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1.1 會計工作運行環境不良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小微企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部分企業由于規模不大,管理上比較隨意,企業結構較為混亂,加上為節省人力成本, 無法為企業會計控制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一方面,財務工作的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在私有企業中, 財務人員往往由老板的親戚擔任, 在發展較好的國有企業中,托關系走后門進入財務部門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因素都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造成了影響。 另一方面, 很多小微企業,對財務工作缺少應有的重視,甚至有的企業根本沒有記錄賬目的賬本。 還有一些企業為偷稅,故意設置假賬本,違規亂開票記賬,會計工作缺乏規范性。
1.2 缺乏明確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活躍,這部分企業大多是企業家依靠個人卓越的市場判斷力完成創業, 他們可能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判斷力,但是對于會計卻不熟悉,缺乏應有的重視,一般都是讓自己的親屬來管理財務,會計的作用僅僅是為了記賬,反映公司收支情況,沒有會計控制制度。 甚至有人會排斥系統的會計制度,認為過多的制度約束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還有一些企業是由“內部人士 ”控制著公司財務 ,企業經營者僅僅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而忽視其弊端,這樣的企業往往存在成本、費用虛高等問題。
企業經營者應該跳出這個思維圈, 看到健全的會計控制制度給企業帶來的好處,盡快健全企業會計控制制度。
1.3 對風險的預測效率較低
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存在無數可能,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風險,具體來說主要有企業文化、產業類別、產權結構等方面的風險。 讓企業規避這些風險,盡可能降低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風險的可能性,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功能。 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從財務角度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 以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 但是風險的廣泛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其不可能被完全規避排除。 根據 COSO 報告,企業的風險可以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是主要因素,風險評估應主要圍繞這兩者展開。 企業經營者要適時評估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時調整經營戰略來規避這些風險。 但是很多企業未給予經營風險足夠的重視,將經營的重點都放在平衡財務杠桿上,對市場的風險未能充分了解,為企業的發展埋下隱患。
1.4 會計控制手段單一
目前大多數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手段僅能滿足企業基本財務工作的需求———計算企業的成本與費用,得到企業的利潤,而對企業內部管理其他方面的投入卻沒有具體的數據呈現,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手段比較單一,仍處于“人工控制”的狀態。 盡管大多數企業已經啟用財務 ERP 進行會計控制管理,但 ERP 的使用并未在整個企業推廣,在 ERP 系統上財務與其他部門是完全脫節的, 或者有的企業各個部門都已通過 ERP進行有機結合,但員工對系統的使用不熟練,很多時候都是通過手工記錄,整理好后,有時間的話就錄入系統,沒有時間則擱置,ERP 管理流于形式。 摒棄單一的控制手段,將內部控制各個環節與企業 ERP 使用進行系統性的綜合, 是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必經之路。
2 完善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2.1 優化企業內部運行環境
企業內部運行環境是內部控制的主要載體, 良好的內部環境是會計內部控制實施的前提條件。 優化企業內部運行環境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詳細劃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對各部門、各員工的部門職責、崗位職責明確規定,使用員工明白什么該做,什么必須要做,同時,還要讓各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合作,確保財務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另一方面,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將員工視為企業的主人,使員工樹立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并給予員工家一般的溫暖,使員工在企業中產生歸屬感。 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培養員工自我管理的能力, 使員工能夠主動依照企業制度行事。 如果企業中每一位員工都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每一位員工都能實現自己的崗位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目標自然也就實現了。
2.2 重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經過多年的發展, 現代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已經涵蓋很多方面,它包括企業戰略目標、預算管理、業績評價和激勵在內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上述內容整合到一起,使之相互融合,業已成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方法。 重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督。 企業的管理應在政府的監督、 約束下進行, 政府應充分發揮其權威性,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礎,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進行規范,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社會監督體系。 另一方面,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也應加強監督管理,將所有工作職責下發到個人,明確相關工作的責任人,使企業內部每個崗位都受控,使會計內部控制落到實處。
2.3 針對風險制訂專門的會計控制計劃
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規避風險的功能尚未完全發揮,是由于企業在會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 未加入風險預測的相關內容。 企業風險管理通常是在會計工作結束后,以一張財務報表的形式呈現給企業管理者,管理者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才能看到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哪些風險,蒙受了多少經濟損失,而后再針對這些風險采取相應的規避措施。 這樣的做法缺乏及時性,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如果不能適時調整經營戰略,不僅不能規避風險,還會為企業帶來成本負擔,因此,企業應針對財務風險及時、準確地制訂會計內部控制計劃, 使內部控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對于人員離職而帶來的經濟風險,可以通過工資信用管理這一方法予以解決,在企業財務工作中,將員工離職產生的經濟損失與工資信用兩者一起核算,得出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員工對于企業的忠誠度,同時還能使管理者了解到人員離職對企業來說造成多少直接的損失。
2.4 積極引入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會計內部控制
以往,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比較單一,以成本管理為例,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會計核算是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但會計做報表、核對、報賬工序復雜,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很容易導致成本核算結果滯后,對成本管理的作用降低。 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企業管理提供了更為便捷和完善的數據處理手段,建議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 有效提高信息處理效率;擁有多個分公司的企業應在各公司的財務部門積極推廣會計電算化技術,簡化會計核算流程,減少工作量,使工作重點集中于預測、控制和分析環節,使企業各分公司的發展同步。 另外,企業應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個部門配置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系統,廣泛使用企業 ERP,將信息與網絡技術應用到企業決策過程中,便于領導者準確掌握全局,制定最優決策。
3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會計內部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能夠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還能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在我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但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對內部控制不斷改革創新,會計內部控制將會越來越完善,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于濤.試論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途徑[J].當代經濟,2014(6):110-113.
[2]郭淑云.強化企業內部控制 ,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J].華章 ,2014 (2):110-113.
[3]蔡碩.關于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9):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