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管理論文 > > 區域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的倒U關系探究
區域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的倒U關系探究
>2022-12-20 09:00:00


一、問題的提出

新企業的創建已經成為國家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美國,創業為其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通過使用來自全球創業觀察\\(GEM\\)的數據,Minnitti& Bygrave\\(2004\\)指出,在企業家所需要的條件和文化方面,美國超越了世界其他國家,促進了創業的茁壯成長。從歷史上看,美國經歷了不同的創業活動形式,這都與美國獨特的創業文化相關聯,也激發了學者們不斷地追尋美國式創業精神的實質。一些學者認為敢于冒險是美國人不斷創建新企業的核心激勵要素;一些人則認為,責任是他們不斷尋求創業機會,積極創業的關鍵;還有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滿足和控制欲是創業者不斷創建企業的基點。這些觀點均表明某個地區 (國家) 其特殊的文化影響了人們對創建新企業的看法以及它們創建新企業的行為。

在我國,近年來的創業現象逐漸增多,新企業創建的數量也在逐漸增長,創業活動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創業環境也在逐步改善,但是相對于全球的創業環境狀況,我國仍處于落后地位。也就是說,相對活躍的創業活動是在相對不良的創業環境下實現的。而且,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國的創業活躍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尤其是中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以及東南部與北部地區的差異明顯,而西南與東北地區的創業活動更需要激勵。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差異,主要原因在于當地的創業環境狀況以及區域文化的特征。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經濟階段,在此階段,政策法律環境、市場環境、企業制度等都與市場經濟國家不完全相同,而且,獨特的文化多樣性使得中國新企業創建活動的動態性、創業環境的復雜性遠高于發達國家,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而目前針對轉型經濟和落后地區的相關研究還相當匾乏。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以東北地區的統計數據為樣本,對區域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的關系進行了定量研究與分析,以期揭示出文化多樣性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文章的貢獻在于:

第一,這一研究第一次提供了一個實證檢驗,即它實證檢驗了文化多樣性特征與新企業創建的關系,彌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這個框架為一個特定區域中新企業能夠成立所需要的條件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二,這項研究完善了以前關于新企業創建的研究,微觀方面的研究認為,機會、資源和團隊對新企業的創建有積極影響,是新企業創建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而宏觀方面的研究則認為創業環境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很明顯,但多數是從定性的角度來研究,從區域文化特征視角研究新企業創建的文獻則更少\\(Minniti &Bygrave,2004\\)。本研究將進一步完善新企業創建理論。第三,這項研究有助于提高關于中國創業活動,尤其是東北地區的現有知識,理解文化多樣性水平在新企業創建過程中的作用。

二、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熊彼特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業者是市場變革的主要貢獻者,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在某一產業建立新組織 (企業)。熊彼特把創業者看作是那些將新組合引入市場并發起創新的個體。這些新組合替代了原有組合,但是包括從已存組合中遺留下來的要素。這暗示了新企業開始向逐漸走向成熟和消亡的老企業展開競爭。這個過程被稱為創新性破壞,即老公司被創新的創業者的企業所替代。波特\\(2000\\)依據熊彼特的觀點,從集群視角提出了在地理上集中的集群內的多樣文化導致了知識溢出,而知識溢出可以通過創新和加劇競爭來刺激新企業的發展。Christaller\\(1935\\)建立了中心地理論,他認為在空間上相關的城市和鄉鎮等中心地帶呈現迥異的層級結構,他們的文化層次和特征具有顯著地差異。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任一部門都不能提供他們所需的所有產品,這就促使了新企業的產生。

Fujita & Krugman\\(2004\\)認為,一些區域之所以比另外的區域更發達,主要是因為這里的人口種族多樣化,產生了知識溢出效應,促進了新企業的不斷建立。以上研究理論表明,新企業創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區域內知識外溢的結果,也即區域內存在知識轉移的情況。不同的創業者個體可以利用這些創新性的知識在新的產業建立新的企業,而文化多樣性的融合與傳播對新企業創建具有顯著的影響。

對于企業創生過程的研究,大量研究學者認為企業創生過程是一個從機會識別到新企業創建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線性和非線性之分。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創生過程是線性的,即創生過程是從機會識別到第一次銷售單一的、線性的過程。

這種線性過程發生的事件的累加就會導致新企業的形成\\(Carter,Gartner& Reynolds,1996\\)。還有些學者認為企業創生過程是非線性的,認為該過程是一個反復的、不斷反饋、非線性的過程,具有動態性與復雜性\\(Bhave,1994\\),并認為企業生成的發展階段難以劃分,并不具有統一的劃分標準\\(Jian wen Liao,2003\\)。

盡管對于創生過程是線性還是非線性,這個過程包括哪些具體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如何進行階段劃分還沒有達成一致的結論。

但對企業創生都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創生過程實際上就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對識別出的創業機會付諸實施的過程。

區域文化的多樣性源自生活實踐的本土性,從自然環境到社會組織,從行為方式到宗教信仰,數千年來全球人類各有自己的文化風格和內容,產業化促進了全球性文化的交流和溝通,但不可能完全取消文化生產和消費的本土性。而且文化的特性,如傳統性和差異性都主宰著各主要文明區域,這就導致在不同的區域文化背景下小企業創建的過程和路徑是不同的\\(Renoalds等,1994\\)。毫無疑問文化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信仰形式,不同區域新企業創建過程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基于特定區域文化研究新企業的創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研究假設

確定人口多樣性的一種方法就是地區在民族以及種族層面上的異質性或者同質性。同質的人口或民族會產生區域集體感,從而有利于促進創業行為的發生\\(Bygrave & Minniti,2000\\)。

同質的人口可以為那些希望開創新企業的人提供發展社會關系的機會。建立社會關系可以被理解成個體獲取資源的良好意愿\\(Adler & Kwon,2002\\)。社會資本來自社會知識的異質性,而知識又是存在于不同的個體當中。Portes\\(1998\\)認為,個體在與區域里其他成員互動的過程中發展社會資本,這為他們帶來了發展新事業必不可少的網絡支持。社會網絡使得人們能夠聚集信息以及依賴他人開發機會并連接創業者和資源\\(Sexton &Bowman- Upton,1991\\)。于是,一個同質的人口群會方便初始創業者創建社會網絡。然而,Portes\\(1998\\)認為,在結構緊湊的社區里,社會資本會為新企業創建帶來麻煩。人口的同質性抑制了創新思想的產生,因為信息流對所有人都是相似的。盡管同質性社區對新企業創建有潛在支持,但創業者可能缺少必備的條件在那樣的社區建立一個企業。結果是,太過于同質性的人口群對新企業創建沒有貢獻。另外異質性人口群可以在區域內產生廣泛的活動輻射效應。

思想的多樣性有利于信息交換和知識在人口中的溢出。

Lucas\\(1988\\)認為,城市吸收人力資本的功能可以促使新思想產生和經濟實現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區域可以由不同種類的人群構成,他們從區域本身產生的知識中獲益,也可以為區域內創新活動的開發提供機會。

此外,文化多樣性暗示了機會的多樣性,有許多未被識別的機會等待人們去開發。這些機會得以產生是因為多樣的人口帶來了不同的品味、習慣和消費模式。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Lee 等\\(2004\\)發現多樣化的區域更富有創造力。這樣的發現說明了這些區域對創業持開放性態度,因為創造力促進了商業理念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域的知識基礎分布在多樣化的人口中,這些知識基礎促進了創業。

一個區域多樣的人口可能降低社區內消極的排他性效應\\(Portes,1998\\)。消極排他意味著社區傾向于阻止那些社區外的人采取新的商業舉措進行創業,因為這些人缺乏社會資本或者其他特征。然而,太過異質性的人口可能會對新企業創建產生消極的影響。

一個高度多樣化的人口群意味著區域會降低對新企業發展的支持。實際上,有著適度的文化多樣性水平的人口群有利于支持更高水平的新企業創建活動。

在適度的文化多樣性上,人們會發現大量的社會資本以及有利于知識滲透的環境。但是,當人口的文化高度同質性或者異質性的時候,新企業創建水平會降低,而在適度的文化多樣性水平上,它卻會升高。

這使得文化多樣性和新企業創建之間的關系呈非線性關系。

因此,文章提出假設如下:區域的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之間有一個非線性\\(∩型\\)的關系,即新企業創建率在過高或過低的文化多樣性水平上會較低,而在適度的文化多樣性水平上會較高。

四、數據與樣本

1.數據來源文章的研究具有特殊性,需要整合統計年鑒數據,但是由于統計年鑒數據的缺失性,需要從其他渠道獲取分析所需的數據,因此,文章實證研究所需的數據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統計年鑒數據;二是其他來源數據。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源有中國人口普查網、中國縣域網、縣域商業模式、2009- 2012 中國統計年鑒、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電子數據庫、南開大學經濟中國網數據、東北三省中小企業管理局數據、東北三省統計年鑒數據以及中國行政地圖。這些數據是按照縣級、大城市級和省級進行分類匯總的。

關于分析單位,文章采用城市為分析單位。根據 Bull&Winter\\(1991\\)的研究,使用城市是因為獲得這個分析級別的可比較的數據比較容易??h域似乎是適當的分析單位,但是縣域的數據很廣,對于我們來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完成這項工作,而且縣域數據卻難以收集完整。再者,縣域是一個考慮到鄉村地區的更具包容性的分析單位,而鄉村地區的創業現象在中國并不普遍,因此,文章將不考慮這種分析單位。另外,相比于其他分析單位,使用城市能得到更好的社會效應并且其輻射效應明顯。此外,城市是中國各省的主要的劃分區。

本研究收集中國東北三省所轄市全部人口數據以及企業創建數據。目前,數據較全、能夠參與分析的城市有 30 個,具體參見表1 所示?!颈?】


2.變量測度(1) 文化多樣性文章使用Blau 異質性指數評估 2002 年城市的文化多樣性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民族或種族構成成為衡量人口文化多樣性的一個組成部分。Blau指數一貫用來衡量多樣性 (Richard等,2004)。

該指數的公式表示為:1- ∑p2i。

其中,p代表一個類別所占的比例,i是類別數。

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指數范圍從0到0.80,而其值超過0.25則反映相對較高的異質性 (Richard等,2004)。

因為此模型中至少有三個類別指數才是有效的,所以使用各省人數最多的四個民族或種族??梢钥闯?,這些類別提供了一個文化組成,因為每個種族群體有它自己的種族背景和文化輪廓。這個數據來自中國人口普查網以及各省行政地圖數據。同時,用二次方來檢驗曲線的效果。

(2) 新企業創建文章使用一個單項指標來衡量新企業創建。這個數據來自于網站數據和統計年鑒客觀數據。網站數據主要是由山東大學和南開大學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編譯的。因此,使用機構而不是企業來構建這個測度是合理的。使用機構而非企業或公司意味著一個現有的公司可以開創一個新領域 (機構),加入現有的商業運營中。

如前面所討論,Birch\\(1987\\)認為,新企業創建能夠使一個地區實現凈變化\\(Net Change\\),因為新的公司替代了那些已停止運作的企業,實現了區域企業數量的變化。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我們認為公司消亡不隨時間變化\\(Birch,1987\\),則新企業形成的凈 變 化 可 近 似 于 新 企 業 創 建。 在 這 樣 的 條 件 下 , 衡 量2010- 2012 年的新企業創建可使用下面的公式:

2012 年企業創建數量 - 2010 年企業創建數量這個數值是以千為單位計算的。這個公式計算了在每個城市創建的新企業的凈變化。通過企業數量絕對值的變化,維持與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測度的一致性。此外,絕對變化反映了真正意義上的新企業創建\\(Gartner,1985\\)。

(3) 控制變量第一,人口密度。以前的研究使用這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是因為它對創業和總就業人數的影響。這個變量是用來控制城市的規模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行政地圖。使用自然對數來實現正態分布。

第二,產業分布。利用獲得的數據來計算區域內在零售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創建新企業的比例。先前的研究已經確立了需要使用產業變量控制其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Armington & Acs,2002\\)。文章是用啞變量來對其進行分類度量。

第三,區域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地區的創新有地域差異,可能影響他們的創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水平。因此,根據已確立的分類變量來識別區域的分類\\(Chrisman,Chua & Steier,2002 \\)。據此,東北三省也依據以上說明來進行區域的分類,用 0 表示遼寧省,用1表示吉林省,用2表示黑龍江省。

五、實證研究

1.研究方法文章用普通非線性最小二乘回歸\\(OLS\\)來檢驗變量間的關系。數據中出現的正態分布問題使得觀測值減少,因此需要對這些指標進行均值中心化轉換。

此外,還需要檢查這些數據的異質性、異方差性、自相關和多重共線性。用鄒氏檢驗\\(ChowTest\\)來檢驗異質性。鄒氏檢驗包括估算 F統計系數是否顯著\\(p<0.05\\),從而確定數據是否缺乏一致性。

然后,用Goldfeld- Quant檢驗來檢驗異方差性。

結果F統計值系數顯著\\(p<0.05\\),說明數據具有同方差性\\(Goldfeld & Quandt,1965\\)。

由于文化多元性和新企業創建測度在不同時期是變化的,這就需要檢查自相關。

用SPSS對數據進行Durbin- Watson檢驗,根據Aczel & Sounderpandian\\(2002\\)的意見, 檢測得出數據缺乏一階自相關,因為D- W 值為 1.92。因此,這些檢驗表明,數據符合常態假設、同方差性、異質性和誤差獨立性(Hair 等,2001)。

為了檢驗多重共線性,對方差膨脹因子\\(VIF\\)和條件指標\\(CI\\)的值進行檢查。Hair 等人\\(2001\\)確定,當 VIF 小于 10 并且CI小于30 的時候,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多重共線性問題。然而,當加入人口多樣性、人均收入、失業和貧窮率的平方數的時候,回歸結果表明具有多重共線性問題。為了減小VIF和CI值,需要對變量進行均值中心化。中心化就是將每個觀測值減去變量的平均值\\(Aczel & Sounderpandian,2002\\)?;貧w結果表明,因為所有變量的VIF值都小于10,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2.實證研究結果及討論

本研究使用回歸分析檢驗變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回歸結果見表 2 所示。模型 1 是只有控制變量的基本模型。很明顯,人口密度對于新企業的創建有積極作用。此外,黑龍江地區對于新企業的創建有積極的影響?!颈?】

在行業變量中,有趣的是,零售業與新企業的創建是負相關的,而服務是正相關的。模型 1非常重要的\\(P<0.01\\)并且控制變量解釋了 0.114 (調整后的 R2) 的變異情況。模型 2 表明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有顯著的關系。模型 3 將文化多樣性的平方加到模型2中來檢驗假設。

雖然該模型非常顯著\\(p<0.01\\),但是調整后的R2并沒有增加。文化多樣性指數和文化多樣性平方指數都不顯著\\(p>0.05\\)。因此,沒有證據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設,即文化多樣性和新企業創建造之間的曲線關系\\(∩- shape\\),但二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卻得到了驗證。

很明顯,區域文化多樣性會吸引外來人口進入該區域,以增加他們識別有價值的機會的可能性,即居住在該地區能夠獲得改善其生活條件的機會。同樣,文化多樣性也孕育著多樣性的知識結構,該地區可以加固其知識基礎,促進新企業創建。

從Jacobs\\(1969\\)和Lucas\\(1988\\)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區域內多元化居住者或居民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為知識轉移創造機會,該機會可能轉化成新的業務。因此,外來人口對新企業創建產生較高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地區的知識基礎將會持續增長,知識溢出效應會對新企業創建產生較大的影響。

因此,區域應培育文化多樣性,因為多樣性文化有利于實現區域文化的融合,同時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機會并實現就業機會,實現創業與就業的雙重作用,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多樣性文化的培育需要政府的多方努力,也需要區域人民的大力協助,促進產業,實現發展。

六、結論

本研究將區域文化多樣性與新企業創建整合到一個框架中,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二者之間的倒U 型曲線關系不成立,而它們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卻成立,這表明區域文化樣性有利于新企業的創建。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研究其他構成人口文化多樣性的因素。因為本研究不支持把種族和民族背景作為多樣性的構成部分來研究其對創業活動產生影響這種觀點,研究者可以嘗試考慮多樣性的其他構成因素,如教育背景、傳統,教會派別以及年齡。因此,外來人口可以作為人口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額外因素來促進區域內的知識轉移以促使新企業創建。以后的研究可以將本研究中開發出的理論框架模型應用到其他分析單元。

雖然城市是許多省的政治劃分,但是以后也可以集中于研究更加聚集的地區,如經濟區域、勞動力市場區以及省的數據。在實踐中,一些城市可以集中力量開發其區域,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提升競爭力以吸引新企業,而且這些經濟區域也可能隸屬于不同的省份。因此,可以研究較大的區域,從而為地區層面的創業行為發展提供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高建,姜彥福,李習保,程源. 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基于 2005 年數據的分析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李垣,喬偉杰. 基于價值管理中的企業創新系統構建 [J].中國軟科學,2002\\(12\\):62- 65.
[3] 張華勝,薛瀾. 技術創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創新 [J].中國軟科學,2002.
[4]官建成,張愛軍. 技術與組織的集成創新研究 [J].中國軟科學,200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