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不同分娩方式
1. 1 中國剖宮產現狀
剖宮產術是處理難產及高危妊娠的醫學手段,合理的剖宮產術可降低高危孕婦和圍生兒的病死率,確保母嬰安全。然而,在過去的 20 年,世界各國剖宮產率都在穩步上升,許多無絕對醫學指征的孕產婦均采取剖宮產分娩,我國也不例外,這種高剖宮產率對母嬰所帶來的傷害就會遠遠超過其所帶來的益處[1].研究表明,許多孕產婦因為沒有認識到剖宮產術會給母嬰帶來潛在危害,因此對分娩方式的選擇都存在一定的誤區,另外,孕婦由于飲食不均衡及產前保健未及時引導,產婦普遍存在營養過剩、使胎兒偏大,增加了自然分娩的困難和風險,導致剖宮產率明顯增加。第三,一些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發生的增多也成為其主要原因: 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合并心臟病等。第四,隨著胎兒電子監護技術的普及,因胎心異常行剖宮產術的產婦也明顯增多[2].
1. 2 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
有研究結果表明剖宮產與陰道分娩兒童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 如學習能力方面、觸覺防御功能、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等。同時剖宮產組新生兒患感覺統合失調發病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組,由此推測正常陰道分娩子宮收縮對兒童的感知覺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3]有學者對 8953 例 3 ~10 歲的兒童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提示剖宮產術增加了新生兒日后過敏性疾病的危險性。這可能與剖宮產時胎兒未經過產道擠壓及接觸產道內環境,天然免疫力相對較差有關。另有報道稱剖宮產兒體內免疫因子( IgG、IgA、IgM、C3、C4 等) 的含量較陰道分娩者明顯降低。另外,產婦實行剖宮產,泌乳素分泌水平勢必偏低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母乳喂養,剖宮產婦女產后1mo 時母乳量低于陰道分娩。報道顯示這些必然導致新生兒對過敏原抵抗力較差,從而易患過敏性疾病。剖宮產對新生兒所帶來的遠期影響是未來全社會需要關注的問題。
2 關于臍血 NK 細胞
2. 1 胚胎和新生兒 NK 細胞的發育
T 細胞或成熟 NK 細胞是早期胚胎胸腺細胞在不同條件刺激下分化而成。若 CD16+CD4+CD8+的細胞進人胸腺繼續發育則分化為 T 細胞;如果脫離胸腺后移入合適的其它體內環境或體外環境則可分化為 NK 細胞。新生兒與成人略有不同,胸腺 CD7+CD8+CD4+細胞可在 PHA + th2 作用下分化為成熟的 T 細胞,或者在 H9 + th2 細胞作用下分化為成熟 NK 細胞[4].
2. 2 NK 細胞的免疫學調節功能
自然殺傷( NK) 細胞是人體固有免疫的主要承擔者[5],NK 細胞是體內一類獨特的淋巴細胞群體,是機體天然免疫系統的主要成員,占外周血淋巴細胞的 5% ~ 15%[6],以 MHC 非限制性方式殺傷胞內寄生菌、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真菌等,也是適應性免疫的重要調節細胞,具有廣泛的生物學功能,位于機體抵抗腫瘤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臍血中 NK 細胞在新生兒感染防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7].臍血 NK 細胞可以更強地抑制自身反應性 T 細胞的功能[8].NK 細胞主要免疫標記為CD3-、CD16+、CD56+,主要有抗病毒感染、殺傷腫瘤細胞、免疫監控、分泌多種免疫調節細胞因子[9,10]等功能。NK 細胞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影響其他免疫細胞,如分泌 IL -2,可激活 B 細胞,促進抗體合成; 激活 T 細胞,促進細胞因子合成[11].
2. 3 新生兒 NK 細胞的表達
新生兒未娩出前,由于母胎界面存在,使得宮內胎兒與外周母體的免疫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在足月妊娠的子宮底蛻膜則存在有大量處于相對活化狀態的子宮 NK 細胞,對分娩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剖宮產的新生兒臍血中所測得 NK 細胞含量較自然分娩的新生兒臍血中 NK 細胞百分比要減低[12].
新生兒從出生到成年抵御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力是逐步完善和成熟的,通常新生兒臍血中 NK 細胞的殺傷活性略低于成人外周血[13],用分裂原和抗原刺激的兒童外周血的單個核細胞產生 IL - 2和 IFL - γ 的能力較成人低。Cella 等[14]報告 NK細胞亞群能分泌 IL - 22,表明其在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Fan 等[7]認為盡管一些細胞因子如IL - 12、IL - 2 能增強新生兒 NK 細胞生物學功能,但與成人外周血比臍血 NK 細胞中粒酶和穿孔素仍較低,致使未受刺激的臍血 NK 細胞毒活性作用缺乏,可能與新生兒易患過敏性疾病有關。
3 關于新生兒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又稱變態反應性疾?。?是指人體對某些物質( 如細菌、花粉、食物或藥物) 、境遇( 如精神、情緒激動或曝露陽光) 或物理狀況( 如受冷)所產生的超常的或病理的反應。臨床上常見新生兒過敏性疾病包括濕疹、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腹瀉等。目前研究表明,剖宮產的嬰兒更易發生過敏性疾病[15].剖宮產嬰兒的哮喘、濕疹等的發生率也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的嬰兒[16,17].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仍未完全清楚[18],目前普遍認為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致病。新生兒陰道娩出時子宮收縮會使胎兒處于相對缺血、缺氧狀態,所以剖宮產無上述分娩過程則會影響新生兒免疫狀態,易繼發過敏性疾病。
3. 1 過敏性皮疹
新生兒過敏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濕疹,它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皮膚炎性反應。臨床上以皮損多樣性、慢性期皮損局限浸潤肥厚、自覺瘙癢劇烈、易反復發作等為其特點。根據發病年齡和典型的臨床表現,一般診斷不難確診[19].雖然濕疹、哮喘、過敏性腹瀉的關系目前仍是有爭議的,但基本一致的看法是: 這些紊亂是不相干的疾病通過過敏性途徑依次發生的[20].濕疹患兒常伴有免疫系統異常,以及對皮膚病毒和細菌的易感性?;加袧裾畹膵胗變翰糠职橛邢涣?,隨著年齡的增長,脾胃功能的逐漸增強,嬰幼兒濕疹可逐漸減輕直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兒可遷延至兒童期以至青春期[21].蕁麻疹是另一種較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為皮膚黏膜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生的局限性水腫,表現為局限的水腫、風團樣皮疹,顏色、形態、大小和分布不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 24 ~ 36h,愈后皮膚不留痕跡[22].有研究顯示,蕁麻疹病人 NK 細胞構成比升高,引起自身免疫耐受反應。另有報道,相當數量的急性蕁麻疹和 80% ~90% 的慢性蕁麻疹是特發性的,病因很難確定[23].
3. 2 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 T 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和一系列細胞因子參與為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24].目前我國哮喘患病率約為 1%,兒童可高達 3%,且呈上升趨勢,患兒有明確的哮喘家族史、反復慢性咳嗽、喘息等癥狀及體征,結合患兒過敏原特點等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5,26].
總之,目前剖宮產率居高不下,已成為我們國家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27].剖宮產指征已遠遠超過單純醫學范圍,幾乎可以定點定時操作。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相比,仍然有較高的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28].雖然新生兒患感染性疾病可能與其基因多態性、母嬰垂直傳播有關,但新生兒經過陰道分娩的比剖宮產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強,有利于新生兒處于較好的免疫狀態,避免疾病的發生。因此醫師及家屬應鼓勵孕婦進行陰道分娩,既減少孕婦的創傷,又有利于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最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有效預防各種過敏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Brennan DJ,Robsonms,Murphym,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using10-group classification identifie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spontaneous labor[J]. Am JOb stet Gyn eco,l,2009;201: 308. e 1 - 8
[2]廖予妹,耿正惠。 中國剖宮產現狀及其遠期影響[J]. 中國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 26( 8) : 630 -632
[3]卜志強,楊志寅,孫燕燕,等。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與分娩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1; 17( 3) : 251 -252
[4]Eggesb M,Botten G,Stigum H,et al. Is delivery by cesare-an s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food allergy[J]. J Allergy ClinImmunol,2012; 112( 3) : 420 - 426
[5]賴艷麗,曹祥山,吳強,等。 活化性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陽性的 NK 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J].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9; 12( 6) : 366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