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組織理論與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特點
1.1 自組織理論的主要內容
自組織理論(Self-organizing Theory)是對自組織規律和現象進行研究的理論集合,目前仍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它是一個由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協同學、分形理論、突變論和超循環理論所構成的理論群。自組織理論研究了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復雜系統,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系統是怎樣從無序發展到有序,從低級有序發展到高級有序,提出了對系統形成和系統演化規律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有效方法,從而促進了現代系統演化理論的發展,并且使人們對系統的認知進一步加深。同時,在這個理論群中,不同的方法論之間并沒有邏輯沖突,各個理論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序列,它們有自己的“生態龕”,自組織理論體系的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
1.2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特點
(1)總體性。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是由全部企業組織智力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構建中,要能反映企業組織智力總體的全部內容,確定在總體上應劃分哪些層次,包括哪些內容,總之應該進行戰略性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企業組織智力理論的研究,而應結合企業組織理論的相關內容,進行系統性研究,透過企業組織智力的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機性、相關性和組織性,從總體上構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從而反映企業組織智力活動的基本內容及其運行規律。
(2)協同性。系統的協同性體現在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中。構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協同性原則,要求企業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以及企業內部資源之間的協同。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協同性發展帶來企業內部各種資源、能力以及外部環境之間的協同。它要求企業在構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時,不能單純地只從眼前的經濟效益著眼,而是要從宏觀整體上考慮企業內部各種要素的協同效益,以求整體效益最大化。
(3)邏輯性。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是一個具有一體性、層次性,并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形成的理論框架系統,所以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構建中,必須遵守嚴密的理論邏輯規則,必須保持一致性的邏輯思維,也就是在理論內容的邏輯結構上應該具有首尾貫通和渾然一體性。
(4)動態性。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組成內容及其邏輯的形成與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進行的,因此它應該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又是一個開放系統,它必須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為了更有效地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保持其高效性和持續性,其內容必須隨著企業組織智力環境的變化,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以及研究的深入,而不斷進行修改、充實和完善。
(5)最優性。差異的優化整合過程實際上就是系統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差異的事物能夠優化整合在一起的前提和基礎,是它們之間具有同一性,具有相互需要、支持和優勢互補的特性。通過差異的優化整合過程,使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各要素有序地組織在一起,從而激發出它的整體效應。所謂最優化原則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系統的組織、功能和結構進行改進,以促使系統整體所追求的高收益、高效率和低耗散的目標能夠得以實現。那么,要達到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整體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實現組織系統中要素與要素之間、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協調發展。
2、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演化的自組織動力條件
根據自組織理論的耗散結構原理,在自組織動力的形成過程中,必須滿足開放性、非平衡性、非線性和漲落性這四個必要條件。
2.1 開放性
普利高津利用總熵變公式,即dS=diS+deS ,充分地論證了開放性特征是自組織的必要條件。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孤立系統的熵增量dS ≥0,即熵增加的過程具有不可逆性。其中,diS稱為熵產生,即通過系統內部混亂性而產生的熵,根據熱力學原理其值非負;deS稱為熵流,即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過程中交換來的熵,其值可正可負。當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時,其熵值最大,此時的系統也最混亂、最無序。那么,系統的熵減少是系統有序度和組織化程度提高的必要條件,然而,在開放條件下,系統自我產生的熵diS減少和系統外的負熵 deS 增加是熵減少的來源。只有deS<0,但是diS<|deS |,即系統自我產生的熵diS增加小于來自系統外的負熵deS 的絕對值,即總熵變dS=diS+deS<0時,系統熵減的過程才會出現,即自組織的過程。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開放性保證其與環境相適應,使其能夠生存并進一步發展,它包含“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兩個層次。 一方面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從外界獲得各種有益的信息和物質資源,通過對這些信息和物質資源的管理和加工,使其變成特定的對企業組織有益的資源;另一方面又將這些資源向外部環境輸出,進而滿足社會和各個用戶的需要。這就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同外界環境所進行的整個交換過程。企業組織智力系統與外界環境進行交換時,不斷地為系統引入負熵,進而可以抵消系統不可逆過程中,所導致的熵增加,從而使得系統的熵有可能會減少,最終促使整個系統不斷地走向有序。
2.2 非平衡性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的協同運作是隨著實踐活動的開展,而逐步進行的,并且與外部環境協同演化??梢?,其協同運作過程在時間上具有非對稱性,是不可逆的。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中,各成員個體是不同質的;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中,根據各成員的作用及地位不同,其在人、財、物等資源的分配上是非平衡的;獲取和擁有資源、取得協同成果、成員間的利益分配等方面也是非平衡的。同時,通過對系統成員間的差異性和系統的協同效應的分析,能夠發現系統間資源的差異性與系統的協同效應同方向變動,即差異性越大,協同效應越強,反之,則越弱。系統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同,能夠使其成員間的差異性得以彌補,進而使系統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2.3 非線性
嚴格意義上的突變、交叉是不可能出現在線性系統中,非線性系統所具有的本質特征是滯后、突變、交叉和多重吸引子共存等。通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導致的系統現象是自組織、分叉、混沌、突變和耗散結構等,它們是對整個系統涌現性的反映,其原因不可能用子系統和元素進行解釋說明。在本質上,競爭與協同是非線性的。因此,線性系統中最多也只能產生平庸的自組織,而只有在非線性系統中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自組織,并且其非線性特征要非常強才行。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非線性主要體現在其結構上的非線性特征。依據耗散結構理論,促使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進而形成穩定的新的有序結構的內在根據和內部原因是各要素之間的競爭和協同作用。
2.4漲落性
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形成耗散結構的過程中,漲落具有觸發器的作用。所謂漲落就是在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通過隨機過程形成的偏離其平均值的狀態。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演化過程中,由于內部要素間的非線性運動和系統的復雜性,通過多次相互作用,某個變量的擾動有可能對其自身產生正反饋作用,同時被非線性放大,進而發展和強化了這一擾動作用,如此反復,最終漲落現象就有可能會形成。漲落始終貫穿于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序列中,當漲落超過某一閾值,就會觸發舊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失穩,進而躍遷到新的、更適合環境的、復雜度更高的耗散結構。
3、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演化過程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是一個由不同成分所構成的有機系統,它具有自組織系統的全部特征,因此,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它的進化與發展是一個具有自組織特征的演化過程。通過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可以用圖2來簡單地描述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演化過程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演化過程,是其在動態環境中,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和自我成熟的過程。
在任何一個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中,其各個要素成分及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都是與特定環境相適應的,因此,它是暫時的、相對穩定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在空間上、時間上,還是在功能上,企業組織智力系統都處于一個有序穩定的狀態,但是這種有序穩定狀態不是永恒不變的。在外部力量和內部因素的影響下,舊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演化到新的更高級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這是企業組織內部自我發展自我演化的過程,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逆性。
一方面系統內部各個組分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機制,另一方面系統又與外部環境進行各種資源的交換,如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等?;诖?,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不可能是永恒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對其具有干擾作用,那么,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必然具有不穩定性,存在著漲落。
當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漲落幅度較小,沒有超過非穩定態的臨界點時,在自組織機制的作用下,系統仍然能自動回到原有的穩定有序狀態;反之,當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漲落幅度較大,越過非穩定態的臨界點時,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就會發生突變,從而使其進入一種新的穩定狀態??梢?,在環境選擇機制和非線性作用機制的雙重影響下,系統漲落演變為巨漲落,從而發生系統突變,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穩定有序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
4、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自組織演化動力模型
4.1 模型構建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是隨著時間而不斷演進變化的,可見,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是時間的函數,表示為M = M\\(t\\) (1)其中M代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t代表時間。
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的自組織運動過程可以看作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形成過程。其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其演化和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為了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基本演化狀態進行描述,可以利用非線性動力學方程構建如下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在模型中,M 和Z1、Z2、Z3…Zn分別表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和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的各個子系統;α 和α1、α2、α3…αn分別表示M 和Z1、Z2、Z3…Zn的變化率與其原有狀態之間的關系;β和β1、β2、β3…βn分別表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分別對M和Z1、Z2、Z3…Zn的變化率的影響程度;Г 表示隨機漲落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影響程度,其中t 代表時間。公式(2)表明了企業組織智力系統隨時間而不斷演化的狀況,公式(3)(4)(5)(6)分別表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的演化過程,其不僅受到自身的前期狀態的影響,而且還受到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調作用的影響。
模型中的五個公式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作用機理進行了準確的描述,通過這個過程不但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形成與演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其內部各個子系統的形成與演化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躍遷方向、水平和速度,是由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現狀、內部各個子系統以及隨機漲落的外力因素所確定的。
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組織,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作為企業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企業組織智力目標也應該是利潤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組織智力系統與整個企業組織的協同發展,可見,企業組織智力目標決定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中,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構成了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執行系統,它們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最終實現其目標的手段和工具,通過它們可以決定企業組織的行為方式,最終保證企業組織績效的實現。因此,企業組織智力目標和執行系統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基本分析要素,它們可以作為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進行描述的狀態變量,它們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和演化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質上,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演化,就是企業組織通過執行系統對企業組織智力目標的追求和實現過程。
假設企業組織智力目標和執行系統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別為h1M 和h2M,那么,它們通過交互協同作用,其結果是 Eo×Es=h1M×h2M。另一方面,對于一些特殊的企業組織智力目標和執行系統,其自身的一些缺陷會對其發展演化造成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和演化,比如,如今的企業組織外部環境復雜且瞬息萬變,企業組織智力目標具有“剛性”,使得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演化不能及時的適應環境,從而使其發展演化相對滯后。所以,本文認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演化受到減速因子(1- M)的影響。因此,可以得到:
其中,γ=γ1?h1?h2>0 是動力機制系數,即在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展演化過程中,它所具有的非線性機制作用于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比例系數。
上式中f1(M,t)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方面是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演化具有限制作用的因素,比如,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人力資源的匱乏、技術的落后等,用-δM 表示其對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展演化的限制作用,稱為阻尼項,δ>0為阻尼系數;另一方面是隨機“漲落”因素對其發展演化的作用,用Г(t)表示。于是,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展演化的基本方程為:
進一步對上式(8)進行變換,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演化方程變換為:
容易證明,當 ε<0 時,y1=0 為穩定的定態解(y1為實數解,y2和y3為虛數,則y2和y3無實際經濟意義)。當ε>0 時,y2和y3為穩定的定態解,y1=0 為不穩定的定態解(y1、y2、y3均為實數解)。
這表明 ,ε=0 為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分岔點,如圖3所示,當ε由左向右跨越此點時,系統中會增加穩定態、產生新定態,以及穩定性的交換,這表明系統的穩定性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圖3可見,控制參量ε由負值向右不斷增大,進而跨越分岔點O,表明了系統穩定態向不穩定性的轉變過程,最終形成不穩定性分岔,形成上下兩個對稱的分支。此種分岔是從不動點到不動點的分岔,屬于一種叉式分岔。
因此,企業組織智力系統通過技術創新、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和優化資源配置等,促使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不斷的發展演變,最終實現其質變,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舊結構的穩定性不斷減弱,進而使得其新結構得以確立。由于這個發展演化過程是非線性的,那么,γM2\\(1 - M\\) 對其發展演化的路徑具有較大的影響,同時,減少系統演化阻尼項δ或者增加系統演化的正反饋系數,是構建其新結構的關鍵,這也正是上文中所論述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展演化的重要條件和誘因。
在實際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發展演化過程中,這樣的現象經常出現,即在某一時點上,系統發展演化的限制因素、阻礙因素突然被克服,企業的智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進而使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發生突變時,企業組織的智力水平會從一個舊的較低的水平躍進到一個新的較高的水平,實現企業組織整體綜合實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舊的系統結構的穩定性逐漸喪失,新的有序的系統結構逐步得以構建。最終完全實現新舊系統結構的更替,從而構建新的、有序的、富有效率的企業組織智力系統。
5、 結論
本文以自組織理論為基礎,從分析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特性入手,深入研究了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自組織發展演化條件,進而以系統動力學為基礎,構建了企業組織智力系統自組織演化動力模型,對系統的發展演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首先,企業組織智力系統不僅是一個具有隨機漲落特性的非線性系統,還是一個開放的遠離平衡態,它不斷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信息等方面的交換,從而使系統具備了發展演化的自組織動力條件。
其次,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在發展演化途徑上,具有漸變和突變相統一的特征。
第三,企業組織智力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通過協調與競爭機制而進行的自組織運動,成為系統從無序發展到有序,從低級有序發展到高級有序的動力源泉。
第四,企業組織智力系統的演化,就是企業組織通過執行系統對企業組織智力目標的追求和實現過程,在此過程中,它受到正反兩個方面力量的影響,一方面受到技術進步、人力資源管理和資源配置優化等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環境復雜性、技術落后等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瑋強,莊新田,姚爽.集群創新合作網絡的自組織演化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管理學報,2012,(10).
[2]閻友兵,張穎輝.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旅游系統演化初探[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1).
[3]陳飛.基于自組織理論的電信產業系統演化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