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指的是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保障制度范圍之外,在國家政策的正確指導下,企業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當前經濟狀況所建立的,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的退休收入保障補充性養老金。企業年金的構建使得企業退休職工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同時也加強了企業人才競爭力,加快了市場化發展,促進養老保險結構調整,對一些統籌外項目進行了一定的清理。
一、企業年金制度構建現狀分析
1.運行和管理機制方面。 目前,企業在年金制度的運行上主要有企業自辦、社保機構經辦以及保險公司經辦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的發展并不成熟,如果采用單一的信托模式就不利于經辦機構的管理難度就會加大,企業年金的存在形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個人賬戶建立管理的角度出發,一些地區的相關銀行等機構沒有建立堅強企業年金管理的個人賬戶,更有一些地區的財政部門則是將企業年金直接轉入財政專戶中進行管理,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業年金的有效利用。
2.財稅政策方面。我國企業年金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還有待完善,稅收優惠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同時,我國國有企業在企業年金的繳費方面還面臨著列支渠道狹窄的問題。除了少數社試點會保障改革地區有著5%的成本列支以外,其他地區的列支渠道只有根據目工資儲備金和福利基金這這兩種資金渠道可以利用。
3.企業費用方面。 我國的各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負擔著員工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以及生育五項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等費用,這筆費用從企業角度出發是一筆沉重的費用,直接導致企業年金制度的在構建方面負擔過于沉重。
4.投資管理方面。由于在企業年金制度構建上的政策不明確,使得一些企業投資管理混亂,盲目投資的現象屢見不鮮。一部分企業委托金融機構對年金進行運營,但在投資實際運行過程中,一些投資管理機構也沒有建立健全其風險防控系統,沒有流動性、收益性以及安全性都較高的投資產品,這樣大大增加了企業年金投資管理風險。不能保證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
二、中美日傳統企業年金福利制度的共性
企業福利是企業的一種制度安排,并作為社會保障的補充,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獨立存在,所以中、美、日三國的傳統企業福利制度在以下四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或相似性。
(一)企業本位的福利設計。在三個國家中,企業福利都堅持以企業為本位,企業是舉辦企業福利的主要主體。一方面,企業福利考慮的是本企業職工或其親屬的各種福利;另一方面,由企業出錢,從企業利潤和企業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錢來舉辦福利;同時,企業還要承擔企業福利組織管理的主要責任,企業都設有專門的工作機構,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制訂相應的工作制度,通過策劃、管理、服務、監督等手段,保證企業福利系統的正常運行。
(二)企業福利享受的身份性。從企業福利惠及的對象看,三個國家企業福利的享受者均限于本企業職工或其親屬,限于企業內部成員受益,因此,雖然三個國家在企業福利的內容等方面存有一定差異,但三個國家在企業福利的享受對象資格上卻有相同之處,即企業福利的享受具有嚴格的身份性,非本企業員工是決不能享受到該企業福利的。
(三)企業福利項目設置有相通的一面。法定福利部分,雖然在社會制度、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各國都用法律形式規定比較一致的企業必須給職工提供的一些福利項目,如企業職工養老金計劃、醫療保障等:企業自主設置的福利部分,各國企業根據本國企業的特點及實際要求,設置了有關企業福利項目,如美國比較注重退休和儲蓄計劃,日本比較重視住宅、娛樂設施等,中國比較注重生活服務等。即使是企業自行設立的福利項目,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三個國家基本上都設有退休補貼、醫療保健、假期福利、安全津貼等項目。
三、對我國企業年金福利構建的啟示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到關于構建我國新型企業福利制度的有益啟示:
1.制定合理的待遇目標。我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還有待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昆明鋼鐵控股公司針對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問題制定了兩套方案,即對于在2005年以后辦理離退休的企業職工以職工企業年金低于20元的按20元的標準進行年金的發放以及自2007年起每年按10元的標準對企業退休職工逐年發放年金。這樣一來,合理的待遇水平不僅是可以實現企業年金制度的基本目標,提高了離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同時也促進了企業年金制度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2.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擬定企業年金的繳費水平。企業必須量體裁衣充分考慮企業自身在年金繳費資金不允許進入成本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用自有資金支付職工所需資金。同時企業也應當考慮當自身年金繳費資金有條件進入成本的情況下,進入成本的資金的部分是否能夠被企業消化。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在這方面擬定了年金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并且年金的繳費基數以當年核定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依據進行繳納這一方案。同時還提出了企業必須根據當年的經濟效益情況,以企業上年度工資總額的1/12為峰值的標準安排企業年金的交納。
3.將企業年金制度與工資收入分配相結合。企業將年金制度與工資收入分配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職工參與企業效益分配和管理,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對此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在對企業年金分配到個人賬戶時,充分結合了企業職工的工齡、年齡、職稱以及對企業所做出的貢獻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據企業的業績實施分配,主要運用到以下公式:
①企業月供款=[職工養老保險月繳費基數*(崗位及職務職稱系數+連續工齡系數+年齡系數)]*當年年金提取比例② 企業職工當年年金=企業供款+個人繳費+投資收益③ 個人月繳費=企業月供款*10%公司將年金制度與工資收入分配相結合實現了企業年金制度的動態管理,有助于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鄒建明?;谄髽I視角思考企業年金制度[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
[2]張金鎖。企業年金財務管理問題探討[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1)。
[3]皮國梅。我國企業年金道德風險防范機制構建研究[J].商業會計,2011(24)。