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中始終處于多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給工程施工目標的實現帶來困難,甚至造成重大的損失。分析和正確的預測來規避風險,保證項目能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減少或避免損失的發生對施工企業至關重要。
所謂風險管理,就是人們對潛在的以為損失進行辨識、評估,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即在主觀上盡可能有備無患或在無法避免時亦能尋求切實可行的補救措施,從而減少損失或進而風險為我所用。
1、 當前施工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1.1缺乏規范的風險管理。施工企業缺乏全面、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對經驗、數據的積累與分析,對于投標項目投標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夠,對潛在的投標對象估計不足,有項目就去投標,中標率很低。對項目施工過程中不斷發生的各種變化估計不足,因而風險到來時不能及時做出有效的反應并做出合理的調整。
1.2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對風險管理沒有明確的定位,在企業和項目部的組織結構設置上未考慮風險管理部門和職能,缺乏專職部門和人員來履行風險管理職責。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增加了組織結構的運行風險。
1.3風險管理意識不強。施工企業經營者和施工項目管理者的風險意識不強,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盡管有一些風險管理的措施,但僅限于一些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證措施,缺乏系統性和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施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往往注重業務量,忽視施工技術的管理,更缺乏專業風險管理。
1.4對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技術、方法缺乏必要的學習和研究,未能自覺應用。
2、 建筑施工企業常見的風險類型
2.1業主方風險。業主是工程的投資者,是施工企業最重要的合作者,業主方的情況對施工企業的工程實施和效益有著決定性影響。如果有的業主在工程中濫用權力,拖欠工程款;有的業主干擾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給以補償;也可能出現無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經濟上的惡性循環,承受巨大的經濟風險等等現象。
2.2合同法律風險。當前建筑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如工程質量問題、工程款拖欠問題、原材料價格問題等,都與合同履行不良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業主利用建筑施工企業急于攬到工程任務的迫切心理,在簽訂合同時附加某些不平等條款,致使施工企業在承接工程初期就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隱入合同陷阱。
合同是建筑施工企業一切風險的源頭,如果合同“先人不足”,勢必會造成工程項目實施中的被動。
2.3財務風險。則務風險是指在各項則務活動中,由于內外環境及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所獲取的則務收益與預期目標發生偏離而形成的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包含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及收益分配風險等。
2.4施工企業自身風險
a)職業責任的風險。施工人員特定的職業要求其承擔重大的職業責任風險,這種職業責任風險主要體現在:
b)施工質量責任。施工人員不嚴格按設計圖紙、有關標準和規范組織施工,隨意性強,導致工程質量低劣或安全事故。一旦發生這種因施工質量而造成的風險損失,施工單位不僅要承擔經濟損失,甚至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c)施工過程中投資控制風險。根據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單位需按時完成任務即可。但某些施工單位由于管理不嚴、非生產性開支嚴重超標,造成資金失控。
d)管理方面的風險。管理方面的風險指項目施工過程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項目經濟、信譽上的損失。
e)項目領導班子配備不合理。領導素質參差不齊,工作責任心不強,不懂管理,不善外交等帶來的工程準備不足,管理失控而導致工期滯后、質量控制不嚴的風險。
f)施工管理。質量與安全是建筑施工企業永恒的生命線,質量與安全管理是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重要的管理內容,一旦發生質量與安全事故,將給企業帶來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
4、 建筑施工企業的風險規避對策
實踐中的風險規避對策有許多種,各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及風險管理的總方針和特定目標,確定各種對策的最佳組合,達到以最小費用開支獲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4.1加強企業管理,設立風險管理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互通有無,相互配合。一個建筑施工企業各個管理部門在正確分析某一工程項目的對應的風險基礎上,樹立全盤意識,將自己收集到的或注意到的有關屬于其它部門應該收集的這方面的信息及時向其它部門通報。建筑施工企業綜合各部門關于某一特定工程項目的風險預測,加強研究分析,提出對策。各有關部門在落實過程中應相互配合,項目部與有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及時反饋情況,建筑施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加強協調。
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上進行適合本企業的創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時,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決策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此外,組織形式應以矩陣式項目經理制為主體,設立相應的風險管理部門,在組織上建立以風險部門和風險經理為主體的監督機制。風險經理直接對企業負責,其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運營的整個過程。
4.2提出科學的、合理的、經濟的應對措施①充分利用工程技術手段。②充分利用組織管理手段。③充分利用合同手段。加強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談判。
施工企業的合同談判人員應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轉移風險,對可以免除責任的條款應研究透徹,切忌盲目接受業主的某種免責條款,達到風險在雙方中合理分配。對業主的風險責任條款一定要規定得具體明確,在合同談判過程中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談判也顯得尤為重要。
4.3合理轉移風險,減少風險損失。施工企業在承接工程任務后,及時與材料供應商簽定材料供應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漲價給施工企業帶來的損失;選擇有實力、有經驗的分包商,也是轉移風險的的有效辦法;同時,進行建設工程一切險和第三者責任險保險,也可以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
最后,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是規避風險的關鍵所在。
總之,風險管理是企業避免失敗、贏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也已經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建筑施工企業應協調好與市場、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在各個層面上構筑起風險防御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在競爭激烈與復雜多變的市場中,實現穩步、健康、安全的經營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