情況,為類似項目采取類似方法辨識和評估風險提供了一種思路。
參考文獻:
[1] 張魯鳳。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余建星。 工程風險評估與控制[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丁士昭。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 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 建設工程法律法規選編[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