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工會財務管理規范化進程,促進財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適應新形勢下工會財務管理的需要,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于2015年3月印發了《關于在全國各級工會開展財務大檢查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省市總工會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工會財務進行大檢查。筆者通過參與財務大檢查工作,發現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深感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將基層工會財務管理中的若干問題予以梳理,并提出應對策略。
一、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現狀
(一)對工會財務管理重視不夠
檢查中發現,有些基層單位輕視工會財務工作,重視行政事業財務。從人員安排看,基層工會會計大多為兼職,除工會財務記賬以外還安排其他工作,有的甚至讓非專業財會人員從事工會會計工作,把工會財務賬記成了流水賬,甚至造成工會財務管理混亂,工會活動難以開展。
(二)記賬方法仍陳舊落后
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于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已有近30多年歷史,在全國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都使用會計電算化的情況下,部分基層工會會計核算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記賬上,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適應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三)經費收支管理不規范
1.對經費預算認識不到位。不少基層工會經費年初無預算或有預算無監管,預算管理松散,有的甚至沒有預決算制度。
2.經費來源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會經費的提取無著落?!豆嬛贫取芬幎ü涃M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但不少單位不提或少提工會經費,也有單位是按部門預算的工會經費數額從單位財務賬戶上直接劃轉給市總工會收取,致使基層單位工會活動經費減少。二是市總工會每年以撥款的形式下撥給各基層工會組織的經費,其劃撥比例較低,金額較小,無法滿足基層工會開展各項工會活動的需要。三是工會零星收入混亂?;鶎訂挝粸殚_展工會活動,有些收入應納入單位財務管理,卻納入了工會財務,也有的把單位固定資產處置收入交由工會財務管理,造成收入形式五花八門。這些都不符合工會財務制度管理規定。
3.經費支出范圍、內容不規范。有的基層工會沒有按預算或無預算隨意安排支出,擴大支出范圍;有的巧立名目達成支出;有的以開展勞動競賽為名,發放服裝費、補貼費;有的招待費超標;有的甚至使用工會經費給職工買保險等。
(四)使用票據不規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規定,不得使用以下票據:①非正式票據;②私自印制、偽造、編造、過期作廢的票據;③內容不真實,虛構經濟業務票據;④以其他憑證代替票據;⑤擴大使用范圍票據;⑥未加蓋財務印章或發票專用章票據;⑦項目填寫不全,字跡不清楚,自行涂改的票據。在檢查中還發現,不少單位沒有使用正式的工會專用票據,或使用專用票據但票據管理混亂,如使用現金收據、白條抵庫,票據填寫不完整、字跡不清的現象較為嚴重。
(五)內控和監管不到位
在財務大檢查中發現,不少基層工會財務崗位的設置不符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規定,不相容職務崗位未按規定的要求分離,如收據的購買、保管、使用均由同一人操作,記賬與出納由同一人擔任等,缺乏有效的內控制度約束,而有些工會財務監管形同虛設,不管不問。
二、加強工會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財務管理認識,完善工會財務管理制度
1.強化科學的財務管理意識。負責各級工會財務管理的主要領導或部門要加強對國家有關財經法規的學習,提高對工會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建立科學的工會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預決算、會計核算、財務分析、內部控制、財務監督等。強化財務預算意識,發揮預算管理在工會財務管理中的抓手作用,細化財務預算,做到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同時要做好工會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對下一階段工會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預測,合理安排資金,為開展工會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2.建立健全工會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各基層工會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為指針,制定本單位的《工會會計制度》、《工會預算管理制度實施辦法》、《工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細則》、《工會內部控制制度》、《工會財務人員崗位職責》、《工會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工會經費收支預決算制度》、《工會經費審批制度》等,使工會各項財務管理工作按章辦事,有據可循,確保工會財務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加強工會會計核算基礎的標準化建設
1.建立工會會計核算的電子信息化平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會計核算載體日新月異,各種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充分說明會計電子信息化在財務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工會財務核算應加快電子信息化的步伐,盡可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完善會計核算。應確立行政事業單位工會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范圍,以資金收支管理為主線,搭建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具備預決算管理、資金管理、財務核算、固定資產、往來資金等功能模塊,同時對這種電子信息化管理方式進行定位,建立對行政事業單位工會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機制,以財務管理體系作為重要抓手,將其作為全面風險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2.規范工會票據使用。各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組織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全總關于“經費收入專用收據”的財務票據的有關規定,制定相應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工會票據的使用范圍和內容,由上一級總工會進行票據扎口管理,嚴格票據領用、核銷手續。各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應到上一級總工會統一領取“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同時派專人負責保管,防止使用白條抵庫等不規范票據。
3.加強工會會計基礎核算。
一是加大對工會經費的收繳力度,確保工會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要把工會經費單獨列入年初的部門預算,依照《工會法》規定的2%提取比例足額提取,不得降低標準。同時各級總工會應加大對基層工會經費的撥款力度,每年可適當增加撥款比例,確保各基層工會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是規范收入核算范圍。工會經費收入有會費收入、撥繳經費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政府補助收入、行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投資收益和其他收入。明確工會收入的核算范圍,防止將單位行政事業的收入隨意納入工會賬戶管理,如將單位固定資產出租、出借、變賣的收入,外單位的捐贈收入,贊助收入等資金轉入工會賬戶,使工會賬戶變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小金庫”,造成工會收入混亂。單位行政補助給工會的經費一定要有依據,對資助、撥款、補貼的渠道、方式、標準等應予以明確化、標準化、明細化,做到收入有憑據,入賬有依據。
三是明確支出核算范圍?;鶎庸涃M支出的重點要放在維護職工權益、開展職工教育和職工群眾文體活動方面。要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支出原則,強化預決算的編制和管理,做到有預算才有支出,無預算、超預算的不予支出,防止工會經費被大量用于非工會活動性支出,用于發放職工福利,如以開展勞動競賽為名發放服裝費、補貼費等,嚴格控制招待費超標準支出。
(三)加強工會內控管理與監督
1.建立健全工會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特別應加強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的控制,要做到會計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形成用制度管人、責任到人的機制,堅持不相容崗位的有效分離,做到崗位間互相牽制,互相監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2.對工會業務流程進行有效控制。要嚴把票據審核關,規范發票審批流程,每張票據必須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人簽字方可報銷,原始憑證要完整、齊全,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
3.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為了更好地評價單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各單位要建立會計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缺陷和薄弱環節,對癥下藥,及時整改,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使內部控制制度真正成為工會財務管理的支撐和保障。
4.加強對工會財務管理的監督。抓好財務管理的關鍵是財務監督。要建立基層工會財務監督機構,加強對工會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情況的跟蹤審查,做到事前有預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監督,特別要監管工會經費支出方向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合理,有無超支、超限的行為。通過監管維護工會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確保工會財務工作的安全運行,保障工會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