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和恩格斯鑄就一篇曠世之作《共產黨宣言》(一下簡稱《宣言》)的問世,人本的思想、社會的發展、階級的矛盾提出了理論與方法,并且結合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展示到了世人的面前。其中剖析這資產階級的發展和矛盾,以及無產階級發展和特點,為以后中國共產黨提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提供了依據。
《宣言》的發展思想主要有三個:歷史發展規律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社會發展動力理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又更加賦予了中國的特色,體現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一脈相承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體現在《宣言》的根本思想中,科學發展觀繼承者《宣言》的理論和思想,同時《宣言》也在新時代發揮了無限魅力,體現我國的與時俱進的作風。
一、《宣言》中體現著科學發展觀的含義
《宣言》中呈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在《宣言》所描述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倍敶囊匀藶楸緞t體現出我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對工人生活狀況做出了闡述和說明?!斑@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賣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貨物一樣,也是一種商品”.“對工人階級來說,性別和年齡的差別再沒有什么社會意義了。他們都只是勞動工具,不過因為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費用罷了?!边@里就描述了工人從人變為了資本家獲利的工具,失去了人的自由?!盁o產者的一切家庭聯系是由于大工業的發展而被破壞了,他們的子女越是由于這種發展而被變成單純的商品和勞動工具?!瘪R克思對工人被奴役的關注不能是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根本上是為了使他們擺脫這種狀況,走向自由全面發展之路,是為了用物質的力量了來摧毀物質的力量,最終獲得全人類的解放,也才能實現“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睆募彝ド罘矫?,工人為了滿足自己最基本的需要,走上了被奴役的道路,失去自由。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構想出了“以人為本”的社會狀態?!缎浴窞槲覈匀藶楸镜睦碚摰奶岢龃蛳铝嘶A,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當代的意義不盡相同。在《宣言》全篇含義中體現出來的都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在《宣言》中顯現。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發展理論,在其現實性上,是關于社會發展的學說。社會史復合式的概念,包括歷史、社會、人三個命題,三者在人的實踐活動基礎上統一為一個整體。人的全面發展是《宣言》的主要發展思想之一,并且是科學發展觀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素,也是未來符合科學發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包含有:人的活動、人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針對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矛盾,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對于工人階級的描述,認為他們的活動是單一性和片面性的,說明資產階級雖然在歷史上使得農民擺脫封建關系獲得“自由”,但在獲得自由的同時他們都一無所有,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于資產階級,獲得微薄的工資。也就是等同于無產階級依賴資本家才能生存,只有有依附才能存活,隨著生產力發展,機器的廣泛采用,工人只需要做機器簡單機器單調的操作,他們變成了機器的附屬品,花在工人身上的工資,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后代生活的必須的生活資料。面對著這樣的不公平的待遇,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他們人的活動、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全面發展在這樣的制度下難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說明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為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基本要求。
《宣言》運用了統籌兼顧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剖析資產階級在歷史上的革命這用以及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以及無產階級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和特點?!缎浴氛撌隽笋R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從整體上闡釋了無產階級的道路,就是要用暴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統治,讓無產階級站起來,獲得自由的權利。同時,又分析了無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政黨的優點,揭露的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和虛偽的學說。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分析階級和階級斗爭。
為今后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提供了思想路線。
二、《宣言》中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的實踐與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在吸收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而形成的。
《宣言》中的內容對我國的領導者和理論工作者,在國家的發展、制度的更新在方法和要求給予了重要的幫助,對我國制定一系列的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茖W發展觀也是與時俱進的體現。
以人為本是《宣言》中人的全面發展的延續和概括。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從《宣言》中的內容可以看到要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或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就是實現一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因為我們進行現代化的建設也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并也要注重人的發展,人的發展全面了,才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才能使得我國技術的革新。在江澤民統治領導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講話》中明確提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國進行的一切工作,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十六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有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十七大胡錦濤總書記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中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就從系統上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指引了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制度發展的道路,提高我國共產黨的執政水平,我國的社會成功發展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我國的成功延伸和發展,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以人為本,體現了我們黨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打下基礎。
三、《宣言》中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的創新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對《宣言》的發展,《宣言》中指出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最終演變變為科學發展觀中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這個理論的發展和進步,使得思想提升到一個高度。人作為社會中的成員,人的發展對社會和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社會制度發展,最終都是要由人來完成的。以人為本是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提高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個人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現在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人的全面發展、人與人的發展、人與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發展,最終達到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才是當前以人為本的最終的成果。所以,以人為本是在《宣言》中的理論繼承和發展起來,但是又結合了中國的國情,符合我國現代建設的實際要求。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利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對《宣言》的進一步的思維擴展。馬克思在《宣言》中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個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物質條件的觀察,得出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是離不開物質生產的。通過物質生產,人的素質慢慢得到鍛煉并提高了,加速了人的全面的發展,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最終創造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物質財富。但是,馬克思通過觀察看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認為要通過暴力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來取得無產階級的政權,認為處于資產階級社會中人的發展是受到限制,所以只有協調好個人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才能在和諧的環境中,激發出個人的發展和能力,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在這些關系處理好之后,才能體現出公平和正義,促進社會的發展,進入真正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這是對《宣言》的理論基礎的進一步認識,發展生產力,只有在國家興旺發達之后,才能真正達到人民的要求。但是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學的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才能是我國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統籌兼顧的方法,在我國的創新,使我國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更加順暢。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寫下了無產階級的第一個綱領,即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是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讓全世界都認識了這個理論,他以推翻資本主義為首要的目標,以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但是運用到我國的具體實踐時,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任期的革命斗爭中,把綱領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綱領分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兩部分。這兩部分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即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而黨的最低綱領是為實現最高綱領服務的。這就是我們共產人在方法上實現了統籌兼顧,認為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任務不同,綱領的具體內容也就不同。隨著我國征集經濟的發展,國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黨的十三大總結了建國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了黨在現階段的基本奮斗目標。黨的十四大繼續堅持了黨的十三大確定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也是我們黨在現階段的綱領。中國的發展是具體分析了我國的國情和矛盾,在經濟制度上也創新,如市場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發展經濟的同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我國制度和方法的創新,使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都充分蓬勃發展,讓祖國的明天發展更加美好,中國夢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李曼。簡論馬克思恩格斯視野中發展的層次和主題[J].科學社會主義,2009.
[4]江澤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