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國現行資源稅僅對7種自然資源進行征收,范圍狹窄;“從量定額”的計稅辦法割裂資源價值與資源稅關系;計稅依據按銷售和自產分類計稅導致開采資源成本低。這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資源稅改多集中在經濟改造速度上,仍以資源的高耗能為代價,忽略了資源稅的資源保護功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采取正確的指導思想為資源稅改建立新原則。因此,本文以具有戰略意義 的科學發 展觀為指導,比較國內外資源稅現行實施效果,提出改革建議。
二、科學發展觀下資源稅改革的必要性
“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面對新世紀的要求,稅收政策必須與時俱進,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科學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科學發展觀已成為21世紀稅制改革的新指導思想。針對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闡述科學發展觀下資源稅改的必要性??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F行資源稅制度使得 經濟發展 以巨大的資源消耗為代價,無法實現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 發展觀的 指導下進行稅改,能有效推 動資源使 用型產業依靠科學技術進 行產業轉 型、升級和優化??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我國資源稅占地區財政收入比重小,導致其調控地方財政作用微小。 2004年 至20111,我國資源稅收占稅收總收入比重始終未突破1%,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無法發揮資源優勢,惡意開采等行為對下一代的生存構成了威脅。為保障民生,資源稅制應發揮資源稅調控財政和節約資源的作用??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即經濟建設要實現社會各環節的協調發展。級差征稅帶來的開采低成本導致資源需求者惡意開采。政府在資源保護中的主導作用弱,無法推動資源消耗型產業進行轉型升級??茖W發展觀要求下,資源稅改應注重資源保護,實現各環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盡管西部地區匯集了我國大部分資源,經濟發展水平較東部相距甚遠。 “西氣東輸”等舉措未對西部資源做出有效補償,無法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因此,資源稅改應加強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均衡地區經濟。
三、國內外資源稅現狀比較
(一)計稅范圍比較我國現行資源稅僅包含礦和鹽兩類中易于征收的7個資源項目,對目前正被肆意開采的水、土地等資源未進行征收,導致惡意開采。而“荷蘭中央政府通過國家法律確定了由財政部和中央環境稅署共同負責水資源稅的征收;英國水資源由環境署統一管理,承擔審批和發放取水許可證的職責;法國境內創建了6個流域管理機構并規定6機構有權同時決定收費標準”.通過對珍貴資源征稅,可提高資源需求者的節能意識。
(二)稅率和計稅方法比較我國現行資源稅稅率和計稅辦法無法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新疆地區石油、天然氣稅率僅為1%,相較英國、俄羅斯10%~16%的補償征收率差距懸殊。除石油、天然氣外的資源稅項目現仍采取“從量計征”的辦法,不僅未對資源消耗進行有效補償,且直接導致了資源稅稅率不斷上調,稅收卻停滯不前的現象。 2004年,我國資源稅收僅占稅收總收入的0.39%,2012年為0.89%,始終未突破1%.大部分發達國家采取“從價計征”的辦法將稅負有效分配給需消耗資源的對象,提高資源利用率。另外,“稅價結合”的辦法可在資源緊缺漲價時,增加資源豐富地區的財政收入。
(三)資源稅占地區財政稅收比重比較由表1可知,2010年資源稅改前,資源稅調控地方財政作用小。 2012年稅改后,其調控作用顯著提升。國外實行“跨州稅”的聯邦制國家通過對本州輸出到其他州的資源征收“跨州稅”,發揮資源優勢增加本州財政收入。因此,可制定具地區差異的資源稅,增加資源產地收益,提升資源稅在中西部地區財政中的調控作用。
(四)資源消耗量比較由于我國在資源保護方面制度不完善,導致同樣的產出相較西方國家所消耗的資源量更大。 2010年,我國GDP(按年末匯率計算)達到39.7983萬億元,全年煤炭、原油、天然氣以及電力消費總量增幅較大,能耗強度是美國的3倍。 “2008年,中國GDP總量約占全世界的6.0%,消耗世界石油的7%,世界煤炭的29%,世界鋼鐵的25%,世界鋁材23%,世界水泥的39%”.
四、科學發展觀下完善我國資源稅的對策探討
合理的資源稅制能有效引導經濟走向科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制度改革應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通過比較研究國外資源稅制,借鑒效果良好的資源稅改方案,對我國資源稅改有指導意義。
(一)擴大征稅范圍,整合稅費應將水、林木等珍貴資源納入征稅范圍,提升資源稅調控財政能力,平衡地區間的發展。目前對中外合作開采的油、氣征收的礦區使用費與其他礦產資源及以其他方式開采的油、氣征收資源稅無本質區別, “費”就其性質應被納入“稅”的范圍,該措施可簡化資源稅制,降低征收管理難度。
(二)改革計稅辦法,調整稅負我國現行資源稅采用“從量與從價相結合”的辦法,在實行部分以從價計征后,對其它資源應逐步實現“從量定額”向“從價定率”的轉變,此舉可將資源價值與地區財政收入相結合。
我國石油 稅 從 價 稅 率 可 借 鑒 西 方 國 家10% ~16%的稅率,促使需求者對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有效增加中西部財政收入,平衡經濟發展。
(三)鼓勵節能服務業的發展“我國節能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缺乏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節能激勵政策,其中節能服務業的發展更是受到諸多政策瓶頸的制約”.在德國,熱電聯產的石油稅全免。
我國現行稅收制度以傳統稅收原則為依據,不利于節能服務業的發展。因此,資源稅應通過細化優惠、減免等政策,加大對節能服務業的扶持力度。
(四)建立評估政策“政府可與產業伙伴簽署約束性或非約束性的減排協議,或設立有關項目讓企業自愿參與其中”.政府可借鑒該措施實施有利益關聯的評估政策。一定時期內,對資源回收率超過80%的需求者進行補貼或減免,推動資源消耗產業自發地進行產業轉型。
(五)改革計稅依據我國現行資源稅是根據納稅人開采或生產應稅產品的目的進行計稅,用以銷售的,以銷售量為課稅量,自用的則以自用量為課稅量。該依據將未出售的產品剔除,減輕納稅人負擔,但 易造成大量囤積資源的現象,增加征稅難度。因此,可將計稅依據改為按產量計稅,簡化征收難度,促使企業及時有效利用資源。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課題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稅收政策研究[A].中國稅收政策前沿問題研究(第六輯)[C].中國稅務出版社,2011.
[2]王敏,李薇。歐盟水資源稅(費)政策對中國的啟示[J].財政研究,2012(03)。
[3]牛文元。資源消耗大國的低碳謀略[J].國土資源導刊,2010(01)。
[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稅收、創新與環境[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