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國民經濟當中的基礎構成之一,也可以視之為國民經濟的細胞。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已經三十多年,企業也發展出自身的發展模式。不過,由于過去中國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進行發展,因此,中國的企業發展和現代模式之間的對接上就存在著一定的難題。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且通過多方努力,逐漸融入到世界市場當中。這個時代大背景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的企業在新時代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和利潤增長模式的轉化,特別是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單純盈利作為企業自身發展的目標,而是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革新自身的管理模式,從而讓企業的管理步入到現代化的軌道上來。要真正實現企業的管理現代化就要從企業的管理模式上突破,特別是要用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去引導企業的發展,運用現代化的企業組織方式,而且要有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這些都是促進企業的管理更具備現代特征的企業管理趨勢。因此,中國的企業要實現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就要從企業管理模式入手,推動企業的管理方式的革新。
一、現代企業的三種常見的管理模式的利與弊
企業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多的,這一方面是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趨勢是不一樣的,而且另一方面和各個國家以及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企業的管理模式到了現階段,便產生了多種不同的類型,從而企業的發展也與此密切相關,這對于企業管理現代化,特別是中國企業的管理現代化是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第一種企業的管理方式是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制度化實際上是起源于美國,美國經過一系列的組織行為學實驗,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后期,對于人性的探討以及工業化發展的需求,企業的現代管理產生了制度化的方式。這種企業的管理模式重點是為了實現企業的規范,做到能夠對企業當中的員工管理有所依據,避免管理上出現各種混亂的現象,能夠促進企業不斷地以平穩的方向進行發展。企業的管理制度往往并不是由一個人進行擬定的,而是由企業當中各個部門進行參考,從而達成一種管理的共識。這樣的管理雖然相對比較科學,但是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來進行企業的管理,實際上是建立在“經濟人”的觀點上進行的一種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雖然帶有明顯的現代特征,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對立觀點,特別是西方的資產階級剝削本質。因此,往往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權利義務的要求不對等,出現企業要求員工必須服從規章,但是一些規章對于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沒有約束,這種局面最終會導致員工對管理者喪失信心,而且也可能導致工作心態的怠惰狀況,對于單調重復的要求失去基本的信心,最終會對企業的整體現代化發展起到阻礙。
(二)情感化的管理模式
情感化的管理模式是相對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情感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實際上重點在于運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去對企業的員工進行管理。因為通過西方的組織行為學實驗以及相關的管理學實驗表明了,人除了一般的工作需求之外,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需求,諸如在企業當中的一些情感需求,在西方管理學者赫茲伯格的研究當中,企業的管理要素有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特別是激勵因素,很多都是體現了企業當中員工對于各種相關的情感關注因素仍然是有一定的需求。
中國的企業管理當中,雖然過去是承襲了蘇聯模式,但是中國長久以來還是重視在企業當中關心個體,幫助個體,并且將這種互相之間的幫助視之為一種企業關系的美德。在企業的管理當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的確對于企業的運營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過分強調情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而言是非常大的一個約束因素。所以企業在進行情感化管理模式的拓展過程當中,要相對應給企業設立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引導,防止企業的發展過分情感化,情感主觀意識的泛濫最終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比較大的負擔,也可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衰亡。
(三)血緣關系的管理模式
血緣關系式的管理模式實際上也被稱之為家族式的企業。家族式企業實際上是從封建主義時代就傳承下來,主要是依靠家族當中的血緣關系作為重要的紐帶,然后以家族的成員作為企業當中的要職和骨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一種家族式的企業不僅僅在東亞十分普遍,在世界范圍當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血緣式的家族企業實際上也具備一定的現代性,因為血緣關系的家族企業能夠更好地凝聚企業當中高層干部的力量,并且運用天然的血緣關系去維系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聯系,促進企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讓企業能夠在早期更自然地進行運行,便于決策的統一以及執行的統一。
這樣的一種管理方式也有比較大的弊端。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家族血緣關系無論如何去強調自身的合理性,但是仍然會出現中層非血緣關系企業干部的反感。決策權在血緣式的家族企業當中仍然是家族成員進行把持的一項重要的資源,并不能夠更好地落實到民主的決策當中,而且在很多家族式的企業當中,為了彈壓不同的意見,也會采取一些壓迫的手段。所以這樣一種家族血緣關系的維系式管理,雖然從某種程度上對于企業的創業期有一定的輔助,但是到了后期對于企業的開放式發展限制比較大。
不過這一種血緣關系的管理模式和友情類的管理模式實際上相比較而言,血緣關系的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仍然要更加牢固,因為現在的家族式企業往往通過持有股份以及各種合同約定來進行明確的限定,而友誼類的企業通過一種友情去進行維系,往往缺乏一種理性,在創業初期由于沒有對股權進行明確劃分,容易造成企業內部高級干部之間在創業發展期出現分道揚鑣的狀況,相對于家族式企業而言,其維系的時間相對要更短一些。
二、企業管理的模式和企業管理現代化之間的聯系
近些年以來,世界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動,很多企業都開始更多地進行自身的改革,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及知識爆炸性增長,很多現代企業都開始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沒有絕對完美以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企業管理模式,所以企業要更多考慮自身的具體條件,從而為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管理上的支持?,F代企業更多將自身的經營重心從實現盈利最大化轉移到其它的位置上,比如擴大企業自身在社會的影響力等。因此,企業要實現自身經營方向的轉移,就需要更多地從管理制度的改革入手。對此,有必要對幾個基礎的問題進行必要的厘清。
(一)企業的管理模式問題
企業的管理模式根據上文當中對于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實際上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管理模式就是整個企業在日常的運營過程的中,為了實現企業的運營目標從而形成的一種經營活動框架,這樣的一種框架對于企業而言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意義的,每一個企業都在無形之中會形成這樣一種組織以及運營的模式。企業的管理模式實際上是一個涵蓋面極為廣泛的概念,對于企業而言,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種常見的企業的管理模式之外,還包含了很多企業自身的一些內容,諸如企業對于自身所擁有的各種資源的運用方式,對于企業自身技術路線以及各種相關的組織結構的優化等,這些只要涉及到企業的架構調整的,無論是組織架構還是決策方式的架構,都屬于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這些企業的管理模式,實際上應該更多地考慮到企業運營可持續性。
(二)企業的管理模式現代化問題
對于現代的企業而言,其所面對的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動,早已經不是將企業的盈利最大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的核心,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更多從盈利為中心轉化成為一種以企業的學習型和知識型作為核心。
企業的管理模式現代化實際上就是讓企業的管理更加能夠符合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企業發展要更加深入,就需要企業能夠更好地突破企業自身的各種管理上的瓶頸,最終實現企業的管理上內涵式的發展。企業的管理現代化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企業管理上的現代化實際上是一個不斷進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概念,企業的管理模式實際上是在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的一種生產關系,而企業的管理現代化就是適應該空間以及時間當中的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因此,企業的管理模式會隨著時代的各種具體條件發生變化而進行變化,這一點就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本質內涵。
第二個方面,企業進行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實際上是世界范疇的概念。雖然國際當中不同國家的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都是有高低的差異,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發展已經是十分成熟的企業,還是剛剛起步的小微企業,所有的企業面對的世界市場以及世界經濟格局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深刻的變動,這些變動并不一定都呈現出十分明顯的表征,但是最終會因為量的積累最終促成企業的質的變化。所以,企業要把握時代發展的先機,就需要進行企業管理現代化變革,這種變革應該是和世界市場進行對接的,而不是閉門造車的。
第三個方面,企業要進行管理的現代化變革必然是具備完整的系統性。因為企業的管理不可能僅僅依靠某一些精明巧妙的點子就能夠實現,而是應該進行系統的變革。這種變革或許是點點滴滴的,但是不能夠朝令夕改,更不是隨心所欲的變動,所以企業要繼續發展下去,更需要對自身的管理進行系統化的審視,讓企業自身能夠不斷突破自身的發展限制,從而能夠不斷地投入到新的運行當中。所以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是一種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人財物以及多方面的因素,要充分分析才能夠真正發展起來。
三、管理模式視野里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向
企業要實現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在現代的環境之中要實現企業經營的突破,其重點應該是提升企業自身的個別勞動生產率,要科學的調整配置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讓企業自身的發展更趨于科學,更好地解放企業自身的生產力,提升企業的實力。而從企業的管理模式入手,實際上就是從企業的管理框架入手,更多從企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進行調整,更好地讓企業的管理趨向于現代化。因此,在管理模式視野里,企業的管理現代化應該是一種以創新企業管理制度為主要的目標,整體推進企業的發展,讓企業能夠依靠自身的資源,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的發展。
(一)企業的經營觀念轉變:從利潤率到競爭力
企業的經營觀念角度看,實際上是從追求企業的盈利最大化,轉向到企業的可持續性的發展上。通過相關的研究可以發現,企業因為過于重視自身的盈利狀況,容易導致企業自身的發展無法持續,盲目追逐利潤的最大化,容易讓企業自身走向無法存續的局面當中。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應該重視知識經濟這一個現代化的發展趨向,因為企業的發展以及可存續性,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一個重要的問題。企業的盈利實際上應該建立在企業自身的可持續性的發展當中,只有企業在日常的管理過程當中能夠更多地重視企業的發展整體系統優化,才能夠更好地讓企業的管理功能發揮到更好的水準當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企業的盈利問題更值得關注,這也是企業的經營觀念的一個轉變的重要節點。因此,企業應該追求精細管理,為科學管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礎,從而為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提供一個重要的管理平臺。
企業在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當中,要避免自身對于利益的盲目追求,從而讓企業自身能夠更多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進一步關注到大市場當中企業如何更好呈現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二)企業的競爭節點的轉移:從要素競爭轉化為運營競爭
企業的競爭力應該更多從市場自身轉移,更多提升企業的運營實力。企業的運營實力實際上應該更多提升管理的敏捷性。企業在傳統的市場競爭當中往往是一種一次性交易的經營業態,這樣的方式容易讓企業自身的產品在市場當中的壽命周期更短,從而其服務不能夠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產品要經得起市場的淘汰以及檢驗,就需要企業更多注意到企業對于市場行情的靈敏度,以及產品本身的價值性保存在什么地方。企業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就應該一方面做好生產的速度,一方面注重產品自身所具備的使用價值的提升,這種使用價值的研發應該成為企業在生產方面一個重要的管理變革節點。而企業在開展產品的營銷的時候,要更注重企業的營銷管理,注重將消費者的價值作為核心的指向,提升消費者在消費該產品的時候的主觀體驗,讓消費者能夠體驗到個性化的產品,并且讓服務更加優化等。而在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要和外部市場的變化相互結合,能夠促進企業和供應者、消費者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應該是互動的,從而讓這種互動的關系促進企業對于各項資源的杠桿性調動,為企業對市場的占有奠定更好的基礎。
企業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促進企業的業務在信息當中的發展空間,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的信息集中性處理,避免企業出現分散的信息處置狀況,提升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
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是需要企業更多重視企業的管理模式調動,從而更好促進企業內部各項不同的資源進行整合,為企業的高效管理以及組織有效性提供一個重要的資源平臺,進一步使得企業可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企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津孚,解進強.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現狀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03\\).
[2]黃津孚,王建軍.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六大趨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3\\).
[3]牛朝偉.淺析企業管理模式及體制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3\\).
[4]李偉陽,肖紅軍.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新的企業管理模式[J].中國工業經濟.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