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驅動型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在于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將項目知識經過向下分解和向上整合形成企業可以再次利用的知識,并在后繼項目中得到再次應用。以總承包項目為例,隨著近些年來總承包管理的日趨規范與利潤空間的日趨透明,傳統的粗放式的總包管理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發展的趨勢,因此企業的知識管理和創新能力將是企業未來競爭的核心能力,企業通過其組織內部的知識對項目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同時吸收項目所必須的企業外部知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這些原有的知識進行加工和整合,從而創造出新的管理和技術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進一步轉化為企業的知識,豐富項目驅動型企業的知識庫。由此可見,項目驅動型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尤其是知識的轉化與整合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藉此,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如何建立項目驅動型企業的知識沉淀機制,分析了其在知識傳遞過程中的知識流動與知識沉淀機制。
一、相關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對于知識沉淀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通常認為,知識存儲與知識集成是知識沉淀的一部分。項目驅動型企業知識集成的過程是一個由個體到組織集成的全過程[1]。項目驅動型企業的知識集成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企業核心能力保障了項目驅動型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能夠在項目驅動型企業的運營中通過對風險的預判降低企業經營風險[2]。知識集成實際上是不同的學習情景與知識內容進行整合的系統化學習過程,不斷積累從而進行知識的創新,而這種知識創新能力在組織能動學習作用下再不斷進行躍遷,從而產生項目驅動型企業核心能力[3]。高懷英(2006)認為項目驅動型企業要構建核心能力,需要項目驅動型企業在核心能力的形成過程中,將所占有或累積的知識不斷地進行“整合”與“協調”[4]。在此基礎上,焦軍毅(2009)將項目驅動型企業的“知識整合”分為并行整合型和串行整合型。目前,各國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的知識流動及其影響因素等領域[5]。根據知識流動的方向是否與業務流程問題解決方向一致,許芳(2003)將企業組織內部的知識流動分為線形流動和交叉形流動兩種[6]。韓吉韜(2005)擴展了Nonaka(1991)的知識轉化模型,構建了企業內部KFDM模型,該模型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流動描繪手段,提高了對企業內部知識流動機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設計促進企業內部知識流動的知識流程以及管理機制,并集成于業務流程中,提高流動的有效性,并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性能[7]。以上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知識的傳遞過程與積累過程進行了研究,很多學者都將研究放在了項目驅動型企業內部知識擁有者的知識外化行為和知識獲取者的知識內化行為這兩個過程,但是并沒有深入研究在項目驅動型企業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載體的傳遞過程與整合方式。
二、企業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載體的傳遞過程
知識是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尤其是對于項目驅動型企業,項目的一次性決定了企業對于存量知識的應用必須是高效的和迅速的。從企業知識載體的傳遞方式來看,可以將知識管理分為知識流動過程與知識沉淀過程。在企業中,知識流動與知識沉淀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相互關聯的過程,知識流動促進了知識資源的有效組合。知識沉淀實現了知識資源的整合,這些經過整合的知識可以為組織的知識創新提供原始積累[8]。合作各方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知識流動得以維持的基礎,同樣也是知識沉淀得以開展的載體。
在知識流動過程中,不同組織之間的交易成本一般要高于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交易成本[9]。知識流動是組織學習的過程,體現為知識的識別、獲取與共享,知識沉淀是組織學習的結果,體現為知識的存儲與集成(如圖1所示)。在知識傳遞過程中,組織對存量知識進行了識別、獲取、分享,并在知識傳遞過程中共同創造新的知識,而針對項目驅動型企業而言,知識集成之后的再次識別就尤為重要,知識循環既是對現有知識存量的補充與完善,同時也是對知識存量的糾正與改進。綜上,在本文中,知識流動是指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載體在不同主體之間傳遞的動態過程,知識沉淀是指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載體在同一主體內部積累的漸進過程,二者構成了知識循環的基本回路,在企業內部形成了知識存量持續改進與迭代更新的循環機制。
三、基于知識管理流程的知識沉淀機制
在當代企業中,尤其是在項目驅動型企業中,企業的知識傳遞與沉淀機制形成了知識管理的主要流程,企業的知識存量需要不斷的更新域完善,這就需要企業構建結合自身特點的知識沉淀機制對企業擁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并通過獲取和傳遞應用于新的項目之中,同時實現了項目知識的價值增值,又促進了項目驅動型企業項目管控體系的持續改進。因此,項目驅動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不僅取決于知識的獲取與轉化的能力,同時還取決于存量知識與新增知識的整合能力。
1.知識沉淀的動態過程
項目驅動型企業知識沉淀的動態過程可體現為組織知識的有效獲得、轉化和整合的作用關系,通過多項目的知識沉淀機制,將項目組織或成員的知識有效地轉化為企業組織的知識,然后通過這些知識進一步支撐企業其它的一系列項目,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效果,項目間知識沉淀一般有兩種類型——基于項目職能模塊的知識沉淀和基于項目生命周期的知識沉淀。
(1)基于項目職能模塊的知識沉淀
項目的矩陣式管理在國內項目管理中已較為常見,在這種組織結構下,項目知識由來自各個職能模塊的項目部成員將新項目所需要的知識進行轉化、流動與沉淀,如圖2所示,而基于項目職能模塊的知識沉淀一般是在項目結束之后。這種知識沉淀的方式通常過于依賴項目經理對于知識管理的重視程度與知識交流的頻度,經常會因為項目的結束和團隊的解散,使得項目成員對于項目生命周期范圍內相關知識的直接接觸、任務分享、共同判斷和直接溝通學習不太容易,隱性知識的轉化較為困難,只有資料文件如圖紙、總結報告能夠真正形成知識沉淀,而這些資料文件常常會因為項目的完成而缺乏相應的知識管理部門或團隊進行有效的梳理與整合。并且由于項目部的解散或重組,使得原本具備相應知識的人員流散或者回到原來的職能部門,由此導致缺乏知識整合的激勵機制,知識沉淀的時效性與積極性也失去了約束,即使明確知道這些項目成員或項目知識中有新項目所需要的知識,如果缺乏相應的知識管理機制也無法將這些知識進行整合,由此提出了基于項目職能模塊的知識沉淀,如圖2所示。
(2)基于項目生命周期的知識沉淀
國內對于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識集成理論已較為成熟,項目管理的過程也是知識管理循環演進的過程[10],因此,在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由個人向項目團隊進行知識的共享與存儲,組織可以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持續獲得知識的沉淀,如圖3所示。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可以有效地獲得項目團隊所能整合的項目知識并使其在新項目中得到正確的應用,有利于項目驅動型企業的業務持續發展與核心能力構建。
2.知識沉淀的循環機制
知識作為組織的基本資產,對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功的項目管理人員必須在項目組織內建立起有效的學習以及知識管理機制,從而調動項目管理成員對項目的質量、進度以及成本進行動態控制,達到項目目標。
知識沉淀過程本質上是一個通過知識的轉化與整合來實現項目組織獲取項目知識的過程。項目生命周期內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項目團隊成員獲取并整合相關知識來解決,如果得不到有效共享,那么這些知識對項目驅動型企業的長期發展則起不到促進作用。只有當知識真正流動起來,形成從知識識別、獲取、共享、存儲到集成全過程的知識鏈,形成知識沉淀的循環機制(如圖4所示),個體以及團隊的知識資本才能持續提升,才能真正構建項目驅動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從全員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范圍管理三個維度對知識沉淀的循環機制進行詳細闡述:
(1)全員管理維度
項目部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項目組織中的每一個個體既是知識的載體,也是知識流動的動力。項目組織中的個體從不同的層面為項目貢獻知識和經驗,如技術專家、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技術嫻熟的工人等,這些個體存在著不同層面的知識,但是由于工作面的不同而缺乏交流機會,無法在項目生命周期內進行知識層面的交流與共享。項目組織應建立起以個體為起點的知識傳遞機制,建立知識交流的平臺,減少甚至消除知識傳遞的障礙,設立個體向組織分享知識的信息系統,并對不同崗位的個體進行充分的引導與鼓勵,從而形成組織內部完成的知識循環鏈條,進而在知識沉淀上形成組織完整的知識儲備,便于再次識別與獲取,不斷對知識進行優化更新形成知識創新。
項目驅動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體現為項目知識的不斷積累,從而實現知識創新的知識迭代過程,而項目驅動型企業的成長,也伴隨著項目部成員的知識增長與經驗積累。從項目的利益相關者角度看,眾多的利益相關者構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體系,只有項目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加強溝通與協作,整個項目管理系統功能才能達到最優,才能夠最終達到為項目建設進行增值的目的。因此,項目利益相關者之間、項目團隊各成員之間應本著共贏的目標加強經驗技術交流、互動和協作,進而為項目的決策、實施與運行提供充分的依據。
(2)全生命周期管理維度
知識管理的活動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涵蓋項目的決策、設計、采購、施工等各個階段。根據各階段主要工作任務以及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實施知識沉淀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項目決策階段對項目的管理決策層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形成了由下至上的知識集成流程,管理層才能調動充分的信息資源,避免因為經驗主義導致的決策失誤。而項目的設計、采購與施工階段的知識管理重點應為項目部的經驗、技術交流與共享,以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協調合作。項目的復雜程度決定了項目部人員需要具備快速反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設計、采購、施工各個階段的知識沉淀可以為項目部管理人員解決問題提供有效的知識依據,并能從項目的源頭和運行過程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保證項目設計的優化、項目采購的順利、項目施工的推進。在項目收尾階段,知識管理重點應轉變為集成項目管理中形成的經驗和技術,并有效存儲于知識管理系統中,以備下一個類似項目獲取與參考。項目經理作為項目部的核心成員,應該對知識傳遞與積累進行鼓勵與促進,并從全局把握項目生命期內具體的知識管理過程,創造機會促進項目團隊內部的知識識別、促進團隊對潛在知識的獲取與沉淀,必要時采取激勵措施促進項目團隊內部的知識共享。
項目管理具有一次性和臨時性,但是與之不同的是,知識管理并不會隨某一項目完工而終止,項目的知識管理跨越單一項目的生命周期,將所有項目以知識集成的方式進行連接與貫穿。某個項目結束后,項目驅動型企業需要整合項目團隊內部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有效存儲,最終實現知識沉淀的目的,成為企業最終的知識存量。
3.全范圍管理維度
PMBOK?將項目業務分為九大項目管理知識領域,包括項目的整合管理、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采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以及風險管理。隨著項目的規模與復雜程度,項目的知識管理難度也愈發增加,因此將項目知識分解成最小單元在項目管理的各個知識領域中集成,能夠有效提升知識管理的效率以及并降低再次獲取的難度。
知識管理的活動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同時又跨越了項目管理的各個知識領域,項目組織的知識管理的目標應該是形成項目建設的全部知識資源并爭取最大限度的知識共享與創新。針對項目驅動型企業,在單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知識管理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大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工作量,并會增加項目管理與溝通的成本,但從企業構建核心競爭能力的角度考慮,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機制,有利于降低項目知識的轉化與集成成本,為新項目的知識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并在項目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為項目組織最大限度地降低變更成本。因此,將知識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以WBS的形式進行分解,對應WBS的每一個工作包,為知識的傳遞與沉淀提供載體,從而從最小單元開始進行知識集成,從而避免后續工程項目遇到類似錯誤或者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快速響應、解決,并減少因項目設計、采購過程、施工經驗等過程中遇到錯誤或者變更。
四、結論
知識傳遞與知識沉淀是構建項目驅動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能力之一,知識傳遞的過程主要在項目生命周期內進行,而知識沉淀的過程則包括了項目生命周期內的知識集成和項目間的知識集成,知識沉淀的過程就是項目組織通過各種渠道取得所需的知識,并加以吸收、存儲和集成的過程。通過互動學習、合作交流,實現隱性知識的轉化提高知識擴散的速度和效率。知識沉淀可以有效的促進項目驅動型企業知識和技能在項目組織中積累與更新,可有效提高項目組織整合知識資源的能力,促進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增強企業的能動學習效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閆芬.實施大規模定制中組織知識共享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02,(3):39-41.
[2]祁紅梅.核心能力障礙及基于動態知識的企業創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5):31-34.
[3]焦軍毅.項目驅動型企業核心能力形成與提升機理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9,(3):243-245.
[4]高懷英,張勝利.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知識集成[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6,(2):82-83.
[5]徐金發.企業知識轉移的情境分析模型[J].科研管理,2003,(3):54-60.
[6]許芳,徐國虎.知識管理中的知識流動分析[J].情報科學,2003,(5):548-551.
[7]韓吉韜,趙濤.企業內部知識流動動態模型構建[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5,(1):60-63.
[8]顧新.知識流動、知識鏈與知識鏈管理[J].軟科學,2006,(2):10-12.
[9]顧新.區域創新系統的運行[J].中國軟科學,2001,(11):104-107.
[10]朱方偉,劉軒政,孫秀霞.面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識集成研究[J].管理學報,2012,(12):1819-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