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適應多變的經營環境,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擴大品牌知名度、抗衡外部風險,企業逐漸向規?;?、多元化、扁平化、多層次化的企業集團發展,企業集團這一經濟組織形式現在已成為國家、地區及經濟團體發展經濟的主要模式,這與其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分不開的。從其特性來看,“集團模式”與一般企業相比在聚集、激勵、配置、管理等方面都顯示出獨特的效率優勢,尤其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型國企、具有壟斷地位的大型集團公司,這些公司的規范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類似“兩桶油”及股份制銀行等能源、金融、資源類超大型企業早已躋身世界500強,其作為資本市場上的藍籌股也起到了標桿作用。這些大型集團公司無論是出于國資監管需要還是資本市場監管需要,均需要外部審計機構對其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由此,集團財務報審計這一審計項目類型應運而生。
一、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主要特征
集團財務報表是指包括一個以上組成部分財務信息的財務報表。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是判定集團提供的集團公司財務報表是否公允、恰當,是否準確反映了集團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審計活動。和個別財務報表審計相比,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具有以下特征:
1.審計范圍廣泛化。由于集團財務報表是所有組成部分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反映,因而,審計范圍更廣泛,審計工作量更大。
2.審計標準多樣化。集團內組成部分可能分屬于不同行業,設立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會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因而可能使得集團財務報表的審計標準多樣化。
3.審計風險多重化。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在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風險包括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財務信息存在錯報(該錯報可能導致集團財務報表產生重大錯報)的風險和集團項目組可能沒有發現該錯報的風險;并且,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在更多方面需要不同程度地依賴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這些都加大了審計風險。
二、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實際運用過程中的沖突
由于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上述特征,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面臨的以下幾類沖突也更加明顯:
1.委托要求和審計風險上的沖突。對于國資委委托的國有企業年度財務決算報表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過程中,除了履行傳統財務報表審計中對委托人的義務--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負責外,還會應各地方國資委的不同要求報送其他審計報告、說明或復核意見等。對于上述按照國資監管部門要求出具的報告或說明,相關法規或準則既沒有給出執行審計工作的依據,也沒有明確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因此執行此類集團財務報表審計面臨的審計風險,就顯而易見了。
2.審計時間和人力資源上的沖突。集團公司在規?;l展的趨勢下,各組成部分從經營業態到地區分布都呈多樣化發展。對于年度財務報表而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時間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4月),而集團類上市公司審計年報公告時間是既定的;從事國有企業決算財務報表審計的,國企財務決算合并匯總的時間也是既定的,在既定的時間內,有效完成集團財務報表的審計,并發表適當的審計意見,對于注冊會計師和所在的事務所而言,存在著時間和人力資源上的沖突。
3.業務承接方式和審計收費上的沖突。集團財務報表承接方式與審計收費與執業質量要求存在沖突,集團財務報表審計通常通過公開招投標來選擇事務所,而在招投標過程中,商務標通常占比較高,有些更是規定最低價中標,從而導致規模越大的客戶,事務所爭奪越激烈,價格壓得越低,惡性競爭越嚴重,結果是中標事務所低廉的審計收費難以支持注冊會計師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從而影響執業質量和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