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簡介
某市審計局于200X年末收到了市委組織部的委托函,要求對AT單位負責人近三年的任期經濟責任開展審計。市審計局綜合部門通過翻閱以前年度的審計情況有關資料,發現兩年前開展過對AT單位預算執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并了解到AT單位為全市主管AT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能有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發展AT行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參與制定AT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并監督實施;組織培育和完善AT市場;制定并組織實行全市AT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對全市范圍內經營AT業務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行業管理;監督、檢查、維護、保證AT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
因此市審計局領導認為AT單位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身負眾多職能并具有多項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權,對其預算執行財務財政收支審計的工作應常規化,同時接到市委組織部的委托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因此市審計局決定將AT單位的預算執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工作列入201X年的年度計劃,同時對AT單位開展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及201X年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出于節約審計資源和工作時間的目的,其審計模式為“一拖N”,即具體工作事項由同一審計組負責。市審計局于201X年2月至201X年5月組織完成了對AT單位負責人開展“一拖N”模式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即對該負責人實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同時開展對該單位201X年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審計,兩個項目同時進行,一套審計人員出具兩個審計報告,實現“一審多果、一果多用”的審計成果。該項目由市審計局全面組織實施,并出具最終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部門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報告。
本案例執行了規范的審計程序,按照審計機關法定工作流程完成了對AT單位的“一拖二”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共用人員、共享資源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審計組綜合運用各種審計方法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僅對被審計人三年任期內工作業績和成果進行了概括描述,同時也指出了其任期期間在預算管理、政府采購程序和招投標制度財務核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審計建議。但是該項目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未詳細描述審計方法、未明確人員分工;審計報告評價籠統地將一切問題都歸屬為被審計對象的領導責任,避重就輕;審計決定未完全落實整改環節,審計項目的質量和效果存在明顯的不足。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審計程序較規范,審計流程如圖1所示,進一步保證了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并為該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質量提供了保障。由上可知,“一拖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為審計成果共享,程序獨立的兩個審計項目,且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的程序是一致的。一個完整的審計項目需要具有審計準備、實施、終結三個階段中計劃(委托)、審前調查、審計實施、編制審計底稿、審計報告、審計審理六個方面的內容。經濟責任審計和預算執行財務收支審計二者都需要經過這樣的審計程序才能形成完整審計項目。
(一)審計準備階段分析審計準備階段指從審計機關通過審計項目計劃所確定的審計項目,選派審計組成員,到制定審計方案和計劃,并且對內部控制狀況實行初步調查與評價的時間階段。準備階段是審計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也是最容易忽視的階段。在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有些審計機構比較重視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階段和審計報告階段的工作,但對經濟責任審計前期準備階段的工作不太重視,殊不知這關系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保證審計質量。
本案例前期準備工作較為充分,履行了審計立項程序,初步闡明了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后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了解,但在審計實施方案編制環節仍存在一定不足,具體體現在審計方案的制定沒有與項目實際情況相結合,編制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方案是比較通用的標準方案,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并缺乏實質性內容,不具有指導意義。案例中在編制針對AT單位的審計實施方案時,審計人員沒有將前期調查執行情況予以記錄(包括針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性質、管理規章,人員編制和組成,機構設置分配等情況;財政和財務從屬關系以及國有資產管理監督關系;經營范圍或者職權范圍;財務會計機構及其所屬相關工作情況;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及其相關履行工作職責情況;重大會計規章制度履行及其變化情況;財務會計機構及其工作實效情況),沒有將以往對應的審計情況等事項有效地進行歸納和提煉,對具體的審計方法沒有詳細描述,同時未將審計人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不利于審計現場工作的開展。
(二)審計實施階段分析審計實施階段是圍繞著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內容,開展現場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從而進一步取得審計證據材料,編制工作底稿,形成審計組報告即征求意見稿的過程。在此階段應注重審計方法選擇的合理性、審計內容的全面性及審計評價的準確性。本案例的實施過程中審計內容較全面、運用了多種方法查處問題比較值得借鑒,具體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