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技創新的意義江澤民同志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 ”創新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一個企業更是如此。 所以,同樣可以說創新也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源泉,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科技創新在促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制鞋業來說,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發展,企業將會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企業只有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知識、新思想才能保持持續前進的動力。
我國制鞋業歷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鞋業生產、銷售中心,并且已基本占據全球中低端市場。 然而隨著世界制鞋業的發展, 我國的制鞋業必然要從低端市場走向中高端市場,要從數量型向品質型和效益型轉變,產業升級換代是必由之路,而科技創新是制鞋業升級換代的必由之路。
對于鞋企來說,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不但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最舒適、最完美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后,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要加大專利申請的力度,提高產品質量,這樣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抄襲”,還可以改變目前市場上“款式雷同”的局面,獨享一定的市場空間。
二
當前我國制鞋業科技創新的現狀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鞋大國,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 60%以上。 盡管我國是世界鞋業的生產大國,但并不是生產強國。 我國鞋類產品檔次較低,出口品種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而要改變這種現狀,中國制鞋業必須以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要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從生產貿易型向品牌經營型發展。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制鞋業要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就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 從目前的鞋企來看,大多數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而且也已經開始在各個方面進行創新,但是與制鞋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從總體上看,主要是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企業還沒有成為創新的主體,缺乏創新的動力和物質支持。 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產品創新主要集中在款式外觀設計上,很少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和舒適性。
近年來, 雖然很多企業與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平臺,但是企業基本上處于從屬地位。 很多企業普遍存在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的現象,一個顯著的表現是在專利申請方面,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較多,發明專利較少。 目前,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品牌”、無“知識”的狀態,甚至有的企業靠仿造和假冒來維持生產。
三
鞋靴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以際華三五一四公司為例)際華三五一四公司作為具有 50 多年歷史的老軍工企業,在軍需鞋靴產品的訂單承攬上是首屈一指的,受到了軍方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公司之所以能在眾多制鞋企業中脫穎而出,主要是因為堅持了與時俱進、進行科技創新,不斷加強創新管理工作,追求產品的卓越品質的腳步未曾停歇。
1.不斷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 公司在 2005 年引進了國內第一臺德國 DESMA 設備,填補了中國橡膠雙密度連幫注射制鞋技術的空白,產品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之后又引進了兩臺 DESMA 制鞋設備、智能成型生產線和意大利滿譽 STAR 單雙密度/單雙色橡膠連幫注射生產線, 目前,企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橡膠雙密度鞋靴研發生產基地,同時能夠生產 RU/RU、PU/RU、PU/TPU 結構的鞋靴。 公司還引進了個性化 CAD 三維輔助設計系統、腳型掃描儀、德國量腳設備等,開展數字化、個性化量腳定做。
公司采用的雙密度橡膠連幫注射工藝,降低了皮鞋的重量,提高了產量,使皮鞋具有優良的減震、抗熱、抗寒等功能,與傳統模壓工藝相比,具有工時短、用工少、效率高等特點。橡膠雙密度制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開創了軍鞋發展的先河,引領了鞋靴市場的發展方向。
2. 創新管理模式。 按照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在公司內部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下設軍品研發室、民品研發室、橡膠研發室,與東莞技術研發中心和溫州金螳螂技術研發中心,緊密結合、協調發展,形成了軍品、民品和外貿三足鼎立,公司內外協調聯動的立體創新體系。
3.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 公司通過國內外的合作平臺,搭建起了一個常態化的內培、外訓、交流培養、技能示范與實踐的培訓體系,使人員培養和技能培訓呈現出形式多樣的多渠道格局。 例如:(1)充分利用國際合作伙伴的培訓職能和其設于國內外的培訓機構,分期分批輸送高技能的專業人員參加各種技術交流與 workshop, 有針對性地培訓相關技能,培育高精尖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型操作人員,打造一支鞋靴行業的精英型設計、制作團隊。 (2)由接受國際化培訓的專業人員組成內部培訓教練團隊,按專業類別分組,分別展開規?;膬扔柡褪痉堆菥?。 在傳幫帶的同時,將先進的理念和專業技能進一步深入人心,并推而廣之,為公司設計、研發、制作高端產品奠定基礎。 (3)在基礎數據研究、設計思路方面,聯合專業院校和國外專業機構, 開展有針對性的交流培養,派出或邀請國內外專家上門輔導,強化專業人員的鞋靴研究基礎和設計概念。
4.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 公司先后與四川大學、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定期邀請專業人員對公司的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和專業咨詢,加強科技創新項目和課題的研究與合作, 充分利用院校的豐富資源,加強產品的研發、設計力度,增強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使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5.信息化建設。 公司有一支優秀的信息化建設團隊,經過自行研制、開發、設計的 OA 辦公系統于 2011 年成功上線運行,使公司業務初步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的模式,為公司信息共享、資料傳閱等提供便利,為公司 ERP 系統的成功上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兩化融合”的順利實現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