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關于發展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觀點總和, 它要求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關系,促進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健康良性發展,最終形成社會和諧統一發展局面。 因此科學發展觀與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目標是相通的,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物質財富增長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的單一尺度和標準, 國有企業經營發展逐漸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漸行漸遠,引起了社會信仰缺失、價值體系混亂、誠信不足、道德淪喪等一系列文化問題和混亂。 因此,當前國有企業亟待科學發展觀思想指導下,建立一種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做好企業經營理念和行為規范,與社會主流文化價值保持協調一致。
1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國企企業文化創新目標。
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企業文化創新要統籌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面的關系。 ①國有企業作為市場個體,其市場地位和使命決定了其企業文化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 但是企業除了為股東、員工帶來收益之外,還要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②國有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重要參與者,其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都具有社會性特點,需要在社會環境下進行和完成, 因此企業子系統與社會大系統之間存在這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關系。 國有企業在實現經濟效益增長目標的同時,還要兼顧社會經濟效益、社會生態效益與社會精神文明效益。 作為社會物質與文化生活產品的生產者和供給者,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者,社會生活與消費觀念的塑造者,企業要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以守法經營行為回饋社會,以良好環境美化社會,以現代工業文明提升社會,以先進文化促進社會。
另一方面,我國國有企業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大鍋飯”思想十分盛行,大多數企業員工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導致企業內部嚴重缺乏進取積極性和創新動力。 在現實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企業同樣需要“自負盈虧”,同樣面臨著市場競爭壓力, 如果不能解決好內部員工思想觀念落后的問題,國有企業同樣被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而加強企業文化創新,不斷增強廣大員工市場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注重合作和創新, 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促進企業綜合經營績效提升,這是國有企業內部文化創新的內在需要。
因此,國有企業文化創新必須要圍繞“兼顧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來展開,這是科學發展觀對其提出的基本要求。
2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國企企業文化創新模式。
2.1國企企業文化創新的工作思路。
(1)國企企業文化創新面臨的阻力以及應對策略。 著名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了企業文化創新的“力場分析法”. 他認為,企業文化創新過程中,同時受到推動力和阻力作用,其中推動力是打破常規、持續創新的基本動力;而阻力是反作用于推動力的量,它對創新起到阻礙作用。 因此,企業文化創新過程中, 可以通過三種渠道來加強和促進。 ①加強創新推動力,引導人們擺脫當前狀態約束;②削弱或消除阻力,盡可能清除那些阻礙創新的障礙; ③同時加強創新推動力和減少創新阻力。 總體來看,國企企業文化創新阻力存在其內部和外部環境當中,不僅需要國企自身加強企業文化創新動力,掃除內部文化創新障礙和阻力,也需要外部各界力量支持,營造良好的宏觀企業文化創新環境,不斷促進企業創新綜合發展。
(2)改變組織行為變化的方法。 企業文化創新是對就有價值、認識、觀點、信仰的重新批判和舍棄。 由于企業文化創新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因此國有企業內部對創新會產生一定的憂慮情緒和阻力。 根據企業管理學者沙因創立的組織行為改變方法, 本文提出了改變國有企業態度和行為的對策:①解凍:引導員工摒棄落后思想觀念和行為。 這個階段主要是將個體社會關系、思想意識來源切斷;隔離個體社會支持;摒棄其舊有經驗和價值,培育其創新意識和動力;鼓勵變革,懲處落后和守舊。 通過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創新氛圍,引導員工形成良好的創新動力, 主動接受新文化和觀念。 ②創新:引導員工形成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 該階段主要是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體員工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將員工置身于變化的環境中,用環境感化和影響他們。 通過行為模仿和學習,不斷接受新的文化觀念和價值標準。 ③重新凍結:讓員工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固化。 該階段主要度員工態度和行為進行檢驗,并不斷修正其行為,使其自覺與企業文化保持一致。
國有企業要在企業文化創新目標指引下, 不斷增強創新推動力, 消除阻礙創新的障礙和阻力, 通過營造新的創新環境、培育新的價值觀,來引導員工共同參與文化創新并固化創新成果。
2.2國有企業文化創新工作流程。
根據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要結合自身經營情況,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文化創新流程。
(1)企業文化評估。 企業文化創新首先要明確創新必要性和可行性,要認證創新背后面臨著的形勢和挑戰。 國有企業要根據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對現有企業文化進行全面審視,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明確文化創新方向。
(2)文化提煉和升華。 國企企業文化評估要做好文化成果總結和分析,文化成果主要包括企業重大決策、企業經營者思想、企業發展資料、員工先進事跡等。 通過從上述各種素材中發掘先進的文化價值和思想,不斷補充和完善,以為企業文化創新提供支持。
(3)文化加工和優化。 通過對企業文化材料進行分類和整理,加工出能夠體現企業文化的結構和元素,再將它們重新整合起來, 以形成能夠代表企業全部精神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文化成果。
(4)企業文化集成和傳播。 將國有企業文化與其經營活動有機聯系起來,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物質元素結合起來,在內部加強新文化宣傳,不斷增強廣大員工對新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并將其內化為指導自身工作行為的價值觀念和準則,共同在企業內部打造新的企業文化。
2.3國有企業文化創新具體步驟。
(1)成立企業文化創新管理部門。 企業文化創新是一個長期工作過程,需要專門的部門來負責管理和推進。 該部門成員包括企業領導層、企業文化專家以及各部門負責人,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觀念認識。 根據企業文化創新一般規律和內在要求,創新文化部門負責項目立項、調研、分析和實施。 主要工作內容有:制定企業文化創新目標、計劃、方案;組織商討具體工作方法可行性;員工企業文化培訓課程和計劃制定;市場營銷方案;企業形象維護方案;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等。
(2)企業內外環境分析。 要推進企業文化創新,必須要正確認識到企業內外部發展環境和形勢, 要對企業文化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過與客戶、政府、競爭者等加強溝通交流,了解外部對企業的認識和看法;通過與員工、股東進行溝通,了解企業內部經營存在的問題,以“以人為本”價值觀念出發,找出企業文化創新面臨著的難點和突破口。
(3)當前企業文化診斷。 在企業環境調查基礎上,分析當前企業文化戰略、目標與“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企業文化創新目標是否存在偏離;企業內部管理架構、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是否與企業文化、使命、目標相一致;企業內部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企業薪酬方案與員工工作積極性關系;企業經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關于行為規范力量的假設等,通過自我診斷和剖析,為企業文化創新提供新的指引和目標。
(4)制定企業文化創新戰略。 為了保證文化創新落實到實處, 收到預期效果, 必須要對企業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和預測,在對企業文化進行全面分析基礎上,從企業精神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行為文化與物質文化等方面出發,制定一套全系的企業文化創新戰略。 戰略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方向正確,又要具有可執行性。 同時,還應根據企業文化的診斷結果明確企業文化創新戰略的重點和難點,抓住主要矛盾,帶動次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
3結束語。
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管理有效手段, 更是企業的靈魂和價值導向,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經營發展理念和精神訴求,彰顯了其工作態度和追求目標。 國有企業肩負著國家與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和支柱。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國有企業必須要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加強文化創新,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王一星。談企業文化創新的趨勢[J].商業時代,2012(11)。
[2]沈文君。我國企業文化創新的幾個發展方向[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 ,2011(4)。
[3]陳愛生。我國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