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一、研究背景
由于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審計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整個審計行業的實施方法、技術手段也持續完善著??墒怯捎趯嵭惺袌鼋洕?,面對著金錢的誘惑,社會群體中拜金思想、逐利現象越發明顯,部分優秀的傳統道德、優秀的高尚價值的這類觀點時刻遭受著挑戰,相繼出現許多問題。審計行業中頻繁出現審計失范行為的這類現象,使審計誠信遭受著嚴峻的威脅,審計誠信的危機在審計全行業中體現得都很嚴重。集中體現在:
(一)國家審計方面
從有關資料得知,國家把收繳違紀款目標下達給各專業審計股,對全面揭露和查深查透違法違紀的審計人員將予以獎勵,同時制定了具體的獎罰措施:獎勵那些做到了目標的審計人員,而對于沒有將任務做完的人員,就需要依照比例來對獎金進行扣除,若是完成了更多的任務,超額的部分也需要依照比例給予獎勵。一旦這樣做了,審計人員收繳到的罰款越多,那么相應的得到的獎金越多。被審計單位了解了這種情況后,事先會給與審計其單位的審計人員各種名義的“補助”來彌補未完成任務的“損失”,以使得審計人員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的處理,少繳違紀款。有的審計人員對于被審計單位的各類“補助”也會欣而受之,這種不良現象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雖然廉政建設反饋函制度在基層審計機關都已經得到實行,但是,從得到的反饋信息中,看不出來審計人員這種收受“補助”的現象,其原因就在于被審計單位默許審計人員這種收受“補助”的行為,甚至是包庇或者縱容。
(二)社會審計方面
銀廣夏,也就是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上市地點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在 2001 年 8 月初的時候,以出口報關單、還有對購銷合同為依據,開出假的專用于增值稅的發票,對金融票據以及免稅文件進行偽造,對利潤還有主營業務收入進行巨額的虛構等等行為被完全顯露了,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因為給出了嚴重缺乏事實沒有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而解體;2002 年,原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因陷入安然公司財務丑聞而宣告破產;2004 年,德勤作為全球會計行業領導者中的“四大”(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和安永的簡稱)之一對于科龍電器資產價值不確定的情況下,給出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007 年,畢馬威深陷新華審計門;2009 年,五糧液集團又陷入“調查門”.這些虛假的審計報告都是由于審計人員的2違規操作而造成的,對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也導致了整個審計行業極為嚴重的誠信危機。
(三)內部審計方面
內部審計建立于單位內部、服務于管理部門,審計信息嚴重失真往往由于審計人員易受管理者干預,在發現內部問題后通過假賬真做以及真賬假做的這種途徑,查漏補缺,補全問題、粉飾太平,從而獲得收益。這些做法喪失了內部審計的監控意義,同時也無法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經營領導者的決策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財政部在公布出來的部門行業審計信息質量抽查報告中提出過,一定要注意假的憑證、賬目、報表,還有假的審計、評估以及其他的“五假”問題。國資委出其不意的審查了 2004 年的財務審計報告,發現在 181 家中央企業中,有大約 120 家的企業,他們的財務審計報告有缺陷,這當中財務審計報告跟現實情況相違背的央企就有 13 家。2012 年,67 家上市公司 2011 年財務狀況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2013 年,又有 24 家上市公司 2012 年的財務狀況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企業內審由此可見。
(四)審計職業道德失范的負面影響
藍田股份、銀廣夏、麥科特、東方電子、五糧液事件,還有其他上市公司發生的財務造假丑聞,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相繼曝光,投資者以及廣大中小股民的利益受到一系列的財務假象帶來的嚴重危害,損害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造成證券市場的不穩定。審計對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具有防范的作用,同時對控制發生財務報告做假舞弊有著不可輕忽的重要作用。但是通過以上事例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無底限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來看,審計工作中不僅沒有做到監督與把控,反而使用大量虛假的審計鑒證或虛偽的審計陳述,使財務報告舞弊順利通過。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依靠豐厚利益與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合作,要求后者為其出具標準審計報告或者查漏補缺,使后者不顧及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追益逐利,背棄職業道德素養,在審計財務報告的過程中,漠視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造假等違規行為,并且使用大量的審計技術手段修正原本財務報告造假漏洞,填補不規范原始憑證,使用虛假的審計鑒證或虛偽的審計陳述來佐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有效,導致審計信息嚴重失真。
發生審計違規事件,對目前整個市場環境影響極壞。首先上市公司領導者作為企業的決策者以及管理者,是支持企業生存的靈魂,他的形象影響著整個公司,領導者的不誠信會滯后企業的發展、阻礙企業的擴張、影響投資者及廣大中小股民的信心,這些都會為企業帶來生存危機。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實、信息混亂時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決策、經濟規劃以及發展壯大。其次對審計行業產生很壞的影響,當前投資者及廣大中小股民對于審計報告并不具有專業素質,進行投資時一般依靠審計報告信息來決定投資,當審計信息失真時,讓審計機構的公正性遭到幾乎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懷疑,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審計職業道德以及誠信危機等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社會信任值降低,人們開始質疑審計行業能否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客觀、公正”這幾項最基本原則的誠信度,使審計行業面臨社會信任危機。再次,審計信息失真嚴重的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審計作為經濟活動信息復核者時,審計的失真會讓真實的經濟行為無法呈現,而信息使用者無法獲取真實的信息,這將導致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使得資源配置結構不合理,帶來資源的浪費,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還有法制建設都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如果被審計單位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制造假的信息報告也會影響政府判斷,誤導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給中國的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造成造成極大的損失及危害。僅“七五”到“九五”的 15 年間,我國決策失誤導致的經濟損失及資金浪費就在 4000 億以上。
影響審計工作質量的因素有許多,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操作水準、以及人員素質都牽涉到整個審計工作質量,而關鍵就在于是審計人員的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審計職業道德具有主宰審計工作的靈魂的作用日漸突出,能推動審計工作健康和有序的發展。因此,將審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做好是極其重要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伴隨著我國施行的改革開放的政策,我國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力的提高,而審計的理論思想及實踐同樣進步得非常大。不過,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社會群體中拜金思想、逐利現象越發明顯,審計失范行為也還是頻繁發生,審計信用受到威脅,嚴重的誠信危機在審計行業表現出來。對審計工作質量起到重大作用的主要因由就是審計人員的素養,特別是職業道德素養的高低更是關鍵因素。審計誠信危機往往是由于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造成的。審計道德失范,制度層面的原因固然重要,在審計教育界對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予以重視更是重要的原因,造成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發揮其作用,審計人員對誠信理念淡化。因此,要想轉變審計誠信危機這種局面,就急需把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到日程上來?,F代國家審計對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具有規范作用,能把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上來,對經濟違法違紀事件起到揭露作用,對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要想使審計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就必須把審計工作質量提高上來,從而使審計風險最小化,這是審計機關從實踐中得出的經驗。而審計監督作用直接受到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的影響。因此,為了把審計質量提高上來,對審計風險的有效途徑進行規避,就必須對審計職業道德建設進行加強。國家賦予并由法律規定了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職業形象。從而造成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具有自然而然的優越感和支配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個別審計人員利用審計職權謀取私利,甚至貪贓枉法,喪失了審計人員職業道德。這些人員雖為數不多,但由于他們的行為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對審計機關的形象和聲譽造成嚴重的損害,其影響極壞。因此,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加強是非常有必要的。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監督管理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墒乾F今在我國審計市場時常會有虛假報告出現的事件,頻繁出現在審計行業中的審計失范行為,讓審計人員的自身正面對著道德的拷問,如眾所周知的“銀廣廈”“五糧液”等事件,國外多例財務捏造的負面新聞在美國和歐洲屢見不鮮。所以, 我們更應該針對捏造源頭采取細致分析的方法,為了對審計職業道德進行重塑,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其進行糾正。自從實施審計監督制度以來,廣大審計工作者在實踐中進行積極的探索,把許多行之有效的審計監督方法總結出來,從而使各項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保證,能夠促進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不斷深入,審計工作面臨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對其工作有越來越高的要求,承擔更加繁重的任務。因此,做好審計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對審計職業道德進行正確認識,使審計職業道德教育得到不斷加強。所謂職業道德就是說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在他們長期的工作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則和相應的道德觀點。而審計職業道德則是對審計人員的約束,它是指審計人員在長時間的工作里,不斷對社會有所擔當、滿足社會需求和執行社會義務的準則。由于審計職業的特殊性,遵守職業道德的同時又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審計人員心中的信仰、社會公德以及所處的文化環境主宰著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政府用社會公認的方法把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化,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要把道德法律制度化。在公認的社會職業道德中,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作為里面的主要模塊,它的影響很大,不管是對人們的個體行為還是人員在社會中的聯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審計職業道德也可以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正常運轉產生積極作用。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美國著名的審計學家和教育學家羅伯特莫茨在審計學理論上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與他的徒弟侯賽因夏拉夫共同執筆的《審計理論結構》,是把審計理論從其他學科中剝離出來,并對它獨立陳述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對審計理論這門學科起到彌補作用。該書在包括蘇格拉底和休漠,以及洛克和康德等哲學家對道德的理解,還有一般道德理論的基礎之上,對執筆行為準則的人提出具體異議,即應運用平常規范指導檢測特指的行為準則。在我國研究審計職業道德和規范的著作有:李金華主編的《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劉明輝主編的《獨立審計規范分析》以及由李軍生策劃主編的《審計職業道德素養》,包括楊昌紅和趙凌云于 08 年共同主編的《審計學》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這本由劉建民主編的書、還有趙波以及王水成一起主編的《職業道德論要》等成為高等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論著。國內外眾多學者到把各自的觀點提出來,這些論著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或淺或深的研究了審計職業道德,并一定程度的分析了某一領域或層面的問題。但是,學者研究審計職業道德教育不多,尤其研究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本論文研究就更具有創新之處。
四、研究內容和方法
本文以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為研究目標,采用文獻調查法、實地調研法、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系統和全面的以及深層次的探討了當前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和對審計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加強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從廣度和深度以及精度的角度出發,為達到最優化而努力。
五、研究的重點、難點、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一)獨到及創新之處
本文在研究上不僅采用了文獻調查法和實地調研法,還有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比較研究法和經驗研究,以及理論結合調研數據的方法等,系統和全面的以及深層次的探討了當前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和對審計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加強的方法。本文通過審計局對事實的認證,把理論與實際進行了充分的結合,對存在實際中的問題,研究了解決的可行的方法。
(二)重點解決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審計對于市場經濟的防范功用慢慢顯現出來。所以,在我國社會上審計市場特別需要對職業道德建設進行進一步的加強。為了把審計工作質量提高上來,使審計風險最小化,可是審計監督作用受到了從事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的直接影響。因此,使審計質量得到提高和使審計風險達到最小化的最佳方法就是對審計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