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麗江市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困境探析
【緒論】政府對旅游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研究緒論
【第一章】政府旅游應急處理相關概念及理論工具
【第二章】國內外旅游應急事件管理經驗
【第三章】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現狀
【4.1 4.2】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的存在問題
【4.3】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五章】麗江市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對策及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優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緒 論
一、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近年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帶薪假期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旅游逐漸成為人們業余的主要休閑娛樂方式,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朝陽產業,在各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愈來愈為重要的地位。對于旅游者來說,旅游能使身心得到滿足和放松;在經濟方面,旅游業在許多國家已成為重要產業,成為收入與外匯的來源之一。然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卻日益面臨著旅游突發事件的威脅,旅游地經常會因自然事件或者其他原因,發生突發事件。21 世紀以來,從時間上來看,各種突發事件層出不窮,美國 9.11 事件、中國 2003 年的非典(SARS)、2008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中國 2008 年的四川 5.12 地震等突發事件,都給中國及世界的旅游業都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全球旅游業在總體持續繁榮發展態勢背后,重大的突發性旅游事件會很大程度上會打破原有的旅游市場平衡,引起旅游市場的供需變化,從而影響旅游者的判斷、行為和出游意愿,甚至對事故發生地旅游業的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我們知道,旅游業對環境的變化反應相當敏感,由一件微小的事件開始,旅游生態這個系統就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產生系列連鎖反應,引起整個系統混亂,與"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相似。旅游突發事件會帶來恐慌,進而影響到當地的旅游生態,引起一系列的后果,例如旅游從業人員的失業,旅游流向、流速、流量,旅游收入等等,最終影響旅游綜合收益。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國旅游業目前保持年均 10%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到 2020 年,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將會是中國。在國家層面上,2009 年,在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中,可以看出國務院已把旅游業定位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要使旅游業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一種現代服務業。由此可見旅游業在中國的發展地位的上升,它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2013 年我國旅游業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旅游總收入 29475億元,比上年增長 14%.已成為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我國多省市已把旅游業作為重點行業甚至支柱行業來發展。因此,對旅游業的管理特別是旅游應急管理,成為我國政府發展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一個首要課題。目前,各種危及旅游安全的公共事件、自然突發事件頻頻發生,我國國內旅游與境外旅游兩種類型的旅游活動都開始迅猛發展,再這樣的大環境下,旅游這種大規??绲貐^人員流動日漸常態化,而且受到各種突發事故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事這個行業流動性快、開放性強、跨區域性廣、綜合性大的特點,使我國各級政府旅游安全應急管理的難度與復雜性進一步增加到一個新的高度。隨著社會進步、旅游產業迅猛發展,旅游應急管理不僅成為一項政府的基礎性監管工作,更是一項考驗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工作。
從國外環境看,全世界都面臨著提升旅游應急管理工作這個難題,隨著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此課題更是愈加凸顯。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在應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應急體系。例如美國,不僅建立起了標準化的應急預案體系,而且在聯邦、州、郡、市等不同層面也建立了專業化的、分工明確的應急隊伍,反應自動化的應急管理、精細化的預案制定、效率化的聯動機制、廣泛化的宣傳引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等,都值得中國學習借鑒。
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作為我國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和滇、川、藏大三角區域,總面積 2.06 萬平方公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記憶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等桂冠,是一個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發展中地區,全市災害性天氣較為頻繁,每年來麗游客逾千萬。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各種社會問題逐漸凸顯,例如 2007 年發生的吉林導游砍人事件、黑導罵人等旅游突發事件,對麗江市的旅游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 2010 年麗江市被列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 5 個試點城市之一,玉龍雪山景區被列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企業,這給麗江市的旅游應急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二)選題意義
當旅游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不僅是對這些旅游突發事件的在場旅游企業及人員的考驗,更重要的應該是對我國執政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驗,對各級政府在應對突發旅游事件時管理能力的考驗?;仡櫸覈┠陙淼那闆r,旅游業逐步成為重大社會事件高發行業,近年發生的 SARS 使得中國 2003 年旅游總收入同比下降了 24.9%、此外的冬季冰雪災害、5.12 大地震、甲型 H1N1、青海玉樹地震等突發事件使旅游業經受了重大損失,從中不難發現,我國每年因旅游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是驚人的。
以麗江市為例,麗江市是一個典型的旅游城市,是國家旅游標準化試點市,對麗江市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研究,能夠給我國各級政府應對旅游突發事件提供參考和借鑒,對于政府預防和減少旅游事故災難的發生頻率、數量以及事件造成的損失,保障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保護當地旅游生態、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本選題的研究意義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政府旅游應急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公共管理問題,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對旅游業的發展高度重視,通過對麗江市政府應急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討,結合國內外旅游應急管理的背景,力求構建一個合理的政府主導下的旅游應急管理綜合性管理模式。
2.從實踐意義上來說,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一個體現,特別是在目前突發公共事件頻發的大趨勢下,能否及時正確應對處置旅游突發事件,把損失降低到最小,是各級政府公共事件管理能力最直接的考驗,對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從對麗江市政府應急管理體系的分析來看,來麗游客呈逐年增長態勢,特別是 2013 年,來麗游客達到 2079.6 萬人次,年均增長 30%,與之伴隨的是旅游投訴及涉旅糾紛日趨增加,麗江市處置與旅游突發事件相關聯的事件也在逐年上升,壓力與日俱增,對旅游應急管理的需求不斷提高,這也對相關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4.從對提高地方政府特別是旅游城市的旅游管理能力上來說,旅游應急管理是最能夠體現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表現。政府對非常態下的旅游應急管理比常態下的管理更能體現能力及綜合治理水平。研究我國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研究相關對策,提升政府應對能力,都應該是政府執政能力提升的重要課題。
總之,經歷了 30 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這期間發生了巨變的不僅僅是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心理也被深刻地改變了,地方政府的應急管理體制也在相應地改變之中,旅游業的發展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狀況,現階段呈現的戰略機遇與旅游危機事件高發并存的特點對政府和企業的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的挑戰。旅游應急管理已成為建設服務型政府亟待完善和發展的領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能否正確應對和及時處置旅游危機事件成為對各級政府、企業和工作人員的重大考驗,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相關研究
1.從理論角度來看,國外的旅游應急管理研究自 1974 年就開始了,旅游業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機時期遭受嚴重的沖擊,相關的行業開始關注旅游危機管理。
國外學者對傳統旅游業危機的研究已經成熟,可以基本概括為兩部分:對案例的研究和對基礎理論的研究。前者研究針對的是某突發事件中的應急管理及反應的案例,后者是針對旅游業危機管理基礎理論的研究。但國外學者對旅游危機發生過程中的旅游應急管理的研究成果甚少,基本處于空白。
2.從實踐角度來看,西方國家如美國的 9.11 事件等突發事件的發生,對當地的旅游生態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沖擊,從而促使西方國家逐漸摸索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應急管理體系,對旅游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涵蓋其中。在研究方法上,已經開始應用社會、心理、管理等學科,從對單一案例的簡單研究發展到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式不斷革新,對研究內容進行了細化,能夠對不同各體進行研究并積極反證研究對象。對旅游業中突發事故所造成影響的研究也從簡單的自然環境、旅游事故等擴大到恐怖主義、政治等重大事件。
(二)國內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相關研究
1.從理論角度看,國內旅游應急管理的研究主要側重在旅游危機的研究,涉及危機中的旅游突發事件,旅游應急預案,旅游行業協會管理,旅游景區危機管理,酒店、旅行社應急管理,旅游者及其家庭旅游應急管理??傮w來看,國內旅游危機管理研究已形成一定規模,但是針對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則成果較少,特別是旅游危機管理中旅游應急管理專項研究的缺乏,也直接導致忽視了旅游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核心主體,即對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的研究。
2.從我國的相關應急管理體制來看,應急預案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對旅游應急管理已經提升到一個實踐的階段。國家部門預案體系逐步充實,2005 年 7 月,國家旅游局印發了《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單獨的旅游應急預案的出臺也促使全國由上而下的旅游應急管理預案體系開始建立。2006 年 4 月,國家旅游局和外交部聯合制定并發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這兩個預案的出臺,奠定了我國旅游應急管理的基石,為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依據,提升了政府處置旅游突發事件的能力。旅游公司、旅行社、旅游景區等旅游企業也逐步制定了對應的旅游應急預案,至此,我國初步形成了網絡式交叉覆蓋的旅游安全應急管理工作預案體系。
3.從國內文獻對旅游應急管理各方面的探討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對旅游危機的種類、主體、后果的研究。西安外國語學院李九全(2006)認為,即旅游危機主要產生于自然危機和社會危機兩方面,而后者又包括了經濟性、安全性、政治性危機。武漢理工大學楊渝果(2009)指出旅游危機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對旅游企業的經營決策上,其次會影響到消費者信心,最終會對整個旅游產業和國民經濟帶來影響。他還認為,旅游突發事件容易通過蝴蝶效應引發世界性旅游危機,只要在某國國內發生了危機事件,很快由點及面地波及到周圍臨近地區甚至向國際范圍延伸。
(2)由特定事件引發的特定地區旅游危機事件研究。黃代梅,劉娜(2009)在《國內旅游危機管理研究綜述》中提到:南京師范大學侯國林對 SARS 引發的中國旅游業突發事件進行了研究,指出其影響具有徹底性和全面性,且呈現出由遠及近到由近及遠的巡回發展態勢。
(3)旅游突發事件的識別和評估及其防范研究。從已有文獻看,主要有三類評估方法: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方法。其中,研究者或研究機構在定量、半定量評價方法中已作了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嘗試,例如,The imitational CountryRisk Guide (ICRG)自 1984 年以來就對世界上 140 多個國家的危機事件進行了長期的動態評價,他們利用的就是一套包括 3 大指標群、22 個變量的危機評價體系。在具體應用中有專家調查法、危險檢查法、概率評估法(PRA)、多目標決策法(MODM)、層次分析法(AHP)、神經網絡法、模糊綜合評判法(FCE)等,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4)對政府旅游應急管理體系的研究。當前國內對旅游應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突發事件案例的研究,包括基本種類和特征的研究,具體案例研究主要集中于 SARS、金融危機等對旅游影響的實踐研究上。劉春玲(2005),孟維娜(2006)等是我國較早關注旅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兩位學者,兩位對旅游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及我國旅游業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等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引發旅游突發事件的種類及原因越來越復雜,對政府應急管理方面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應急體系及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也迫切需要國內學者對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研究提高關注。而對我國各級政府旅游應急管理體系及能力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視。
總之,國內目前專門針對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理論研究尚少,大部分是針對各類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希望今后國內能夠對旅游應急管理的預警系統、危機管理系統、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等方面加強研究,從而給政府在面對旅游突發事件時進行有效的應急管理提供更好的借鑒。目本文選題以麗江市政府為例,從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這樣的角度出發,給其他各類各級政府進行這方面的管理和研究提供借鑒,以期管中窺豹,進一步完善這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現代科學管理理論、政府組織理論、政府干預理論等理論為基礎,通過分析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在現行監管模式基礎上探索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的提升點,提出相應對策,從逐步完善旅游應急管理機制六個等方面提升地方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水平,以期能夠為國內同類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首先界定相關理論工具,通過分析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相關理論加以分析,并借鑒國內外的例子,得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建議,本文的研究技術路線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相關資料和有關論文的檢索,把握國內外對政府旅游應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充分把握國內政府旅游應急管理情況之下,掌握國內外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的最新動態。
2.比較研究法
在分析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時,本選題的研究將在詳細介紹麗江市的應急管理情況的基礎上對比其他市、省、國家乃至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例子,進行分析各應急管理體系并提出各自的優缺點,然后結合麗江市的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具體數據,對旅游應急管理的不同層次和能力進行比較,論證觀點,以期得出良好的對策建議,能夠對政府加強旅游應急管理提供幫助。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由于我國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而專門應對旅游業的應急管理也缺乏足夠的實踐指導理論,對單個旅游突發事件引起的影響及對應急管理的評估難以量化分析,難以進行相關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采取了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結合麗江市具體情況,分析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結合新時代背景下旅游城市面臨的應急管理機遇和挑戰,找到能夠給政府提供借鑒的好的應急管理的意見建議。
4.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
為全面了解和分析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的問題,著重對麗江市政府應急辦、來麗游客和旅游監管執法人員開展了調研,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與市政府應急辦負責人、麗江市旅游聯合執法辦公室、市公安局執法人員等進行訪談,請他們談了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的相關意見及建議。調查結果詳見第四章。
四、本文的創新之處
通過對該論題的研究,進一步完善麗江市的旅游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并從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能力的角度來進行闡述,解決目前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實現對旅游突發事件的科學合理處置,保護和發展麗江的旅游業市場。在對旅游突發事件進行處置時,對應對機制、應急隊伍、聯動協調機制、預警機制、管理平臺方面提出具體解決方法,以期能夠為麗江市加強旅游應急管理乃至其他地方政府的旅游應急管理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一)理論上的創新
一是運用組織理論全面分析了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應急管理中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設置和職責應遵循現代的科學組織理論來進行;二是從進一步提高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能力、完善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機制、提高隊伍建設、學會與媒體良性互動、建立科學有效的旅游信息管理平臺出發的角度,完善地方政府科學的旅游應急管理體系。
(二)實踐上的創新
一是針對麗江市旅游應急管理的現狀出發,對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旅游應急管理提出較為可行的思路和具體方法;二是針對目前國內外對應急管理與旅游管理兩個體系管理交叉的空白地帶,對旅游業產生影響的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進行研究,并結合地方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創造性地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