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管理是將社會認可的倫理道德貫穿企業經營活動始終,把企業作為一個“道德主體”進行管理,消除傳統經營管理中企業至上、利潤至上主義,實現企業經濟目標與社會責任目標的統一。
盡管倫理管理興起于現代西方發達國家,但是,民國時期一些持“實業救國論”的中國民族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已經開始著手將倫理與管理融合,顯現出倫理管理的特點。中國民族航運業的代表盧作孚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1925 年秋,盧作孚創立民生公司,以一只70. 6 噸的小輪勇敢加入中外航業激烈競爭的川江航運。不到十年時間,民生公司就打敗了實力雄厚的捷江、太古等外資公司,壟斷了川江航運。
此后,盧作孚更是把民生公司發展成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航運集團,航線由內河走向海洋,遠及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經營的范圍擴展至機械、染織等領域。民生公司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艱難困苦的局面中發展壯大,創造出驚人的業績,與公司總經理盧作孚采取的倫理管理密不可分。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盧作孚把幫助實現國家整體現代化作為公司的倫理目標,把服務社會作為公司決策的前提,注重員工的道德品質培養,成功實現了“德財兼得”“以德生財”,充分體現了倫理管理的特點與優勢。
一、倫理目標———幫助實現國家整體現代化
倫理目標與企業的經濟目標相對而言,它跳出了企業自身利益的狹隘圈子,從為大眾、為社會服務角度制定企業經營的終極目標,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民生公司把幫助實現整個中國的現代化作為奮斗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不是不講利,而是把利蘊含在義之中,把企業的經濟利益包含在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之中。
盧作孚是一位實業救國者,但他與同時代其他的實業救國者不同的是,他從理論到實踐都始終持之以恒地把實現國家整體現代化,促使中國步入“現代”作為經營實業的最高訴求。盧作孚清醒地認識到整個世界正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商文明轉變,他說:“這新的世界是一種趨勢,正向著整個的社會乃至整個地球推進。它不能停頓,你也不能抵御,你可以打倒帝國主義,但不能抵御這新的世界?!?br>所以,在他看來,近代中國“內憂外患是兩個問題,卻只須用一個方法去解決,這個方法就是將整個中國現代化?!薄爸袊母締栴}是建國不是救亡,是需要建立成功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使自己有不亡的保證,是要從國防上建設現代的海陸空軍,從交通上建設現代的鐵路、汽車路、飛機、電報、電話,從產業上建設現代的礦山、工廠、農場,從文化上建設現代的科學研究機關,社會教育機關和學校?!?br>有鑒于此,盧作孚把民生公司作為他實現國家整體現代化構想的一個重要的試驗基地,力圖達到以公司影響整個航業,以航業影響四川一省,進而影響全國,促進國家整體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在民生公司成立十一周年之時,盧作孚豪邁地指出:“假使這只是一度試驗,亦是一度最有價值的試驗”,“我們決作國家進入現代的前驅?!?br>由此,盧作孚把企業賺錢與幫助實現國家現代化統一起來,使員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偉大意義,從而產生努力工作的內在動力。
二、倫理決策———服務社會、國家
“道德的發展史表明,道德一開始就是一種調整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的行為規范。道德原本的用意,在于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尊嚴。實際上,道德的崇高和價值就在于它是共同利益的維護者”。
倫理管理要求企業從社會整體角度進行決策與管理,協調處理好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包括顧客、員工、社區、競爭者等\\)關系,使企業個體利益的發展與社會整體利益的發展結合起來。民生公司成立之初即把“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作為公司的宗旨他把“幫助社會”列為民生公司的三大運動之一。
在實際操作中,盧作孚實行倫理決策,從社會整體角度進行企業戰略選擇,把“服務社會”作為民生公司從事事業的出發點。
\\(一\\)“化零為整,統一川江”
自 19 世紀末英商首開川江航線以來,外國輪船公司憑借政治特權和經濟技術優勢壟斷著整個川江航運。而華商輪船公司資金短缺、力量分散、管理松弛,又經常受地方軍閥騷擾,大都虧損,難于維持。針對此,盧作孚提出“化零為整,統一川江”,避免民族資本之間的競爭,共同抵御外輪公司,奪回內河航運主權。盧作孚認為,民生公司統一川江航運后,就“不需要慘酷的同業競爭,不需要先進國家的重重壓迫”。他進一步闡述“將同類的生產事業統一為一個,或為全部的聯合,其意義在消極方面避免同類事業的慘酷競爭,積極方面,促成社會的供求適應?!?br>而且,就川江航運而言,能夠使資源達到最佳配置,“\\(航業\\)聯成整個的,若干輪船只有一個公司,開支應較經濟。
何條航線需有幾只輪船,或某線需要大船,某線需要小船,或有時需要大船,有時需要小船,應看需要分配,更較經濟?!蓖瑫r聯營公司間也便于合作,公司的運營狀況也會漸趨穩定,“輪船公司易于協定水腳,與商人間亦利于協定水腳,大家都入了安全的境地”?!斑@些利益,不是從社會上取得的,是從航業一經聯成整個的時候產生的”。
可見,盧作孚做出的統一川江航運這一戰略決策,將社會整體利益與企業效益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在倫理決策指導下,民生公司對長江航運進行了合并聯營,至 1935 年有 14 家華商輪船公司,28 艘輪船,11 艘外輪被民生公司收買或合并。聯合以后,民生公司輪船數量增加,開辟偏遠城鎮新航線的力量增強,過去時高時低的運費也穩定了下來。
特別指出的是,民生公司對華商輪船公司的合并是在照顧對方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對合并的輪船大都提高了估價,并妥善安排其原有船員、職工、股東等。這一舉措為民生公司在工商業中贏得了良好聲譽。
\\(二\\)“服務抗戰,軍運第一”
全面抗戰開始后,許多人認為民生公司的歷程到此為止了。然而盧作孚卻說:“國家的對外戰爭開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務也就開始了?!薄懊裆緫撌紫葎訂T起來參加戰爭?!?br>為此,公司制定了“服務抗戰,軍運第一”的方針,迅速調集所有船只,一面運送大批川軍出川殺敵,一面迅速搶運從前線撤退下來的人員和物資。其中以被稱為“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的宜昌搶運最為驚心動魄。1938 年末,武漢失守,宜昌危急,而此時囤積在宜昌的撤退物資達 9 萬噸以上,器材遍地,堆積如山,敵機又不斷轟炸。緊急關頭,民生公司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擔了運輸任務,公司全員動員,晝夜搶運,利用長江僅有的 40 天左右的中水位期把這些關乎中國抗戰前途的人員和物資安全搶運到四川各地,為抗戰時期西南大后方建設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從 1937到 1940 年抗戰前期的搶運過程中,經民生公司搶運入川的設備和器材,僅兵工器材就 162 800 噸,航空油彈器材 33 500 噸。民生公司 16 艘輪船被炸沉,69 艘輪船被炸傷,117 名船員犧牲。馮玉祥稱贊其為“救國公司”。
國民政府撤退入川后。由于長江中下游航線被日軍控制,川江航運成為后方的交通命脈。民生公司在油料、燃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在窮灘惡水中不斷開發新航線,采取水空聯運,川滇、川湘、川陜水陸聯運,渝蓉輪木聯運等多種方法千方百計提高運輸能力,擴大運輸范圍。
同時,為幫助遷川企業克服困難,盧作孚采用投資等方式與遷川企業合作,以適應抗戰需要。如天府煤礦與遷川的河南焦作中福煤礦合并經營,發展成為后方最大的煤礦;\\(民生公司\\)同遷川的恒順機器廠合作,發展成為后方大型機器廠之一;三峽染織廠同遷川的常州大成紡織廠合并,成為后方最大的布廠。這對滿足戰時物資供應,加強軍用民用物資交流,促進后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積極進行社會參與,回報社會
盧作孚認為:“我們做生產事業的目的,不是純為賺錢,更不是分贓式地把賺來的錢分掉,而是要將它運用到社會上去,擴大幫助社會的范圍?!泵裆九d辦的企事業除一部分是為滿足公司自身需要外,另一部分是從服務社區、造福公眾的角度考慮的。如民生辦的電水廠使合川人民第一次用上電燈和自來水,而這些企業本身往往獲利甚低。民生公司還積極參與嘉陵江三峽的鄉村建設運動。在公司盈余分配中專設文化教育事業投資項目為北碚興辦了兼善中學、北碚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公園、動物園、運動場以及北溫泉風景區和縉云山避暑地。期間,公司員工還承擔了一部分鄉村運動的民眾教育工作,教民眾讀書識字。在民生公司的幫助下,北碚成為抗戰前四川最整潔的現代化城鎮。此外,民生公司大力捐助中國西部第一家民營科研機構———中國西部科學院,并在抗戰公司極其困難的時期,將附屬企業北碚印刷廠、北碚建筑公司、和平煤礦等的收益作為科研基金的來源。由于有了民生公司作后盾,中國西部科學院在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在理化、地質、農林、生物等領域和科普方面成果卓著,為抗戰時期大后方經濟開發和戰后西南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企業員工的德性培育
員工倫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盧作孚十分重視員工的德性培育,在企業內部構建一個支持道德行為的環境———“工商時代的集團生活”,在員工中灌輸共同承擔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心,把個人倫理與組織倫理統一起來。
近代中國是在外力的壓迫下走上現代化之路的,要使中國從農業文明進入現代工商業文明,在國家重建過程中,社會的重建同樣不容忽視,盧作孚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中國的現代化之所以不成功源于“舊的兩重集團生活”。中國由于是一個農業民族,“經濟單位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家庭”,因而,“中國人只有家庭,沒有社會,家庭就是中國人的社會”。再擴大一步只不過到了“親戚、鄰里、朋友關系”,這兩重集團生活是“中國社會問題的兩重核心”。
中國人“只顧家庭和親戚、鄰里朋友,不肯顧大局”,常常因為“家庭、親戚、鄰里朋友的要求,促起小至于一樁事業大至于一個國家的四分五裂?!?br>因此,盧作孚主張更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社會道德規范,消除宗法社會中的狹隘觀念對企業的影響。這種全新的道德倫理被盧作孚稱之為“工商時代的集團生活”,即要有“現代的相互依賴關系”“現代的比賽標準”“現代的道德條件”“現代的訓練”。這種全新道德規范的核心是人人都應該有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人人依賴著事業,依賴著社會,“擴大以國家以民族為中心的集團生活”。
為營造“工商時代的集團生活”這種新的道德倫理規范,民生公司不斷在內部刊物《新世界》上刊登文章宣傳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盧作孚經常教育員工,“我們做事有兩重目的:第一是自己盡量幫助事業;第二是要求事業盡量幫助社會?!?br>每個員工的工作“不僅可以造成個人的成功,抑且可以造成事業的成功。不僅可以造成事業的成功,抑且可以造成國家整個建設的成功?!?br>“它\\(工作\\) 有直接的報酬,是你做什么就成功什么?!黒\(工作\\)有間接的報酬,是你成功在事業上,幫助卻在社會上?!?br>公司的輪船船艙、廠房及船員的床單、茶杯上處處印著增強員工社會責任感的口號:“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夢寐不忘國家大難,作息均以人群至樂”,“一致克服國家的困難,事業的困難”。處處都提醒著員工自察、自審。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個人工作與公司、國家命運休戚相關這種觀念融入民生公司的血液。
同時,盧作孚十分重視對員工進行時事教育,公司每天安排專門的讀報時間供員工閱讀報紙,討論時事。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公司開展各種抗日救亡運動:印發傳單、張貼標語、上街游行、加強軍事訓練,利用朝會時間高唱抗日救亡歌曲。
公司還經常邀請著名的學者、專家、各黨派領袖及知名人士到公司演講。郭沫若、茅盾、馬寅初、黃炎培、馮玉祥、梁漱溟、陳獨秀等都曾為公司員工做過報告,報告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航業等社會各個方面。
這不僅增強了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感,而且開闊了員工的視野,豐富了員工的知識。
盧作孚對員工進行的一系列道德教育向員工揭示了企業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使員工從崇高的意義上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即使像茶房、水手這些小職務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讓員工在工作中體驗到樂趣和幸福,從而激發巨大的工作熱忱。同時,建立新的道德規范有助于統一員工的思想認識,增強企業凝聚力。
在對員工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方面,盧作孚把倫理要求納入職工的用人標準和考核中。其要求為:\\(1\\)對人群活動有熱烈的感情;\\(2\\)對事務的努力有自己解決的毅力;\\(3\\)對難題有克服不已的勇氣;\\(4\\) 對學習有孜孜不倦,研究不已的恒心;\\(5\\)對不良嗜好有疾惡如仇的決心;\\(6\\)對同事的危難有犧牲自己援救他人的魄力;\\(7\\)對公共衛生秩序能絕對遵守規定;\\(8\\)頭腦清醒,辦事正確而迅速;\\(9\\)極富創造能力;\\(10\\)對身體鍛煉有健全的習慣等。
公司提倡節儉,規定職工婚喪不得送禮,從總經理到一般員工排隊進餐,所有員工統一穿黑白線交織的粗布“民生服”。此外,公司嚴禁員工賭錢、嫖妓、吸大煙,不準利用公司船只和職權做私生意、“弄外水”,不準管理人員公款吃喝,接受賄賂。
盧作孚對員工進行道德管理為企業塑造了良好的內部形象,公司員工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進取,朝氣蓬勃。參觀過民生公司的知名人士張公權曾感嘆道:“在中國,看一般人的習慣,以為是無希望了,但看當時\\(民生公司\\)歡迎的干部和人群,人人精神振奮,熱情洋溢,男男女女沒有一個有惡習的,曾感動得流淚?!?br>
四、倫理領導
倫理領導指管理者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品德在員工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惫芾碚吡己玫牡赖滤刭|是贏得感召力和吸引力的精神動力。盧作孚強調“從行為上影響別人,自得人佩服,才會收到教育人的效果?!?br>“賢明的管理者即為此種秩序\\(制度\\)的建設者與執行者?!?br>他要求各級管理人員帶頭遵守各項制度,不許特殊化。公司從總經理到一般經理再到普通員工一律在食堂排隊打飯,湊足八人一桌進餐;無論職務高低都身著三峽布做的民生服;各級領導,包括總公司的巡回檢查團到基層檢查工作與基層職工同吃同住。盧作孚是以身垂范的楷模,他勤奮學習,僅有小學學歷,卻熟悉船只設備,精通管理。他開會從不遲到,身穿民生服,腳穿草履到各船、廠、棧、庫視察工作,傾聽職工意見。
他不謀私利,不徇私情,享受的待遇極低,除民生公司薪金外,兼職所得的薪水、車馬費、紅酬等都捐給了北碚的科研、教育公益事業,公司里沒有他的股權,董事會為酬謝他獎給他的部分干股也被他留在公司,未取分文股息?!翱箲饡r,他有一次病了,他的家人想買只雞給他吃,連這錢都沒有”,盧作孚死后也未給子女留下片瓦寸地和其他財產。盧作孚的好友張群稱他是“一個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學者,一個沒有現代個人享受要求的現代實業家,一個沒有錢的大亨?!彼某绺咂焚|和高尚人格對公司員工的道德選擇起到示范作用,帶動了中層管理者兢兢業業地工作,從而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個團結高效的領導核心,保證了公司的良性運作。在盧作孚人格魅力的吸引下,許多進步青年拋棄了高薪工作進入民生公司追隨他。
盧作孚的倫理管理使民生公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倫理優勢,并進一步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
“效率實際上有兩個基礎,一個是物質技術基礎,一個是道德基礎。只具備效率的物質基礎,只能產生常規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礎,就能產生超常規的效率?!?br>事實正是這樣,由于盧作孚為公司制定了明確的倫理目標,從服務社會的角度進行倫理決策,公司由此形成了“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的共同價值觀,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懊裆尽背蔀轭櫩托闹胁豢啥嗟玫闹档眯湃蔚钠放?。公司擁有一批忠實的顧客群體,在航運繁忙季節,許多乘客即使買不到民生公司的船票,也不會轉投另一家公司,而是等民生公司的下一班航船。盧作孚的倫理管理也為民生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表 1 列出了抗戰前民生公司的發展情況,從中可見一斑。盧作孚的倫理管理也有助于改善與地方勢力、國民政府的關系。民生公司為北碚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及在民眾心中的良好聲譽使得地方勢力都急于拉攏盧作孚和民生公司。同時,不少地方實力派為促使自己防區的經濟繁榮,都樂于支持民生公司,有些還入股投資。他們取消了兵差運輸不交運費等不合理規定,為公司運作消除了地方軍閥勢力的障礙,贏得了競爭優勢。而國民政府也正是基于民生公司與四川地方勢力的關系,以及民生公司在抗戰初期的杰出貢獻與地位,放棄了在抗戰中吞并民生公司的企圖,反而通過直接撥款造船、發損失補助、貸款、撥給外匯等方式支持民生公司的發展,為公司在抗戰期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綜上所述,盧作孚的倫理管理大大提高了民生公司的整體素質,使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的倫理管理思想和實踐為當今企業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參考文獻]
[1]盧作孚. 為什么要發行這小小的半月刊[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73.
[2]盧作孚. 從四個運動到中國的統一[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19.
[3][17][18][19] 盧作孚. 建設中國的困難及其必循的道路[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72,255,260.
[4] 盧作孚. 一樁事業的幾個要求[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41,341.
[5] 魏英敏. 新倫理學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75.
[6] 盧國紀. 我的父親盧作孚[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64.
[7] 盧作孚. 怎么做事———為社會做事\\(偶感佳言錄\\)[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31.
[8]盧作孚. 民生公司的三個運動[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88,187.
[9]盧作孚. 航業為什么要聯成整個的[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78.
[10]姜鐸. 略論舊中國民生公司[J]. 社會科學戰線,1990\\(2\\) : 216.
[11]盧作孚. 一樁慘淡經營的事業———民生實業公司[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17,420-421.
[12] 盧作孚. 超個人成功的事業,超賺錢主義———生意[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 增訂本\\) .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19,319.
[13]朱珠. 盧作孚與中國西部科學院[J]. 四川文史資料集萃,1996\\(4\\): 773-774.
[14]盧作孚. 社會的動力與青年的出路 \\(上\\) [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99.
[15] 盧作孚. 工商管理[C]∥ 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 \\( 增訂本\\).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38,444.
[16] 盧作孚. 工作的報酬[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 集 \\( 增 訂 本\\). 北 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34.
[17] 袁智. 回顧前民生公司的發展[J]. 四川文史資料選輯,1987\\(37\\): 164.
[25] 凌耀倫. 盧作孚的管理思想及其在民生公司中的應用[J]. 中國經濟史研究,1988\\(2\\): 138.
[18] 由小問題講到大問題———杜重遠先生于 1938 年 4月 21 日在民生公司大禮堂講演[C]∥凌耀倫,熊甫,編. 盧作孚文集\\(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73.
[19]高孟先. 盧作孚與北碚建設[J]. 文史資料選輯,1981\\(74\\): 99.
[20]凌耀倫. 盧作孚與民生公司[M]. 四川:四川出版社,1987: 127.
[21] 晏陽初. 懷念至友盧作孚兄[N]. 團結報,1982-10-23.
[22]厲以寧. 道德是調節經濟運行的第三種方式[N].新華日報,1999-5-6.
[23][24][25][26][27][28][29][30][31][32]朱蔭貴. 1927—1937 年的中國輪船航運業[J]. 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