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電力企業是指以電力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工業企業,通過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等從事電能的生產和銷售.我國電力企業原有的管理制度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行政性.因受計劃體制的影響,電力企業在組織結構、人員配備等方面都受政府部門的管控,帶有行政色彩 ;第二,壟斷性.電力企業一直以來都作為我國自然壟斷的企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三,一元化領導.因電力企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各個方面都受到國家的控制.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上述管理辦法已嚴重阻礙電力企業的發展.新世紀,國家連續出臺相關文件,加大了對電力行業的調控與改革.電力行業逐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以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并且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全面促進電力發展,推進全國聯網,從而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
1 構建電力企業和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1 和諧的管理制度是和諧社會的需要
和諧管理制度是和諧企業的基礎,和諧企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和諧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企業和諧發展,就會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若企業不發展和諧,必然會對社會的各個方面起阻礙作用,形成內耗,同時造成下崗、失業增多,或是由于企業腐敗導致企業衰敗、破產,導致員工利益受損,就必然增加不安定因素,整個社會也就無法正常運轉.
1.2 電力企業關乎國計民生大事
電力行業屬于基礎行業,并且也是其他基礎行業之基礎,而見作用重大.沒有電力行業,其他行業也無法運轉,整個國民經濟就得癱瘓.電力行業屬于公用事業,公益性明顯.一旦電力行業出現問題,就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嚴重情況下可能引起社會的動蕩.電力行業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國家的經濟、政治、科技、國防等都離不開電力企業,是國家的需要,而且也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
2 構建電力企業和諧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2.1 產權制度問題
產權的核心在于所有權,基礎權利在于處置權.當前,我國電力企業資產名義上歸國家所有,但實際上是由不同的主體投資而來,包括國家、地方政府、企業等,不同主體受利益的驅動,都在對國家投資這一塊而侵占,導致國家利益嚴重流失.
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行使所有者職能,企業并為實權.正是因為既缺乏來自所有者追求經濟效益的強大動力,也缺乏來自所有者規避市場風險的有力約束,所以,在國有企業中屢屢出現有損所有者權益的非正常行為.
根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應當是分離的.但是,政府為了加強對電力企業的控制,往往對電力企業經營過程實行包辦政策,所有權與經營權在看似分離的情況下而歸政府一個角色擁有.如此一來,其他的投資主體利益就被嚴重忽視,經營積極性也無從談起,于是電力企業不思進取,腐敗倒退也再所難免.
2.2 企業文化建設不到位
許多的電力企業管理者因受到歷史條件的影響,把企業文化建設認為是精神文明建設,沒有領會到文化建設的本質.
日常工作中只注重技術、市場等企業經營管理的表層,膚淺的把企業文化建設認為是改善一下員工的精神生活,改變一下企業的視覺形象,增強一下企業活力,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并無太大的作用,在企業管理工作方面過于強調制度化的硬性管理模式,開展一些職工教育、體育文娛活動或定幾條規章制度,提幾點要求就可以了.正是由于這種思觀念的落伍,其結果常常導致在跟風學習中并沒有把文化建設變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反而給企業帶來了虛假浮躁的不良作風,降低了企業運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3 經營模式單一
因為電力企業的特殊性,造成了電力企業生產與經營的壟斷性,進而攫取壟斷利潤.所以,電力企業不需要從事多種產品生產,只要保證電力供給就可以了.另外,加上前面已經論述的產權制度制約.
所以,從客觀上講不允許電力企業進行多產品的經營.如此情況就必然導致企業資源利用率低下,甚至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電力企業的原料是煤,人盡皆知.在煤燃燒以后煤灰成為電力企業的廢棄物,而處理掉這些煤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煤灰正是水泥等建筑產品的原材料.
若電力企業將處理煤灰的資源投入到水泥制造廠的建設上來,可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又可以為企業創造效益.然而,部分電力企業并沒有將資源充分利用.
我國實行"廠網分離"后,生產經營單一的電力企業必然會受到影響.價格機制調節社會供給與需求的功能日益顯現,使電力企業的"廠網分離、競價上網"勢在必行.再加上,變動成本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發電機的容量參數和基礎建設投資的來源所決定.所以,區域電網中因競價上網所帶來的風險與虧損局面機率大大增加.正因為如此,不同規模的電力企業要求同質、同網與同價,這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的競爭,一定會對條件規模相對較差的企業造成影響.然而從國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對于我國的電力行業,這個不完全競爭壟斷的行業,限價是無可厚非,但是對于一些老的發電企業,因規模小,能耗高,且在職與退休員工日益膨脹等條件的惡化下,就必須要打破單一生產經營模式,否而企業必將倒閉.
3 構建電力企業和諧管理制度建議
3.1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開展管理創新
改革的目的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使企業走向市場,成為獨立的法人.電力企業也應該如此,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風險,自負盈虧.第一,企業的重組與設立要依照產權清晰、政企分開、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原則開展.第二,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研究適合我國電力企業的管理制度.第三,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要科學化與規范化,既要發揮經營管理層的作用,也要有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第四,組織結構要規模適度,向網絡化、柔性化和扁平化發展.公司的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要與公司的規模相適應,要適應市場的需求,不可刻意追求某一種形式.
3.2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文化
管理的本質就是人的管理,要"以人為本",為達到和諧企業的目標其實就是實現人的和諧相處. 就是要把傳統的和諧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當中,促進員工與電力企業的和諧發展,全方面構建具有和諧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公開、公正的民主管理體系,依照"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堅持全員職工積極參與,注重發揮人的潛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在企業環境建設中,要盡量為員工打造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逐步形成各盡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圍,以員工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提高.
3.3 構筑電力企業和諧發展之模式
構筑企業發展、企業能力與企業和諧一體的三維管理模式.發展是企業的目標,發展造就企業能力,創造企業和諧.第一,企業是一個經濟體,營利是最終的目標.因此,必須要取得發展才能生存,對一些老條件不太樂觀的電力企業,企業管理層應大膽創新,突破單一生產產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把企業搞活,走強.只有企業發展了,才能實現逐步從量變到質變,進而解決結構問題、民主管理問題,在能在盈利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第二,能力是發展的支撐,能力提升是構建和諧的保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各方投資利益主體間達成共識.共識是和諧的基礎,是員工間,企業與員工間,企業與環境間達到協調的保障.再者,企業能力的提高決定企業競爭優勢與經營績效.第三,和諧是發展與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和諧是效率的基石.員工動力,技術轉變,資源利用等等都在于和諧.電力企業內部實現和諧,則員工團結,團隊創造力提升,民主管理就會實現.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和諧管理制度是一個有機開放的系統,因此,企業應該多方面加以把握,也希望能夠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與重視.電力企業改革正向縱深方向發展,為了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必須逐步轉變管理模式與方法,優化管理環境,探索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電力企業發展的和諧管理制度與方法.
【參考文獻】
[1] 程展邦 . 談如何加強當前電力企業和諧文化建設 [J]. 企業管理 ,2009,10:190-191.
[2] 毛小莉.構建和諧電力企業的思想 [J].中國科學信息 ,2008,28\\(6\\):184-186.
[3] 劉潤莉 . 電力企業和諧文化管理研究 [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 ,2008,8\\(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