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論文題目: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三轉”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簡稱“三轉”\\) 提出三年以來, 在中央紀委的示范帶動和督促指導下, 不斷向基層延伸。本文以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三轉”現狀的調查, 分析了高?!叭D”取得的進展和突破、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深化“三轉”的對策。
關鍵詞:轉職能; 轉方式; 轉作風; 三轉; 紀檢監察;
長期以來,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普遍存在著工作面鋪得過寬、職能泛化和主責淡化等現象, “裁判員”兼“運動員”, “監督員”成“共同體”??陀^上造成監督執紀問責的主業被弱化, 紀檢監察工作不夠深入的局面。在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 堅持和深化“三轉”是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實現精準發力的重要舉措。紀檢監察部門必須回歸黨章確定的職責定位, 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和對策進一步深化“三轉”, 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業, 完善“再監督”“再檢查”的方式, 才能切實擔負起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監督責任。
一、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三轉”的現狀
\\(一\\) 取得的進展和突破
中央紀委提出“三轉”以來, 全國各高校紀檢監察部門都在努力探索并積極落實“三轉”, 在聚焦監督執紀問責的主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思想上已具共識?!叭D”首先要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前提, 克服思想上的不想監督、不敢監督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 目前高校落實“三轉”, 聚焦主責主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強, 在思想上已具廣泛共識。
二是行動上積極推進。為落實“三轉”, 各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主要從以下四點作出努力:第一, 開始不同程度地退出與監督執紀問責無關的校內議事協調領導小組, 將一些不該牽頭的工作退還給主責部門;第二, 加強隊伍建設, 積極向學校爭取增加和優化紀檢監察干部配備, 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培養;第三, 部分高校紀檢監察部門適時調整和更名內設科室, 將舊設的監察案件、案件審理等調整為執紀監督和執紀審查等相關科室;第四, 大多數高校紀委書記不再分管其他業務, 做到專職專責。
\\(二\\)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在深化“三轉”、聚焦主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有力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但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1. 主觀認識問題
盡管落實“三轉”在整體上已形成廣泛思想共識, 但是仍有少數高校紀檢監察干部存在不想轉、不愿轉的問題。有的擔心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后會變成得罪人的“專業戶”;有的擔心退出之前所參與的一些“中心”工作后, 會喪失一些權利;有的礙于人情掣肘, 工作中喜治標怵治本, 不敢真抓真管, 在工作中有所顧慮。尤其是在對同級黨委的監督上, 失之于軟、失之于寬, 存在不敢監督、不會監督的問題。在監督中發現問題時, 一旦面臨壓力和阻力, 又會存在不想追究、不敢追究的問題。即使進行責任追究, 手段也僅僅限于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內部處理, 問責力度不強。
部分高校對“如何轉”“轉到哪”存在把握不準確問題。通過調研發現, 一些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仍面臨著不會轉、轉不動的問題。有的高校沒有把握好“三轉”的本質和內涵, 對“三轉”重點解決什么、有何路徑等問題, 只是在效仿他校做法, 缺乏獨立分析和思考;有的高校在“三轉”過程中存有“路徑依賴”心理, 工作方式上還是沿用老套路、采用老辦法, “穿新鞋走舊路”, 在實際工作中, 僅僅通過調整內設機構、退出議事協調機構等形式, 選擇性地轉, 其他工作照常進行;有的高校在推進“三轉”的過程中, 又出現職能發散問題反彈;有的高校對如何從“全面鋪開”“事無巨細”的監督模式轉向高效、務實的監督方式感到束手無策, 仍然在發通知提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增加專項治理等方面下工夫, 看似大刀闊斧, 實則避重就輕。
2. 客觀現實問題
一是同級黨委是否重視。長期以來, 受思維定勢和工作慣性的影響, 絕大多數高校普遍認為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就應該是紀委的事。另外, 黨政領導有時會把一些重點工作作為臨時性任務交給紀委, 認為這些工作由紀委牽頭, 才能更有力度、更安全。擔心紀委退出參與具體工作后, 重點難點工作推動起來會有困難, 甚至可能在一些廉政風險點上容易出問題。因此, 對紀檢部門的“三轉”實際上并不支持, 即使形式上同意了紀委退出某些具體工作, 但是這些工作并沒有其他職能部門來實際接管負責, 造成紀委的“退”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進”的節奏力度不一致。實際上, 學校黨委對于紀委落實“三轉”, 并不是簡單的支持與被支持的關系, 而應該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二是紀檢監察干部業務水平、履職能力有待加強。隨著高校事業的不斷發展, 職稱評聘、招生考試、基建修繕、選人用人、招標采購、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等人、財、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廉政風險不容忽視, 微腐敗問題和“四風”問題趨于隱蔽化, 對紀檢監察干部能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相當一部分高校紀檢監察干部不是專業出身, 是從學校其他部門輪崗或調入, 屬“半路出家”, 在紀檢監察工作經驗和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對于“三轉”后的紀檢監察工作, 尤其是在正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方面, 部分紀檢監察干部因專業技能不強導致的業務短板現象逐漸顯現。
二、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深化“三轉”的對策
\\(一\\) 統一思想認識
一段時期以來, 高校黨委、紀委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職責不明確, 大多數高校都是由紀委來全部承擔, 致使監督執紀問責難以落到實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第36條指出,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黨委負主體責任, 紀委負監督責任, “三轉”就是落實這一要求的具體行動。要想讓高校紀委深化“三轉”更有力、有效, 就必須首先在思想上統一“黨委領導紀委‘三轉’”的認識。不能將“兩個責任”以口號的形式停留在文件、會議中, 而是要認真落實在實際工作中。高校黨委要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 不折不扣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同時, 高校紀委要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 勇于擔當, 敢于作為, 將自己的這份監督責任切實擔起來。
同時要加強政策宣傳, 向校黨委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匯報、解讀上級紀委關于“三轉”的有關政策, 使其進一步了解“三轉”是政治要求, 爭取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在紀檢監察部門退出有關工作和議事協調機構上的支持;在紀檢監察內設機構調整、干部選用上的支持;在紀檢監察部門業務經費保障上的支持。同時, 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 搞好工作對接, 確保退出的工作有人接, 有人管。
\\(二\\) 加強頂層設計
高校紀委落實“三轉”應該是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進行, 但因為行政領導關系, 如果學校黨委主體責任不能完全擔負起來, 紀委并不容易爭取到學校黨委的領導。比如在調研中發現, 盡管有的高校已經制定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的具體實施辦法,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依然由學校紀委主要承擔。這種情況下, 就需要上級紀委的支持。因為紀委是雙重領導體制, 上級紀委在不斷強化對下級紀委領導的同時, 要支持下級紀委的工作, 對其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工作權限范圍內予以解決。
上級紀委可對本地區高校紀委的工作以文件的形式作出相應規定, 包括內設機構、人員配備、工作職責和權力等。同時, 在日常工作文件的下發以及黨風廉政建設年度考核等工作中, 都要明確提出責任落實主體, 厘清黨委主體責任與紀委監督責任的界限, 使紀委能夠真正從具體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同時, 還要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 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組織制度創新, 堅持頂層設計與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自身探索的有機結合。
\\(三\\) 加強自身建設
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實質上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履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落實“三轉”, 紀檢監察隊伍自身建設至關重要。如果退出了一般性具體事務, 又不能精于主業, 這樣的“三轉”等于“空轉”。因此, 這就要求紀檢監察干部既要有堅強的政治素質, 又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 同時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1. 培養過硬政治素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使命, 提出并發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紀檢監察干部是黨的忠誠衛士, 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做到思想上深刻認同, 政治上堅決擁護, 行動上緊定跟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結合本校紀檢監察干部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政治理論學習計劃, 將自學和集體學習相結合, 傳統學習方式和新媒體學習方式相結合, 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切實提高政治覺悟、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信念。
2. 切實提高業務能力
在調研中發現, 近年一些高校新調整的紀委書記很大一部分是紀檢監察隊伍的“新人”, 這就需要首先對高校紀委的“一把手”進行相關業務的培訓, 實現領導帶頭、以上率下的良好學習、工作氛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可采取上掛下派、以案代訓等方式, 對全體紀檢干部進行系統培訓, 進一步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分析研判能力和執紀審查能力。另外, 在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的配備和培養上, 盡量挑選具有審計、政法等相關專業背景的干部, 優化隊伍結構, 提升整體素質。
3. 樹立優良作風
習近平強調:“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 執紀者要做遵守紀律的標桿”。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 高校紀檢監察干部要始終保持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用具體行動昭示執紀者帶頭守紀, 監督者時刻都在接受監督, 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要求自己, 發揮示范作用, 做政治堅強、紀律嚴明、精通業務、作風優良的標桿, 奮勇擔當起全面從嚴治黨的監督責任。
4. 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 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高校也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紀檢監察干部考核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充分發揮正向激勵功能, 激發紀檢監察干部的干事動力。
\\(四\\) 運用好“四種形態”
王岐山同志提出: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 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 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八姆N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 也是紀委履行職責的具體抓手。對于紀委來說, 要持續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使聚焦主責主業更加有力, 就要正確運用“四種形態”。從“三轉”到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意味著定位更準確、職責更聚焦、工作標準更清晰。把握好“四種形態”的精神要義, “三轉”才能轉出新格局、新境界。
參考文獻
[1]黃輝.“三轉”, 活力之源——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執紀鐵軍之一[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9-30 \\(003\\) .
[2]張長虹.如何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2-15 \\(008\\) .
[3]顧紅.“三轉”背景下深化黨風廉政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 \\(8\\) :17-19.
[4]閆鳴.“三轉”不到位, 癥結何在?——聚焦主業、深化“三轉”系列述評之五[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5-01-03 \\(001\\) .
[5]尹健.深化“三轉”無止境[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5-06-17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