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20世紀50年代之后于巴西圣保羅歷時17年,耗巨資、在異國他鄉精心營造出一座中國古典式名園---八德園(圖1),占地約300畝。60年代末,由于客觀原因,大千忍痛別棄八德園,移居美國西海岸卡米爾,歷時近10年將一座美國風格的古老大宅,改造成為一座中國式名園---環蓽庵,占地約5.5畝。70年代末,由于種種原因,大千最終定居臺灣外雙溪,歷時5年,在此傾心營建自己最后的山水畫式家園---摩耶精舍,占地約2.7畝,現已成為臺灣著名的中國古典名園。
三座園林在營建過程中,大千不辭勞苦,均親自參與一花一木的布置,且對其位置的擺放,達到了力求完美的程度,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結呢?難道僅僅是后人說的他是在營造一幅立體山水畫卷嗎?這種說法的分量是不是太輕了點呢?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本文試著通過對游子大千在海外經營三座園林的良苦用心,來解讀一個以營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方式來表達愛國情結的張大千。
一、country與state的含義之辯,析大千游子的國家觀念
張大千,上個世紀50年代之后由于長期滯居海外,且加入了巴西國籍。一時間說他不愛國的流言四起。事情真是這樣的嗎?那么,這里的“不愛國”與大千心中的“國家觀念”到底是怎樣一個關系呢?要證實這個問題首先得從辨析“國家”的含義入手。
“國家在英文中可用country與state來表達。Country是與特定土地聯系在一起的政治組織,強調的是國民與所居住國家自然領土之間的內在關系,并依賴人們對土地的自然情感將國民團結在一起,由此包含了祖國、國土和鄉村的含義。而state是依賴抽象法律制度建構起來的政治組織,更強調公民與國家整體的內在關聯,它依賴于法律關系將公民團結在一起,由此包含了政府、公共權利和政體的含義?,F代國家的前提是所 有公民都去除了地域、出身、民族、宗教和傳統等等這些自然因素,被抽象為擁有自然權利的理性人,他們之間出于利益考慮而通過社會契約的法律機制建構起國家。因此,現代國家政治哲學基礎是state,而非country.”[1]37
如上所言,簡單來講:“國家”的所指有兩個:一是:country;二是:state.能指則為:country包含祖國、國土和鄉村;state包含政府、公共權利和政體。從語言學角度講,任何事實的成立必須是此事所指與能指的統一。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毫無疑問是“依賴抽象法律制度建構起來的政治組織”,是典型的現代性國家,所以,這里“國家”的 所 指 為state,能指為政府、公共權利和政體。因此,從國家現代性的理論上講,一個人(公民)要熱愛新中國,必須要熱愛其政府、擁護其政體及履行公民的相關義務等等,從這個層面上講大千似有不愛國的嫌疑。但遍查大千史料,他一輩子既沒有明確說過他熱愛共產黨(政府),也沒有明確表明憎恨共產黨(事實上,張大千在民國時期以及離開大陸以后,也從未加入過國民黨,以及任何黨派)。他對于這樣一個充滿現代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完全是中立的態度;因此,要說大千不愛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其實也是很牽強的。
再者,大千出生在1899年,到1921年中華民國政府(屬現代性國家)成立之前,中國仍是傳統性質的國家。那么,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基礎是什么呢?
“中國古典政治中,一直伴隨著儒家的‘封建’與法家的‘郡縣’這兩種不同的政治組織原理?!瓘臐h代以來,這兩種政治思路有機地交織在一起……體現在國家治理結構上,基本上形成對中心內陸實現郡縣制的直接控制,對四海邊疆采取封建制的思路?!盵1]34-35
這也 就 是 說 我 國 古 典 國 家 政 治 哲 學 基 礎 是country,偏重于對土地的自然情感的認同。此時的大千已經22歲,且諳熟傳統文化,對有著3000年政治哲學基礎為country的國家觀念可謂說不為不熟悉。對于一個剛剛興起的現代性的國家觀念的所指與能指,以及那些新穎而又十分抽象的政治概念,就連當時一些政府官員都搞得暈頭轉向,何況張大千呢?縱觀大千的一生青年時代就不喜歡政治,對于什么現代國家他確實沒有興趣、更無心去了解。這也就是說大千的一生,其心中的國家觀念都是3000年來,中國歷朝歷代一以貫之的那個country及其包含的祖國、國土和鄉村的所指與能指。
有趣的是,社會主義新中國,雖然在法理上是現代性國家,但事實上卻仍然承認country的合理性。毛澤東同志通過“十七條協議”和平解放西藏,以及鄧小平同志通過“一國兩制”解決香港、澳門及臺灣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也就是說關于國家的兩種所指與能指,在社會主義新中國是同時存在的,并不矛盾,且政府也是認可的。這也就是說這兩種“愛國”的訴求在社會主義新中國都是被認可的,只要二者有其一均是愛國的。
就大千而言,60年代前他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甚至是捍衛者,他曾親口說道:“在此之前,我完全臨摹古人,一點也沒有變?!盵2]537大千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之深是世人皆知的事,而對“政府、公共權利和政體的現代國家的含義”作為一個不喜歡、甚至討厭政治的人來說,不了解這樣一個現代性的含義太正常了。今天又有多少不關心政治的人知道這兩詞的含義呢?恐怕大量的國人對愛國的理解也還是停留在country上吧!
盡管,大陸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和臺灣三民主義千的心目中一直是個特殊的概念,這里的“國”是祖國的河山、歷史文化,而非政治實體。
在巴西營建八德園耗資200萬美金之巨,搜集奇花異草、怪石靈獸,開挖荷塘,遍種梅、蘭、竹、菊、松,一花一木親自參與布局,以能入畫方肯罷休,無一景不中國,室內擺設的是太師椅(明清家具)、懸掛的立軸山水、字畫,供奉著祖宗牌位;后來的環蓽庵和摩耶精舍更是精益求精、精致之極。雖園在巴西、美國、臺灣,卻身處中國之文化環境之中,這比起如今國內大量的“羅馬假日廣場”、“美洲花園”等等之類的洋小區、洋 房子,游子大千之舉豈不讓人敬畏!游子大千以營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方式表達著對祖國深深的眷戀,此心、此情不是愛國又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