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互聯網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影響之大、動員之強,超乎我們的想像。有關資料顯示,截至 2014 年 6 月底,我國有網站 400 多萬個,網民人數達 6.32 億,手機網民規模為 5.27億,網絡新媒體覆蓋的人群非常龐大,而且還在直線上升,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機遇,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重要陣地,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并正在重新架構著社會組織和管理模式。如同一枚硬幣都有兩面,網絡新媒體也并非都是鮮花掌聲,我們的管理面臨著虛擬世界的嚴峻挑戰。
首先,網絡新媒體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疆域、區域的界線,是國家“新的邊疆”,習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的安全就沒有國家的安全。其次,網絡新媒體業態之多樣、傳播之神速、內容之海量、渠道之多元、互動之便捷,使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技術、手段、力量已經明顯不適應。第三,網絡新媒體內容良莠不齊的問題十分突出,新媒體節目內容整體質量不高,低俗獵奇虛假炒作不時出現,有的甚至站在黨和人民的對立面,等等。第四,網絡新媒體知識產權問題不小,山寨、克隆橫行,門戶網站、數字出版、網絡視聽、網絡游戲,都存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痼疾,據有關資料,截至去年底,法院受理的著作權案件中,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占 50%.自由與約束是對立的統一。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允許網絡變成法外之地,依法治理網絡新媒體,成為業界和廣大網民的共識,成為擺在我們管理部門面前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1、從依規管理向依法治理轉型。網絡新媒體管理目前各級都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在早期發揮了較好的規范引領作用,但層級較低,存在不及時、不完善、不系統的問題,網絡新媒體的法律、法規建設嚴重滯后。無論是國家安全,產業發展,還是網民自由,網絡新媒體都必須依法管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網絡新媒體必須要納入網絡立法整個體系,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從法律層面上明確規定我們管理的范圍和管理的內容,明確網絡新媒體的行為規范。推動網絡新媒體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進程,探索移動終端付費機制,讓網絡新媒體越來越值錢,確保網絡新媒體生態秩序。推動諸如網絡實名制、打擊網絡謠言的立法進程,逐步建立推動網絡新媒體有序發展、規范管理的法律依據。
2、從局部管理向全程監管轉型。網絡新媒體以不可逆轉的趨勢迅猛發展,必須在堅持黨管媒體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新媒體的發展規律,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確保新媒體安全可控。要探索準入管理,尊重網絡新媒體發展的事實,調整準入門檻設置,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并探索啟用中文域名,采用統一的新媒體網站標識,掛上統一的防偽標識,讓公眾安心放心地享用。同時,要集中力量打擊整治非法網絡新媒體,讓釣魚網絡新媒體和仿冒網絡新媒體網站的李鬼現身,凈化網絡空間,共同做強做大網絡新媒體行業。加強對網絡新媒體終端平臺的管理,監管在線出版、發行、放映的傳播工具或平臺,探索推進 APP 的運營者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制度,推進利用 APP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從業資格制度。要強化內容管理,堅守底線,亮明底色,牢固樹立紅線不能碰、底線不能跨的的觀念,對政治有害、低俗不良、色情暴力的內容要堅決清除,并追究網絡新媒體主辦者的責任,特別是對一些重點網絡新媒體要全網、全程、全時段監管,防范不良信息的發布傳播。要加強技術監管,網絡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傳播內容、傳播形態、傳播渠道、技術手段與接收終端多樣,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加快對抗性技術研發,創新建設覆蓋多種傳輸網絡、面向多種終端、囊括多種產品的監管平臺,做到業務發展到哪里,監管就跟進到哪里,切實提高新媒體監管的效能。
3、從單兵作戰向共享管理轉型。在網絡新媒體的發展與管理中,涉及的部門很多,不同的部門都擁有自己的信息系統和監管系統,且很多數據信息相互隔離,形成了信息孤島,多龍各自治水,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管理低效。要充分發揮網絡時代的優勢,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中央一級網絡新媒體監管平臺和數據中心,各省建立分平臺、分中心,各職能部門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平臺聯動,形成標準統一、上下聯通、體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監管平臺和大數據的功效,協同推進網絡新媒體健康持續發展。
4、從行業他律向行業自律轉型。政府監管是外在力量,行業自律才是內生動力,行業機構自覺自律是網絡新媒體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抓好網絡新媒體行業組織的建設,引導他們認真遵守《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探索建立新媒體信息服務自律公約,推動形成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和規則,充分發揮自律建設的帶頭作用、服務作用、紐帶作用。行業組織要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探索建立維護APP 信息服務秩序承諾書,引導他們遵守“七條底線”,使業界依法、誠信、文明辦網絡新媒體,共同維護風清氣正的良好從業環境。同時,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抓好網民的自律建設,大力倡導文明上網、綠色上網,用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網絡新媒體,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