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屬中醫學 “中風”范疇,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發病 30 天內的死亡率高達 30% ~ 55%,6 個月的致殘率達 80%,我國腦出血發病率明顯高于西方國家。但是我國出血性腦血管疾患醫療管理欠完善、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數據較少、治療上缺乏特異性靶向。為了解腦出血真實世界的醫療情況,本研究對我國不同地域 18 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中共 15794 例第一診斷為腦出血性疾病患者一般信息、中西醫診斷信息、用藥記錄等進行整合分析,以期對我國腦出血醫療現狀改進提供客觀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數據來源
數據源自 2002 年 11 月至 2011 年 6 月北京、吉林、長春、山東、廣東、湖北等地 18 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HIS 數據庫中住院患者信息。提取出院第一診斷為腦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年齡 0 ~24歲、費用 < 1000 元、住院天數 > 365 天的患者,共納入分析的患者 15794 例。
1. 2 分析內容
本研究基于患者一般信息表,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費用、費別等信息進行描述分析,基于診斷信息表對患者中醫證候、合并癥和并發癥分布進行探討,以進一步了解納入的腦出血患者人口學特征、病證特征等。
1. 3 數據規范化處理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多家醫院,各家醫院采納的標準各不相同,為了便于分析,研究者和計算機數據處理專業人員合作,對數據庫進行規范化處理。參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 ICD - 10、《神經病學》、《診斷學》疾病分類標準對西醫診斷信息進行規范化; 參照 《中醫診斷學》對中醫診斷信息進行規范化。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8. 0 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用均數 ± 標準差\\( x珋 ± s\\) 表示; 不符合正態分布的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用 χ2檢驗。
2、 結果
2. 1 腦出血患者一般信息概況
15 794 例腦出血患者中,性別缺失 1 625 例,其余 14169 例患者中男性 8928 例 \\( 63. 01%\\) ,女性5241 例 \\( 36. 99%\\) ; 年齡缺失6319 例,其余9475 例患者年齡中位數為 58. 00 歲,45 ~ 59 歲患者數量最多,共 3645 例 \\( 38. 47%\\) ,60 ~74 歲年齡段患者人數次之,共 2869 例 \\( 30. 28%\\) 。入住科室: 神經內科 \\( 11777 例,74. 57%\\) 、神經外科\\( 1652 例, 10. 46%\\) 、 急 診 病 房 \\( 317 例,2. 01% \\) 、重癥監護室 \\( 292 例,1. 85% \\) 、其他科室 \\( 1756 例,11. 12%\\) 。入院方式缺失 505 例,其余 15289 例 患 者 中 急 診 收 入 院 7235 例\\( 47. 32%\\) ,門診收入院 8019 例 \\( 52. 45%\\) ,其他35 例 \\( 0. 23%\\) ?;颊呷朐翰∏槿笔?52 例,其余 15442 例患者中入院病情為急危者 5656 例\\( 36. 63%\\) ,一般者 9786 例 \\( 63. 37%\\) 。住院天數缺失 1 例,其余 15793 例患者住院中位數為15. 00 天,15 ~ 28 天患者數量最多為 5 346 例\\( 33. 85%\\) ,8 ~ 14 天患者人數次之,為 4111 例\\( 26. 03%\\) ,1 ~7 天患者 3219 例 \\( 20. 38%\\) ?;颊哔M別缺失 78 例,其余 15716 例患者以醫保人群最多,共計 10186 例 \\( 64. 81%\\) ,自費患者其次,共計 4349 例 \\( 27. 67%\\) 。住院總費用缺失 1104例,其余 14690 例患者費用中位數為 24487. 21元,在 10000 ~ 20000 元患者數量最多,共 3127例 \\( 21. 29%\\) ,50000 ~ 100000 元次之,共 2800例 \\( 19. 06%\\) 。
2. 2 腦出血患者診斷情況
15 794 例患者腦出血急性期 9 592 例, 占60. 73% ; 其次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 4 665 例,占29. 54% ; 腦出血恢復期 44 例,占 0. 28% ; 腦出血后遺癥期 1493 例,占 9. 45%。有入院記錄中醫證候的 403 例,出院記錄中醫證候的 719 例。入院證候以痰瘀阻絡 \\( 154 例,38. 21%\\) 、風痰阻絡\\( 139 例,34. 49%\\) 、氣虛血瘀 \\( 63 例,15. 63%\\)為主,出院證候以風痰阻絡 \\( 354 例,49. 24%\\) 、氣虛血瘀 \\( 141 例,19. 61%\\) 、肝腎陰虛 \\( 62 例,8. 62% \\) 多見。進行虛實證的歸類,入院證候實證占 72. 70%,出院證候實證降至 63. 28%。入院和出院虛實證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0. 01\\) 。
2. 3 不同性別患者病證特征情況
對有性別記錄的 14169 例患者性別進行分層,以了解不同性別腦出血患者的人群特征。表 1 示,男性患者年齡中位數為 57 歲,女性為 58 歲。男性患病率較女性明顯高,男女比例為 1. 70∶ 1。男女患者高峰均為 45 ~ 59 歲。住院天數男性為 16 天,女性為 15 天。在入院證候分布上男女均以痰瘀阻絡、風痰阻絡、氣虛血瘀為主,但是男性相對集中在痰瘀阻絡,女性則分布較均。3 個主要證候占男性的 87. 76%,女性的 81. 97%。出院證候以風痰阻絡、氣虛血瘀、肝腎陰虛為主,3 個證候占男性的 75. 61%,女性的 69. 89%。
2. 4 不同年齡患者病證特征情況
對 9475 例有年齡記錄的患者年齡進行分層,分為 25 ~ 44 歲、45 ~ 59 歲、60 ~ 74 歲、75 ~ 98歲、90 歲及以上。表 2 示,住院患者的年齡段以45 ~ 59 歲居多 \\( 3 645 例\\) ,住院天數以 15 ~ 28 天為主。入院主證不同年齡段均以痰瘀阻絡、風痰阻絡為主,氣虛血瘀在 45 歲以上人群呈增多趨勢。
出院主證不同年齡段均以痰瘀阻絡為主,同時發現氣虛血瘀證躍居第二。
2. 5 腦出血患者合并癥和并發癥分布情況
將腦出血疾患人群合并疾病情況進行分類,將患病人數≥200 例的進行統計。表 3 - 5 示,合并癥以高血壓病、動脈瘤常見,符合腦出血的常見原因,并發癥以肺部感染、腦疝多見,與多數國內外研究一致。
3 、討論
醫學是在臨床實踐中產生并不斷驗證發展的科學,臨床數據是醫學發展的源泉,采集臨床實際數據,積極開展真實世界臨床研究是醫學繼承創新的關鍵。本研究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腦出血疾患人群資料分析,涉及不同年份、地域、人群,對該疾患住院患者的人口學特征、診斷信息等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腦出血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8. 00 歲,男女比例為 1. 70∶ 1。蔣艷等對 328例原發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年齡中位數為61. 53 歲,男女比例為 1. 95 ∶ 1,本研究男女比例基本與文獻一致。將年齡分段后可以看出,25 ~44歲男女患病比例最大,其余年齡段男女比例基本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比例,考慮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45 歲以下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護作用發病率較男性低; 青年腦出血疾患重要病因吸煙飲酒不良嗜好、血管畸形等男性均明顯高于女性; 一般外傷、事故等意外的發生率男性亦明顯高于女性。
隨著年齡的增加男女患病比例縮小,45 ~ 59 歲男女比例最小,提示在此年齡段存在女性患病率增加的趨勢。
中醫學認為,腦出血基本病機是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氣血逆亂,上犯于腦,絡破血溢于腦脈之外,病位在腦,與心、腎、肝、脾密切相關。病性是本虛標實,上盛下虛。在本為肝腎陰虛,氣血虧虛; 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血逆亂,血瘀脈外。徐丹等對 518 例腦出血急性期患者觀察,發現 “瘀熱”是腦出血急性期核心病機,直接影響疾病發生發展及預后。本研究考慮真實世界中腦出血患者多合并其他疾患,治療干預致證候改變及出現并發癥,故將入院、出院證候以八綱辨證為機要,分為虛實兩類,發現治療后虛證呈上升趨勢,提示在治療上應注意證候的動態時空變化,急性期應該注意 “風證”、 “火證”、 “痰證”等 “標實”證候,恢復期應提高對 “陰虛證”、“氣虛證”等 “本虛”的扶持,而核心證候“血瘀證”的治療應貫穿于疾病的始終。
本研究發現腦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壓病者最多,提示高血壓病是腦出血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密切監測血壓的動態變化,做好腦出血疾患的一級、二級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腦出血患者住院期間易發生肺部感染,與腦血管病患者意識障礙、行動不便臥床、延髓麻痹致返流、誤吸、高齡、基礎疾患多、吸煙等不良嗜好及部分侵入性醫療操作相關,因此,在臨床上應加強對腦出血疾患的護理,及時干預可能發生的并發癥。
本研究數據源自真實世界,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 HIS 數據庫記錄患者住院信息僅包含一般信息、診斷信息、醫囑記錄 3 個部分,難以了解患者癥狀、疾病的動態演變、用藥干預后病情變化。其次,HIS 數據庫錄入的主體即不同醫院的不同醫生對主客觀指標認識不同、表述不同、界定標準不同,即使已經規范化培訓,亦可能會影響數據質量。再次,真實世界的 HIS 數據庫系統缺乏隨訪的內容,無患者長期療效的觀察。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研究方法,為提高腦出血醫療質量、制定醫療政策方針提供強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